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五年计划,大明希望

    第二百四十一章:五年计划,大明希望 (第3/3页)

能要慢上一些,但是也不会太慢。

    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先期推广起来慢,等后期种植面积大起来,那推广速度就很吓人了。

    太子和袁继咸也是同样的心思,并且袁继咸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底稿,只等回去之后写一份详细的总结报告,汇报给皇上。

    在场的老百姓不会想这么多,但是这笔账还是会算的。

    一斤粮食换一斤米,他们已经感觉很赚了。

    花生和玉米也就罢了,反正也不是在好地上种的,他们已经足够占便宜了。(请不要拿现代花生的价格和大米的价格做比较,在当时花生根本就没有固定价格)

    至于地瓜,那可占老大便宜了。

    他们可是听说了,作为种苗的话,地瓜必须保鲜储存,不能晒干。

    一亩地的地瓜产量足有四五千斤,那就可以换到四五千斤的大米。

    就拿他们最好的水田来说,一亩地才能产多少大米?

    最好的水田,亩产量也不过五六百斤。(是按照现代一亩大小折算)

    这一亩地的地瓜,足以抵得上七八亩地的上好水田产出。

    何况他们现在种的根本就是贫瘠的山地,这里面的便宜可占的大了去了!

    因此听到楚江秋的提议之后,百姓们纷纷很开心地答应下来。

    他们心里也有小九九,这三种农作物里面,只有地瓜的效益最好。

    而他们能够卖种粮的年限,也不过有三四年的时间。

    所以他们决定,等明年所有的地里,全部都种上地瓜。

    幸好楚江秋又交代了一句,说是今年种过地瓜的地,明年不能再种地瓜,因为重茬的话,地瓜会得病枯死,基本上没什么收获。

    重茬因为地里的肥料还有虫害等问题,的确是会减产,但是绝对达不到没什么收获的地步。

    楚江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想留种粮的话,就不能用重茬地里的产出。

    也幸好楚江秋提醒了这么一句,这些灾民在打消了全部种植地瓜的念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