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船到南乐

    第二章 船到南乐 (第2/3页)

皇子身份的情况下,被逼的离开皇宫,到母族苗家,连京城都不敢住,远隔千里的送到保州。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赵信所处是真实的历史时空,还是平行时空,没有佐证之下,有些无法判断,但是有一点是肯定,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小心,最少说大名府,是不能去了,去那里的话,危险比收获多。活着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他,没有自保的能力之前,只能够小心再小心,借助着清晰的历史大局观,闪动翅膀,努力活下去。

    南乐在京杭大运河的中段,是大名府之前,唯一可以补给的地方,此去保州,还有最少700余里,千里跋涉,过了大名,路程已经过半,沙船一路上很少登岸,路程过半都没有补给,南乐是必须要停的,丫鬟过来也是告知他这个结果的。

    船在南乐会停留一个白天,一天两夜,不算很长的时间,从上了船开始,就未曾离船,赵信有些匮乏了,最初的几天,刚刚穿越的关系,浑浑噩噩的,基本上都是躺在床上,到了昨天开始,才稍稍清醒,也没有离开船舱,在走廊之中活动活动,或许可以登岸走走,看一看宋朝鼎盛时期城市是怎么的光景。

    在运河上,这一艘船是很大,总体积有200料,放在海船身上,只能小船了,宋朝的船舶制造非常的发达,已经可以制作2000料的大海船了,比这一艘大上十倍,宋朝的工商业发达,连带的造船业也是世界一流。根据历史记载,唐朝时期,海商们到中国来交易,大部分都使用的阿拉伯船,或者日本船,很少用中国船。宋朝时期,越来越多的海商们开始使用宋船,宋船可以造的很大,近海航行还平稳,只能够在浅海沿着河岸开行,在测量器械没有发展,航海技术还不过关的年代,又有多少人敢迈向深海,大部分都是如同接力一般,在近海沿着海岸线开行,不容易迷航,这样中国产的更大,更平稳的船只,成为了所有海商的首选,江南的沿海造船厂,沿着海岸线,沿着长江,依次排开,年造船能力,早已经超过了万吨。

    200料的河船,在河船上面,仅次于400料的粮船,换算成的吨,一料相当于0.325吨,就是说,这是一个65吨左右的船只,足以容纳数十人,从上船到现在,他所见过的,除了两个丫头,也只有充作总管的王松,他是母妃跟前内待,深受母妃信任,抽到他身边照料,其他人都没见到。

    昨日清醒之后,他最少感觉,从他的周围开始,有最少30人以上护卫,无论是刀剑碰撞的声音,还是弓弦之声,都听过,护卫相当到位,秘密离京也没有放松,这也告诉他,事情相当的凶险,一不小心,是有性命之忧的。

    黄昏的时候,距离南乐已经很近了,风力做美,船速缓缓增加,明显感觉到船上的晃动,艄公们也都轻松了起来,一刻钟后,码头到了,运河旁边的大型县城,南乐码头繁忙异常,最少有上百条船在这里宿营,还有数十条趁着黄昏最后的时间在匆忙卸货,一副繁忙的景色。

    这样的景色,赵信也不由动容,宋朝的繁盛,是写于史书之中的,是画于清明上河图之上的,现在,真真正正的落入了他的眼帘,码头上有数百劳力,帮助卸货,码头附近,上百条船宿营,对岸也有同样数量,甚至在运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