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论商

    第一百五十三章:论商 (第3/3页)

    “如果国家征收商业税的话,不用多,就按商业税的三十税一收吧,那可就是三十多万银子!”

    “三十多万两银子,能抵多少地区的农业税?”

    “而三十多万两银子对我来说,也只是心疼一阵罢了,反正我赚的足够多!”

    “这还只是我一个人,要是商业发达了,在全国范围内征收呢?一年能收多少商业税?”

    这个例子,直接让朱和城的眼睛一下子大放光彩。

    毕竟光是用嘴说,实在是太抽象了,朱和城根本就估算不出来。

    但是有了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在眼前,就很容易理解了。

    明末的税收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一年的税收大概也就五六百万两白银,处在入不敷出的阶段。

    而如果真的像楚大哥所说的那样,国家商业发达,那么一年光是征收商业税,怕不下千万两白银吧?

    真的能达到那种程度的话,就算不征收农业税,也够国家财政支出的了!

    楚大哥真的不愧为栋梁之才!

    不过朱和城很快就有了新的疑惑,忍不住问道:“楚大哥,商业兴国的策略非常好,可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皇帝臣子,就没有人想到这一点呢?”

    楚江秋微微一笑说道:“历朝历代的皇帝真的轻商吗?那么为什么还要把盐业和铁牢牢在掌控在自己手里?无他,只因这两种产业最赚钱罢了!”

    “历朝历代的皇帝和大臣,其实未必不知道重商的好处,但是这里面有许多问题制约了他们这么做。”

    “第一就是商人多了,人口流动大,不利于控制。第二就是因为以前的时代,地里的产出只能和消耗持平,或者略有盈余,没有多余的利润,商业就兴盛不起来。”

    “但是一旦农业极度发展,产出有盈余,那么商业的兴起势不可挡!”

    古代重农轻商还有一些原因,但是当着朱和城这位统治阶级的面,真的不太好说,也只能隐隐约约地说到这种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