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枢密之争

    第二百五十三章 枢密之争 (第2/3页)

上书,说的太夸张了,你们看看吧!”

    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在这个事情上面,定下了一个大调子,也就是说,如果太离谱了,必须要反对。

    一些人心领神会,一些人却不以为然,到了枢密副使这个程度,本身就是代表着一个势力,甚至是某一个势力的首脑,怎么可能轻易的被人动摇,哪怕是枢密使也不行,甚至一部分人跟贾朝昌之前有些矛盾,之前没有注意,现在,韩琦已经把事情公开化了,一些人感觉到了一点什么,想要利用其这件事。

    贾朝昌并没有管站出来的韩琦,奏折没有交给韩琦,而是传递给其他的枢密使。

    韩琦对于贾朝昌的做法心知肚明,贾朝昌家族的一些事情,他也心知肚明,只不过这些东西,不过是擦边球,枢密院定下来的采购价格和质量,只要在这个标准上面,贾朝昌能够通过其他的铁匠铺,获得足够的铁料,买谁的不是买,还节约了很多,不用一家家的买。

    这也是贾朝昌能够垄断这么久的根本原因,他所赚取的,不是朝廷的钱,而是他依托着权势,还有信息的通畅,从铁匠哪里压低的价格。

    或许对于大的铁匠作坊来说,清楚朝廷的收购价格,在价格上面,不会落下,一些小的铁匠铺,或者是濒临倒闭,经营不怎么好的铁匠铺,有一个大笔长期的订单,只是价格上稍稍的落一点,这是可以接受的。

    贾朝昌的做法,无外乎是聚沙成塔,通过一点点细小的,赚取利益的,不然的话,以北宋对于官吏的管制,不可能让他获利这么久。

    这个潜规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价格差别不大,也很麻烦的,可是,如果曹刿所说的是真的,铁匠铺真的可以大规模的减少的铁料的消耗,哪怕只是20文,其他的枢密使就会强行的推动这个方案完成。

    每年6000万斤以上,20文,就是120万贯,这个差价非常的可怕,这也是所哟人都关注的地方。

    作为枢密使或者副使,他们是军方的最高统帅,可以说,军方的所有的布局,都离不开他们的监控。

    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也是整个北宋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整个北宋的层面上面,军方的花费是越来越高,北宋的财政收入,三司使叶清臣已经尽可能多的想办法了,可惜没有什么可以想到的,这种情况之下,每节约一点,对于整个的北宋的财务状况来说,都是相当可怕的提升的。

    这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是大多数人的,为了贾家每年12万贯的收入,放弃了整个中枢120万贯,甚至更多,这个谁都会想,更别说,以曹刿所说的,质量远在原来的铁料之上,这才是关键。

    用更便宜的价格,购买到更好材料,这对于普通的人家来说,都是必然的选择,更别说是对军队了。

    军队的武器,质量是关键,北宋的军队,对于质量有一个硬性的标准,更好的质量代替差得,也是正常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