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猪下水

    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猪下水 (第2/3页)

非影响到了整个集市的秩序。

    算下来,接近3贯的收入,一个月4次左右,一年下来是一百多贯,这是比较固定的收入,再加上木材房,铁匠坊,还有其他的一些,也能够获得比较不错的收益,这也是苗家庄的固定进项。

    只不过,在赵信抵达之后,这一切发生了变化,一个馒头房,一天的利润,就查过了集市10年的利润,这让苗远吃惊的同时,也有些看不上市集了,在一切都没有步入到正规之前,他没有开启集市。

    老关系,商人加上其他的村长里长之类,除非另外一个集市,能够取代苗家庄的地位的,否则的话,苗家庄的集市,还真的需要开。

    一天的集市,在前一天的下午,已经开始准备了,来自保州城的客商,都已经提前的开始布置了,固定的100多个铺面,最少有50个开始布置了,分别是布匹,日用品,针头线脑,成衣,还有各种其他的生活必需品。

    作为地头蛇,苗家庄自营的产品,占据在最好的位置,木器坊和铁匠坊也开始摆放都是普通的农民们常用的各种的各种的日常用品的。

    当天晚上,出炉的馒头包子,有了第一批的买主,就是这些商人,他们需要在苗家庄留下一定的伙计,自己也很喜欢吃,说实话,馒头和包子的热销,不是没有原因的,别说是普通百姓,商人吃起来也可以。

    卤味没有出来,否则的话,馒头配上卤味,那可是绝配啊,赵信也会做饭,却不是大厨级别的,卤味这玩意需要很多的次的尝试,并且,在北宋,一些调味料是没有的,这就给制作提供了更大的难度。

    屠宰的关系,大量的内脏,猪头,猪脚之类的留下来,狠多,都不得不浪费掉了,猪脚和猪头之类的,清理干净的,也可以做成饭菜,用来供的长弓队的来吃,可是内脏,如果处理不好,味道非常不好,这可不是普通的猪肉,内脏之所以没有人吃,也不是没有原因,因为就是味道。

    目前,能够利用上的,也就是猪肝,猪心,这些不用怎么处理,稍稍清洗一下,就可以做成食物来吃,肠子一部分可以,用来刮制,最终形成的肠衣,可以用来制作香肠

    香肠相传是宋朝时候发明的,跟苏东坡牵扯上关系,可是世界历史上,早在五六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人已经可以制作香肠了。

    香肠的制作很简单,就是把小肠给刮干净,留下肠衣,然后把肉剁碎,经过了研制和一些调料等等,填充到厂子之中,就可以了。

    当然了,对于下水的制作,也有一定的方法,比如说大肠,只要用盐来清洗去味,就可以制作出味道鲜美的大肠,这中间核心就在于盐。

    盐在整个北宋,是被管制的物资,价格也较为昂贵,用盐来清洗和腌制大肠,就如同后世,用牛奶洗衣服一样的可笑,即便可以,也昂贵的吓人。

    在卡牌系统之中,盐的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