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觉醒

    第2章 觉醒 (第2/3页)

装?”史妮可也不由泛起一阵鄙夷。

    心说都到此时此刻比赛快开始了,所有人都知道辩题了,冯同学莫非还想装傻推卸责任?一个大男人怎么可以这么没有担当?

    冯见雄略微有些头大,但他不想废话,只说:“我刚才气晕过去忘了,没时间解释了,你快说吧。”

    史妮可摇摇头,无奈地回答:“这次的辩题是《温饱是否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我们是正方,要辩‘是必要条件’,数科院是反方,要辩‘不是必要条件’。”

    冯见雄在脑子里过了一下,发现这个话题似乎挺老套的。在他原先那个世界,国际大专辩论赛就用过的老题目。

    如今这个世界应该也有“国际大专辩论赛”吧?

    冯见雄不确定,便试探着问:“这个辩题,是不是国际大专辩论赛用过?”

    史妮可肯定地回答:“是的,不过当时正反双方辩得很激烈,基本上势均力敌,最后反方险胜。学校觉得这个题目挺公平,小组赛懒得想新题目,就直接拿来用了。”

    能够让正反方势均力敌的新辩题,不是那么容易想出来的。

    那些不太专业的大学内部辩论赛,因为命题师资力量不足,在进入决赛或者半决赛之前,引用一些大赛里验证过的、势均力敌的老题目,也就不奇怪了。

    再说,辩论就像下围棋,千古无同局。

    就算题目一模一样,辩论到最后,因为双方的对抗性不可预期,也不可能复制大赛上的成熟套路。

    因此题目重复,并不会直接导致不公平。

    冯见雄的大脑飞速运转了几分钟,又借了活动室的电脑上了一下网,查了一下这个题目此前在大赛上的大致辩论记录,心中已经有了成算。

    如今是2005年,百度已经略微有些成熟了,但是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还没出现。所以那些专业、具体的问题,搜百度想要得到全面详尽的答案,还不太可能。

    也正是因为如此,眼下依托旧题目的传统辩论赛还是挺热门的。最多再过两年,随着百度知道和百科的繁荣、以及信息检索算法的优化,这些老套的题目就会被彻底破解到形如赤裸。

    传统辩论也因此渐渐衰落,后来就演化成了“一味追求时下热门新话题”的新式辩论,乃至进化出《奇葩说》这样的辩论综艺。

    这是传统辩论辉煌的最后两年,冯见雄赶了个末班车。

    他捋清思路,备好资料,胸有成竹地对史妮可说:

    “行,这场比赛我们赢定了——不过,史妮可同学,你要配合我,我马上给你写几份总结陈词,到时候你做四辩,根据进展决定具体念哪一份。你能信任我么?”

    史妮可大惊失色:“什么?冯同学,总结陈词是要根据对方辩友的立论来针对性写的呀。这又不是开场陈词,怎么可能提前准备?”

    “可是你们不是没有排练么?来不及了,如果不信我,就完全没有机会了。”

    “那好吧……”史妮可一想也对,她也是今天才知道题目的,所有人中最晚的一个,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我们去找翁得臣和其他两个队员,把情况摊牌了吧。”

    ……

    场景回到刚才开会的那间活动室。

    见冯见雄被说晕过去了,汪道一开始也有些紧张,便宣布休会。

    随后他试了一下呼吸脉搏、确认冯见雄没什么危险,才让几个学弟先把他抬到隔壁休息室歇着。

    他自己因为是院会主席,事情繁忙,也就没放在心上,接了个电话就走开了,说等冯见雄醒了再CALL他。

    付一鸣和陈思聪把冯见雄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