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只是做了点微小的工作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13章 只是做了点微小的工作 (第1/3页)

    黄劲松并不知道,在他看来非常值得珍视的权力,其实冯见雄根本没放在眼里。

    或许这就是眼界的差距吧。

    在传统文科强校,法学院和文学院的境遇,往往是两个极端。

    法学生很苦逼,国内17个一级学科里面,法学本科就业率始终万年吊车尾,这是人所共知的。基本上只有指望考研,要不就是失业——当然也有读完研之后再失业,读研失业两不误的。

    文学生学的东西,看上去学到了社会上应该没啥用(至少在不学文学的人眼里是这样的),但往往就业率都还行。大量的文学生最后都找了和本专业并非直接相关、但多少可以蹭到点文学万金油价值的活计。

    而对于老师来说,情况则恰好相反。

    文学院的教授,一辈子只能指望职称、靠政策划拨的项目……

    而法学院的教授,只要不是教那些扑街的宪法、行政法学,多半都可以在外面有外快。(如果真的不幸教了宪法学、行政法学的,还可以参考政法大的程教授,找女生吹吹牛,谈谈普罗旺斯的阳光。)

    文学,是一个容易找到工作,但如果找的是本专业工作,就会很惨的专业。工作不对口,反而容易发达。

    法学,是一个不容易找到工作,但一旦找到本专业对口工作,并且混到执照年限,就会抖起来的专业。

    双方在价值观问题上,会如此这般鸡同鸭讲,也就不奇怪了。

    黄劲松算计这算计那的这些日子里,冯见雄先是捏着鼻子浪费了十天的时间把期末考试过了、各种场面事儿应付过去——大一下学期,是每个法学生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因为这学期把高数下过了之后,后续只要不太脑残,就不可能再有可以挂的科了。

    考完试,冯见雄就开始专心留心他和刘渊明教授合作的论文,以及和锦天成律所的金律师之间的纠纷,整个心思压根儿没有半点放在校辩论队身上。

    就好像拿个校内比赛冠军带来的惊喜,并不比吃一顿美味敞开的自助餐更多。

    ……

    时间俨然走到了是六月底,期末考试已经考完三四天,不在乎成绩的同学全都早早回家。

    冯见雄还没走,因为刘教授前几天给他打了招呼,说他上次拜托的文章,这期就会上《法学研究》,让他等单行本出来。

    冯见雄急需这上面的结论,作为他计划的筹码,而且也还有别的事情要处理,自然要等。

    虞美琴是金陵本地人,回家方便,所以考完试就不住校了,这几天在家等成绩。

    今年暑假虽然会有国内的校际辩论赛,但华东赛区规模并不大,只有16个队,四轮淘汰赛就搞定了。每年按照惯例,从8月中旬开始比,到9月初结束,因此即使是校辩论队的成员,也可以先回去歇半个多月再来集训(有些不太重视的学校连集训都没有)

    法援中心也悄然收工,主任田海茉回了姑苏老家,其他人也跟着散了。整个法援中心,只剩冯见雄和史妮可两个还留在学校——当然,肯定不是在为公家做事。

    这天一大早,史妮可和冯见雄正宅在校外的出租房里整理材料——主要是一些国家知产局和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近期会议文件、决策条例的解读,以备马上要用。

    冯见雄期待已久的刘教授电话,总算是姗姗来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