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国本

    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国本 (第2/3页)

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造成问题。

    当然了,北宋局面又复杂了一些,北宋是少数,不是被起义的农民军,或者是造反的贵族打下来的,他是在异族手中灭亡的,北宋到了后期,甚至南宋的后期,粮食问题也没有恶化到无法承受的程度,可是不得不说,粮食,也是北宋目前局面的一个巨大的问题。

    这个时代北宋所拥有的土地,远比后世多,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可能能够开发出来的土地,也就是1460万顷的样子,按照北宋的一顷100亩的样子,这就是14亿亩。

    正是这个口粮田,支撑了北宋的消耗的,按照史料记载的,北宋人均占据粮食1300斤的数字吧,北宋粮食的总产量超过了15亿石,这是一个基本盘子,在历史上,这么少面积的北宋,却拥有整个封建时代,仅次于清朝人口基数。

    因此,北宋大部分的地方,可以休养生息,甚至可以拥有大量的酒,并且生产了数量庞大的一些基于食品的小吃。

    这样的情况下,最大的估算,整个北宋最多就是养活两亿多人,这已经上到一个上限了。

    那是在最好的时候,现在,伴随着北宋一系列的灾害,特别是仁宗中后期,或许是因为小冰河的影响,北方越来越寒冷,水旱灾害和蝗灾,也是层出不穷,几乎每年都有一部分的地方绝收,这样灾害的频繁的出现,让粮食大大的减产,这就已经威胁到了统治了。

    提升粮食,无外乎是多打粮,这又两个方法,一个是开发新田,一个是增加粮食产量,这是殊途同归的两种做法。

    在合适的地方,多造田,这本身就是北宋一直崇尚的根本,江南的淤田就是其中之一,在湖泊和河道上面的淤田,全部都是上等的水田,一年两熟之下,最少可以获得七八石的产量。

    韩琦看的更远,江南是江南,哪里是鱼米之乡,可是最为紧迫的,还是北方,京杭大运河的运力,基本上已经交给了粮食运输,漕粮的日益增大,跟北方的威胁,这两者夹杂在一起,所产生的的威力,已经影响到了稳定了。

    一旦出现大规模的水灾,当京杭大运河断绝的时候,连汴梁都会出现大规模的粮食问题,更别说,依托着汴梁的整个边疆。

    一个灵州,或许解决不了全部的问题,却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一旦灵州的粮食增产达到1000万石的标准,加上整个西北,西北的粮食将会可以自给自足,这对于北宋政坛的作用,可不仅仅是粮食这么的简单。

    交通的压力,费用的减少,再加上边疆的稳定,千里运量,一旦哪一个环节,出现一丁点的问题,就会造成整个西北局面的崩坏,可是如果自己产的呢的,他们不但可以保证平稳,同时还可以向外扩张。

    没错,北宋的强大战力,之所以会被西夏强压,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西北距离北宋中枢地区太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