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误差和灯塔

    第五百三十一章 误差和灯塔 (第2/3页)

,找一个球来测量,对于宋朝出色的手工者来说,用纯手工雕琢出来一个混元一体的球,也不是什么困难。

    在北宋这个时代,推导出一些球体的公式,这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现有的数据都不算很全的情况下,就算是赵信,也废了不少的脑细胞的。

    赵信不会全部精确,对于后世的激光测距地图来说,对于某些东西的精确度,几乎精确到了厘米和毫米,那是在科技领先的前提下。

    可是真的需要那么精确的地图么,城市的地图来说,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大概就好了,不说是精确到厘米,或者是分米,就算是误差在十几二十米,就会让人找错方向么,人可以四处的看的。

    海图很重要,一个精确的海图,可以帮助大海上面航行的船只,快速的达到目的地,不至于迷失方向,这个误差,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小。

    大海上面航行,瞭望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岗位,在高高的桅杆上,会专门的设定一个瞭望的地方,甚至有些大船,会设定好几个。

    这个瞭望,是为了保证船的航行安全,也是为了更早的发现一些危险或者是岛屿。

    人的视力是有限,哪怕是在白天,按照地球是圆的标准,一个1.2米的高度的人,最多也就是两三公里,可是伴随着高度的增加,可以看到的范围,就会极具的增加的。

    在白天的时间,在大海上,没有遮挡的前提下,视野非常的远,一般眼力好的瞭望手,最少可以看到10公里之外大型物体,比如说,同等大小的船只,如果添加了望远镜的前提下,会看的更远。

    海船使用的高桅杆,不但增加了帆的面积的,只要力学平衡,重心放低,就不会因为桅杆过高而适航性不强,可是更高的桅杆,带来的却是更远的瞭望距离。

    一些出色的望远镜,甚至可以看到20,甚至30公里以外,这就大大的增加了海图的容错率。

    不说更远,单纯10公里,已经让误差可以的大到一定的程度,哪怕是手动的测量,以现在的度量衡,只要保持一定的准确度,都不可能误差超过10公里,就算是1里,已经是非常庞大的误差了。

    放在海上,那就更少了,因为没有什么遮挡,也没有什么绕路之类,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测量方法,是可以让误差减少到一定程度。

    目前,赵信使用的公式,未必是的经纬度,最合适的使用公式,对于球面上,两点之前距离和角度的测定,也不是很精确的,这个测量的误差,是可以控制的,只有在单独测定某一个长距离的时候,这个误差才会积累到无法承受。

    可是经纬度,最低的单位是度,甚至可以达到秒,也就是度的十分之一,不说秒,就算是一度之间误差,充其量也就是的三五公里的样子,只要做一些布置,就可以让海图使用起来,达到完美的结果。

    这个布置有很多,比如说,在港口设立灯塔,在白天,巨大的灯塔,就是一个巨大的参照物,到了晚上,灯塔的光明,会在黑夜里面,指引航船的道路,甚至一些独特的标记和灯光,还会告诉航船,这里到底是哪一个港口。

    这些本来是赵信忽视的东西,现在却因为海图而想起来,说白了,有时候,看起来完全没有用处的东西,实际上,是成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时间之中,逐步累积出来的,古人不懂得科学,却懂得的,某一种东西,或者是某一个解决方案的正确与否,这些东西的实用性都非常的强。

    总之,航海来说,海图并不是全部,没有一个完善的港口,没有一个系统的布置,单纯一个海图,也无法方便快捷航行。

    港口的兴建,特别是灯塔,已经开始建设了,定海军的不同位置,就有4座最少40米高的灯塔的,这些灯塔不同于的棱堡,不用考虑防御度的问题,甚至不用建设的非常的庞大,但是有一点,是怎么高怎么来,怎么醒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