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在祀在戎

    第七百三十八章 在祀在戎 (第3/3页)

    穆一秋不禁呢喃。

    转头看四周,便是普通的侍女,侍从,也都是一脸的骄傲,神采奕奕,他忽然有一点恐惧。

    朝廷真的了解方若华和她的船岛吗?

    就靠着探子浮在表面的打探?靠着他们这些朝廷命官的猜测?就去轻率地认定船岛其实威胁不大?

    因为什么,就因为她是个女人,自古以来就没有女人能坐拥天下的道理?

    自古以来没有,难道就能保证以后都没有,自古以来,还没有方若华这个女人出现呢!

    诸般杂念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穆一秋却只是低下头,轻轻叹了口气。

    他又做不了皇帝和宰相的主,能做什么?

    再者,就是朝廷警惕起来,又能如何?

    改朝换代时,哪个末代王朝不警惕?再警惕,难道还能阻挡得住天下大势?

    穆一秋猛地一惊,额头冒出一层密密麻麻的冷汗来——他竟然不自觉地就把朝廷放在了弱势的地位……方若华可还没有和朝廷正面交锋,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海王殿下,我等代表东南十四县,恳请海王救我百姓。”

    一走神的工夫,方若华已经重新落座,海龙军将士也静静地分散,守卫四周。

    诸县的代表齐齐走到台前,慢慢躬身,将从县衙带来的钱粮账册,人口户籍资料,悉数奉上。

    一个县城,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像什么官印一类,到无所谓。

    交接工作自然早就做完,春雨和夜姑在生日宴上再来这么一出,纯碎是为了面子上好看。

    也果然很好看。

    和船岛有共同利益的诸位盟友们,一时间都精神倍增,个个对方若华更有信心。

    至于敌方,也确实震撼不已。

    主动投诚的县城代表们,也知道人们都很奇怪他们的选择。

    可要他们说,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

    船岛的产业早就在一些县城扎根发芽,什么织布作坊,什么成衣铺子,什么琉璃作坊,酿酒厂。

    就连纯粹种地种田的,也有很多人加入船岛的什么合作社,按照方若华的要求种植各种作物,老百姓们只管种地,剩下的都交给船岛的人处理。

    这些年来他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朝廷收税,船岛会替他们交上,各种工厂给的工钱丰厚,福利待遇更好,一家有一个正经工人,十几口的人家再稍微做点别的活,就能活得很滋润。

    还有一些县城,船岛虽然没过去建什么厂子,可也因为和船岛做生意,买的粮食便宜,自家出产的粮食作物也好,。别的东西也好,都能卖个好价,家家户户都增加了收入,日子越发好过。

    可如今朝廷和船岛一对立,都打起仗来了,生意能不受影响?

    船岛全面收缩不说,朝廷自然是再也不许他们再与逆贼接触。

    不光如此,朝廷还不断加税。

    加税也罢了,还要抽丁去当兵。

    简直是晴天霹雳一般。

    一边能给他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好处,能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富裕。

    至于另一边,只知道盘剥,只会更强力地压迫,再提心吊胆,再害怕,攸关利益,大部分人心里还是明白该怎么选!

    如果船岛势力不强也就算了,再不甘愿,心里骂几句,还是要认命的。

    老百姓们很能忍,朝廷再不好,目前来说还是正统,反叛需要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勇气。

    但是偏偏船岛的势头越来越好,朝廷步步后退,似乎完全拿船岛没法子。

    他们的日子却是越来越难过。

    家里的丈夫,儿子都要被拉去当兵,岂有命在?日子简直要过不下去。

    大家伙一商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投了海王殿下算了。

    有什么不好的,海王殿下真有那么一天,他们也算从龙有功,肯定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就算不行,所谓杀人放火受招安,像海王殿下这样,拥有这么强大势力,还拥有军队的大人物,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接受招安,他们这些县城,照样不会有太糟糕的结果。

    朝廷说不得还要着意安抚他们,多给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