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无题

    第四百二十四章 无题 (第3/3页)

事件上,却设置诸多障碍,

    首先,原本存在本土北部的少量黑人已经被全部迁移到刚果殖民地,汉女与黑人通婚的可能性,不仅从法律上被阻断,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能出现。

    其次,原本居住在本土各地的印第安部落,大约有百分七十左右的人群因为种种原因消失不见,剩下不到百分之三十,总量约二十七万的印第安人中,约有一半为印第安、白人混血后代,他们分散居住在本土各地,已经逐步融入华人族群中,而剩下十余万印第安人主要分布在本土北部的原始森林和南部的巴塔哥尼亚荒原,地理位置偏僻,与华人接触机会少,汉女嫁给印第安人的概率极其微小。

    最后,也就是白人男性,分散居住在本土各个主要城市中,最有机会接触到华人女性,但是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极少有华人女性敢于突破族群隔阂,不顾父母反对嫁给白人男性。

    而且即使解决了家庭的难题,如果过不了政府设置的种种障碍,华人女性想要嫁给白人男性,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汉国本土这种明显带有偏向性的政策,引起了很多白人男性的不满,本来就有数以十万计的白人女性被政府引诱着嫁给华人男性,白人族群内部也面临着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接着政府又设置障碍,虽然没有明确立法禁止华人女性与白人男性通婚,可是暗地里却按照这个思路执行。

    广大的白人光棍们又不是傻子,当然能够看出政府的不良用心,但是看出来又能怎么样,暴动、造反又没有那个胆子,前些年因为暴动、叛乱而发生的惨剧历历在目,没有勇气拿性命做赌注,数十万白人光棍们除了不时发发牢骚,能够做的也就是听从政府命令,加快汉化融合速度,尽快把自己演变为一个长着白人面貌的华人,按照新潮说法,就是白种华人。

    然后期望表现出色,得到政府嘉奖,进而迎娶一个白人媳妇,摆脱光棍的身份。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本土地区男多女少的现象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不要说白人男性,就是很多华人男性也面临着找不到媳妇的困境。

    能够娶到华人女性做媳妇,在本土白人男性群体中,概率很低,也只有像卡拉维拉斯家族这种在汉国政府内部混得开的少数贵族家族,有幸为后代找一个华人族群的女性做妻子。

    席尔瓦一家属于卡拉维拉斯家族旁系,作为一家之主的席尔瓦没有承袭家族的侯爵爵位,他在巴西帝国时期,军事生涯最高成就,也只不过做到巴西陆军少将,手下掌管的部队也都是一些战斗力羸弱的地方武装,可是举家迁移南美汉国后,席尔瓦以西方贵族阶层中少见得果决,全面切断了与过去的联系,放弃基督教信仰,全家改信太一教,强制命令家族成员学习汉语,饮食、出行、衣着打扮皆以本土华人为标准。

    面临重大抉择时,第一次席尔瓦选择留在巴西共和国守着足业过日子,而看到巴西共和政府昏招迭出、前途渺茫之际,他又选择投奔投奔南美汉国,全面攀附汉国皇室,意图在一个东亚人种为主的国家重整家势。

    站在席尔瓦的角度,不难理解他的选择,欧洲中世纪时期,为奥斯曼效力的基督徒不知凡几,改变原本信仰,投入奥斯曼怀抱的欧洲白人家族也不在少数。

    奥斯曼乃至后来土耳其国民中,拥有希腊血统,或者原本就是改信过来的希腊人在君士坦丁堡地区普遍存在。

    况且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在欧洲人眼中,算不上纯正的白人,那么抛弃白人身份,主动融入另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同时又朝气蓬勃的南美大国,为家族和个人换取荣耀和地位,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