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第2/3页)

边防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遂起用老将冯子材为广西军务帮办,重行部署战备,二月初八日,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十三日,又取得了谅山大捷,重伤法军司令尼格里。

    清廷军队的节节胜利,使河内法军异常惊恐,准备逃窜。法国茹费理内阁亦因战败倒台。而清朝政府却乘胜求和,二月十九日,与法国签订了《巴黎停战协定》,二十二日,命令前线军队于三月初一日停战,十一日撤兵。四月二十七日,授权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由于清政府的怯懦退让,使得中国不败而败,而法国却不胜而胜。

    南洋军团的撤离,意味着汉国政府放弃了对远东地区的干预性政策,只要西方诸国不对纳土纳群岛、宋卡、兰芳大统治国做出侵略举动,汉国政府的注意力便不会由南美本土再次转向远东地区。

    当清廷和法国军队在安南打打停停的时候,世界其他地区的形势也迅速发生着变化。

    1884年10月,前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诸国接纳华工的船只相继返回,因《排华法案》引起的华人大迁移行动进入收尾阶段。

    1884年11月15日,欧洲诸国将在非洲地区拥有殖民利益的汉国政府排除在外,

    只邀请包括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奥斯曼帝国、荷兰殖民帝国、比利时王国、瑞典王国、丹麦王国和挪威王国在内的15个欧洲国家,

    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瓜分非洲的会议。会议时间长达104天,会议进程中,英法德诸国各自按照本方的意愿,划分非洲殖民地范围,各方矛盾纠纷不断,直到1885年年初,诸国才勉强达成瓜分非洲的原则。

    这样,欧美列强第一次在远离非洲的柏林,在地图上划定了他们各自在热带非洲地理上的界限。

    为了避免各国在非洲的争夺中兵刃相见,柏林会议还着重讨论了“有效占领”的问题。

    经过各国与在非洲占有最多领土的英国的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措词极为含糊的决议:与会各国今后凡占据非洲沿海上地,必须分别通知其他国家;兼并同在所占领的非洲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建立足以保护现有各项权益的统治权力。在讨论刚果河流域自由贸易问题时,柏林会议不经汉国同意,强行把汉属刚果殖民地与法属刚果和安哥拉北部都划入自由贸易区范围内。

    关于内河航行自由问题,最后通过在刚果河流域实行国际监督下的自由通航。柏林会议最后签订的议定书共38条,洋洋6万字,但大多是官样文章,都没有得以实施。会议所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