第二百二十二章抵达扬州

    第二百二十二章抵达扬州 (第3/3页)

    江南的丝锦、铜铁、米粮、水产等等,就算是从海外运来的香料、翡翠、象牙、珍珠等等奇物,无不在扬州此地汇集,再由漕运运往京城。

    封建王朝以农为本,商业再发达也离不开农业,江南沃土千里,润州、常州、湖州、苏州等一带的湖田,广良田五千顷,亩收十石,又加上江都俗好商贾,不事农桑,以货茗为业,来往于淮浙间,时四方无事,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通逾百数。唐朝的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都要经过扬州。很多来自各地的客商侨居在城内,从事着贸易往来,使得扬州城工商业发达,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还成为唐代东南第一大都会。

    如此种种,便出现了唐朝各大城市的商业“扬一益二”的局面,使商贾云集于扬州,也带动了手工业的展,丝织品、瓷器、纸笔,各种工坊林立,甚至出现了五百张绫机的千人做坊,年产丝锦数万匹。

    武唐之后,军事重心逐渐的转移到边州一带,再加上府兵制的衰落,扬州的军事功能已经大大的降低,就连大都督这样的官职都徒有虚名,一直到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乱象横生,富庶的江淮之地再次成为了各家军阀争抢的目标。

    甄乾看着扬州城门口川流不息的人流,外出踏青的游人从城外返回,进城做生意的百姓推着小车、肩挑着担急匆匆的返回家,人流相向而行拥挤在一起,怒斥声、叫骂声、孩子的哭闹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进城!”

    扬州属于上州,有六七万户籍,人口在四五十万左右,这还没算上外来的商贾、脚夫、驻军和大量的无籍黑户,真要算起来少说也有五六十万以上。

    车马缓缓的移动驶进了入城的车流之中,望着高大的城墙,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从这里开始自己将真正的展翅高飞,离开大唐是非之地,踏上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倭国土地,心头不由得豪情万丈,“倭国,我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