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

    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 (第2/3页)

,万贯是一笔庞大的无可附加的数字。

    对于宋朝军队来说,这不算什么,仁宗的平均岁入都在3000万贯以上,其中一半以上,是在军队之中的,甚至伴随着西夏的局势逐步的恶化,这个投入比例还在扩大。

    拿目前军中的制式的弓箭,1.5石硬弓来说,军队的采购价格,高达3.4贯,整个禁军的采购数量为7万张,不足禁军总人数的10%。

    这个价格不贵,整个弓身的材料,最少就用去了十几种,弓弦更是多重组合,这些材料本身的价值不菲,还需要大量的人力,

    如果只是材料本身的话,这个弓的价格还不会那么高,关键是时间,十几种材料,甚至更多,要合适的柔和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弹力,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制造出来的,个人的话,每一样材料都处理的到位,保守要3年以。

    大规模生产,借助着集团性能制造材料,这会让弓的生产变得容易一点,因此提升了价格,3.4贯这已经是一个正常的数字,这是兵器司大规模生产之后,又压榨了工匠之后,得到的数字。

    200文的价格,更容易的生产,这都是长弓的优势,这会让大规模的装备成为了可能,80万张,最终也只是16万贯,稍稍挤一挤也就寄出来了,7万张硬弓,总共的装备价格超过20万,效果绝对没有80万丈那么的突出。

    谁都知道,战争,最佳的兵器就是远程,换成硬弓,不说能不能凑出来这么多的材料,硬弓材料之中的高端木材,大型牲畜的筋,这些全部都不是大规模出产的,要凑齐和准备好,需要漫长的时间,甚至一个价格问题,高达300万贯这个数字都不可能。

    这个弓就是榆树和丝茧,前者在整个中国的北方,到处种的都是,后者,更是中国的传统,一批丝绸,最少能够制作成百弓弦,整个中国生产的丝绸是多少,上百万匹,如果制作弓弦,恐怕是人人一把弓了,这就不是80万,100万,那是100万的100倍。。

    便宜是道理,如果长弓还有些不足之处,那就是箭了,箭的造价有些高,长箭很简单,也没有复杂的制作,重量就是硬伤,单纯铁的重量,就达到10文,这是最难以解决。

    一场战争,训练有素的弓手,可以在60息之中射出12箭,训练他们固定的角度和力量,由精锐弓手引导射击的话,100人的长弓手,在60息之中,也可以完成12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