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阿倍仲麻吕

    第二百二十五章阿倍仲麻吕 (第2/3页)

作,平生无憾耶!”

    说完藤原清河用颤抖的手抓起面前的一杯酒一口饮下,这才稍微平息了胸中波澜起伏的情绪,表情有些凝重的将手中的书卷递给了另外两人,看样子有些不舍。

    见藤原清河如此的失态,另外两人心中大奇,连忙接过书卷展开,不多时脸颊上的表情也变得和藤原清河一般。

    这时藤原清河才慢慢的开口道:“阿倍仲麻吕,你在大唐学习多年,可曾见过如此佳作,恐怕此人已经可以和李太白比肩了吧!”

    藤原清河口中的阿倍仲麻吕是遣唐使中最为杰出之人,出生于奈良一贵族家庭,父船守,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品上,跟随遣唐使来大唐留学,取了一个汉名:朝衡(又作晁衡),字巨卿。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

    阿倍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汉文学。开元四年跟随第八次遣唐船来到大唐,当时才十九岁,同行的还有比他大三岁的吉备真备。

    到达长安后不久,阿倍仲麻吕就入了国子监太学,这是教育贵族子弟的高等学府。学生攻读的重点是礼记、周礼、礼仪、诗经、左传等经典。毕业后参加科举,只有少数优胜者才能出仕任官。阿倍仲麻吕聪敏勤备,成绩优异。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考中进士。进士是高等文官仕补,它要求深通天下大政,长于诗文,是当时最受尊重的荣誉,因而也是学士们拼力争夺的目标。阿倍仲麻吕作为一个外国人,取得进士的桂冠,说明他的学识确是出类拔萃的。

    阿倍仲麻吕在长安学习期间和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都有过亲密交往。储光羲对他十分赞赏,曾写诗《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相赠,储光羲的诗名在当时也因晁衡而远播于东瀛,并被供奉于倭国京都的诗仙祠中。晁衡曾经送给李白一件倭国裘,李白很受感动。

    酷爱中国文化的阿倍仲麻吕,不以自己的成就为满足。为了继续深造,他决心留在长安而暂不回国。阿倍仲麻吕的才华很快得到朝廷的赏识。不久他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职掌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之图书,辅佐太子李瑛研习学问。左春坊司经局校书,这是一个被人羡慕、很有前途的职务。监察御史储光羲曾用“朝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的诗句赞美他。开元十九年,擢任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