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文庙

    第二十四章 文庙 (第2/3页)

重要一类的物资,工具,这些全部完成点亮的时候,居然总数超过了700种。可惜,这个店铺,是整个南乐最大的中药铺子,甚至肩负着,向整个大名府南方输送药材的重任,可以说,市面上的常见药材,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在走过一个中药铺之后,已经让中药铺从大项变成了小项,在可能点亮的中间,中药铺还可以深挖潜力,多转一些的话,也可以获得不错的点亮,继续去中药铺,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必须选择别的,没有涉足过的领域。

    回头看看给予他巨大收获的市集,赵信抖擞精神,人总是有贪心不足的想法,得陇望蜀,永远不会觉得得到的多,实际上,在进入到南乐城的时候,赵信只想获得一两千的点亮数,争取让他的点亮数大大的向前迈进一步就好了,没想到,南乐真的给他巨大的惊喜,过半了都,正因为如此,他还想一次性点亮。

    这是宋朝,是公元10世纪左右的宋朝,他们哪怕商品发达,哪怕物资充沛,也跟后世无法相比,真的换成21世纪的任何一个小县城,不用转个遍,只要进入到县城之中最大的量贩,分分钟就可以凑齐一级的点亮数,甚至连二级都有可能,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无数领域细分,无数需求细分,连一种商品都有少则两三种,多则数十种的品牌,这在宋朝,是无法想象。

    略带不舍的走出了市集,赵信相信,在市集之中,还有未点亮的,只不过数量很少,浮光掠影的逛了一遍,都花费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真的要细细的转一遍,不知道多少,可惜了,他重新拾掇心情,南乐不算小,集市只是占据了南乐五分之一的而面积,其他的大部分是住宅的,却也不是没有店铺,这个市集之中,最起码还没有笔墨纸砚的铺子,那些不可能放在市集之中,往往是在文庙的附近的。

    宋朝对于坊市控制,没有如同唐朝那么的严格,唐朝时候,坊市两个字,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坊就是住宅,市缺是市集,住宅之中不予许有买东西的地方,卖东西的地方专门卖东西,不予许有住宅的。在唐朝,商人的地位不高,这是一个铁令,可是到了宋朝,伴随着更宽松,更有利于商业运作的模式的,虽然还是有坊市之分,却没有那么的机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可以看出来,街道两边,不在是固定的某一类别,或者是某种产品的集市,取而代之的,是有些类似于后世的那种街边店铺,种类千变万化。

    离开了市集,赵信走在较为拥挤的大街上,距离正午,还有一个多时辰,是人最多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