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么证明

    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么证明 (第2/3页)

就在军事上面的了解,其他人都不如韩琦,韩琦侃侃而谈,深入浅出,一下子把之前边患的危机,还有现在有了铁路之后的解决方法,一下子说的七七八八了。

    这下子,连仁宗都有些明白了,铁路是一个好事情,别的不说,单纯在军事上面,一旦有了铁路,各地的边患将会不复存在,在萌芽状态,都会被扑灭了。

    固执的人还是有,而且还不少,函谷关只是一个小事情,关键在于这个头不能开,文武之争,一直以来,都是北宋的重头话题,到了北宋中期之后,文臣占据上风,武人被贬谪,可不能在这里掉了链子。

    确切的说,枢密院的枢密使,也都是文官,武官不可能做到这个程度的,可是韩琦此时,却没有一丝文官的体味,铁路工程只是一个方面,拆掉函谷关,也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他是为了引出另外一件事情。

    连一个小小的团体之中,就有各种各样的争斗,更别说朝堂之上,一下子,函谷关的事情,已经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文武之争。

    韩琦用一系列证据证明了,在核心区域不可能出现问题,函谷关可有可无。

    可是其他的文臣,纷纷让韩琦来证明,这怎么证明的,铁路还没有修建完成,就算是有一条汴梁到应天府的,也不能说明问题,文臣们很快就可以否决掉。

    看着气势汹汹的文臣,枢密使贾超昌本身,应该是站在韩琦这一边的,可是面临着韩琦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他更多的是站在旁边看笑话。

    不过,今天韩琦的表现有些奇怪,为什么要支持这个问题呢?拆掉函谷关,这个是一个大事,连叶清臣都没有力挺,他一个枢密副使这个时候力挺,没有一点点的意义啊。

    如果韩琦真的是这么一个冲动的人,他也不会在枢密院这么的痛苦了。

    同样的,贾超昌也看到了韩琦的影响力,本身,韩琦能够在西北脱颖而出,就已经维系了不少人,前段时间,西北的潜力和发展,让众多人看中,无数的家族子弟前往的西北,他们或许不会铁杆的支持韩琦,却也会站在韩琦背后,这股力量不小,这也是他痛苦的根源。

    想不明白的贾超昌,顾不得朝堂之上争论的结果,更多的把心思放在韩琦的身上,他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对,韩琦似乎太冷静了,目前整个朝堂上面的局势,是绝对的一边倒,可是韩琦丝毫都没有一边倒的感觉,反倒是给贾超昌一种,稳操胜券的感觉,难道这种情况之下,韩琦都有翻盘的办法么?

    韩琦的脸上露出了笑脸,他一直都在努力的创造这个机会,隐藏的一些盟友也在帮忙,最终挑起了朝堂的文武之争。

    这是他刻意造成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朝堂上面的绝大多数,都绑起来,那么才能够推动接下来的下一步方法,这个机会他不会放过。

    韩琦微微一笑,面向章德象平静的说道:“章相,如果我拿出方法证明,大宋目前全无敌手了呢?”

    章德象作为首辅,在朝堂之上,在韩琦这么的问出这么一句话的时候,他也不好拒绝,稍稍一转,平静的说道:“如果枢密使能够证明,那当然是拆掉函谷关了!”

    章德象很老成的没有在韩琦的话语之中,向外发挥,就事论事,如果韩琦真的能够证明,拆掉就拆掉了,拆掉一个函谷关,并不影响到什么。

    可惜章德象没想到,韩琦的目的不在别的,只是在于首相的态度,在听到了章德象肯定的回答之后,韩琦的气势立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站出来说道:“我可以证明,不过,要陛下和中枢的共同恩准!”

    仁宗也很好奇,从铁路的作用上面,韩琦已经解释的相当的清楚的,不提商业上面的作用,单纯军事上面,这一条铁路就必须修,一个函谷关,不过是为北宋守好大门,可是一旦这么一条铁路贯通,那么影响到的,可是整个西北。

    不过牵扯到文武之争,仁宗到不好说什么了,在他执政的时间,除了年少的时候,因为太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