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

    第三百七十一章 铁甲巨舰时代 (第2/3页)

盟,共同在远东方向对付满清政府。

    毫无疑问,这是法国政府的外交策略。但是,法国政府这一精心策划的外交策略却迅速被东瀛政府识破。

    1881年7月28日,东瀛政府曾专门举行内阁会议,讨论中法两国围绕越南问题的纠纷与日本的外交政策问题。

    虽然日本政府内部确实有人主张换受法国政府关于缔结“日法同盟“问题的建议,尽快与法国缔结同盟,对中国采取共同军事行动,但是这一主张却遭到多数与会者的反对。

    会议结束后,日本外务卿井上馨在给驻法公使蜂须贺茂戴的调令中指出:“法国政府为,在清国政府主张的所谓属邦主义问题上,日法两国有着共同利益。

    法国政府既想了解我国政府对东京(北坼)事件的意向,又想了解我国政府在修改条的问题上所特别希望的要点,法国政府一方面要帮助我国实现我国的宿愿,另一方面却又希望我国以东京事件为契机,与法国缔结同盟,借以否认清国的属邦说。据此推测,这只不过是法国的策略而已。“

    因此,并上馨进一步指出.“日清两国近年来继琉球事件之后,又在朝鲜问题上发生争执,清国政府对我国的怨恨日益加深。

    我国政府本应努力保全东洋之和平,然而,目前事件与我国毫无关系。比如因为遥远的“东京事件,公然与一个西方国家结盟,那么必将使清国怒焰更盛。左思右想,当前不能轻易同意法国的建议,也不能就“东京事件'公开暴露与清国对抗的意图。

    关于日法两国共同行动之事,请注意我国政府虽然不能公开表示赞同,但是私下可以支持法国的主张,抨击清国的藩属国主义,直到清国愿意放弃为止,请将此意委婉的转告法国政府。”

    东瀛政府当然不是因为担忧破坏东亚和平的大好局面,从而拒绝法国人的同盟要求,井上馨等东瀛要员们之所以很快在安南问题上达成一致,是因为中、日两方海军势力的对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874年台湾事件结束后,东瀛政府在第二年5月在英国订购了三艘新式战舰:扶桑.金刚、比睿。其中扶桑是排水量3777吨的中央炮廓铁甲舰,航速13节,装备4门240毫米火炮,2门150毫米火炮、4门120毫米火炮,1878年,这三艘战舰相继服役,使东瀛海军一夜之间崛起于远东,形成了对清廷海军的绝对优势。

    而就在日本订购前述三舰的同一年,李鸿章也向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了4艘军舰,这就是后来被命名为龙骧、虎威、飞霆、策电的4艘蚊炮船(又称伦道尔式炮艇)。

    在扶桑等三舰列装的1878年,李鸿章又向英国订购了四艘蚊炮船.此即镇北、镇南、镇西镇东。再加上山东省购买的镇边、镇中,福建购买的福胜、建胜,江南制造总局自造的金瓯,两广仿造的海东雄、购买的海镜清,清廷总计拥有了15艘蚁炮船。

    所谓蚊炮船,属于19世纪的新概念军舰.其基本特色为小船装大炮。任务是作为可移动的水上炮台防御港口,所以吨位小、航速慢,只适合在近海浅水区活动。

    以前述15艘蚊炮船而论,以吨位论,最小者如金瓯只有195吨,最大者如镇中、镇边、和海东清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