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设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建设 (第3/3页)

贺炎良认真想了想,开口道“如果巴西军队入侵,驻守在圣玛利亚的罗师长是不是会调回阿雷格里港?”

    “扫荡部队的任务是驱逐巴西居民,任务完成后第一师和骑兵旅都会调回阿雷格里港修整。”

    扫荡部队调回阿雷格里港意味着圣玛利亚的驻军只有四千第一警备旅的士兵和一万退役士兵,四千第一警备旅士兵是作战主力,而连警备旅都没有选上的一万士兵除了一千残疾伤兵,其余九千人能够挑选出来协助作战的大约有四千人,总共八千人是防守圣玛利亚的全部军力。

    八千人驻守面积更小的圣玛利亚基地有些吃力,为了防止基地失陷,贺炎良提出调拨一个团的野战军驻守圣玛利亚基地,参谋军官点头同意,承诺会向参谋部如实反应。

    交代完参谋部下发的任务,留下测量筛选建造地堡要塞的士兵,参谋军官离开圣玛利亚回返阿雷格里港。

    圣玛利亚,刚收割完玉米的退役士兵在贺炎良指挥下,和巴西战俘同时开始修筑工作,其中三千战俘被安排挖土、搬运石头等最劳累的工作,而退役士兵则负责在圣玛利亚城堡的原有基础上加厚加高城墙,拆卸成零散部件的火枪生产器械被退役士兵拉进城堡里,一门门火炮也在吊索的拉动下安置在城堡上方,忙碌的建设工程遍布在圣玛利亚的城堡和野外地区。

    圣玛利亚退役士兵、战俘忙碌不停,阿雷格里港同样是一派建设的景象。

    巴拉圭境内和巴西军队交战,几次战斗下来,华人独立军总共俘虏两万七千巴西军队,加上从巴拉圭手中移交的五千巴西俘虏,华人独立军手中的俘虏数量达到三万两千人,三万多俘虏都是上好的免费劳动力,给贺炎良送去三千俘虏,埃雷欣、南卡希亚斯两个靠近巴西人势力的地方各送去五千人俘虏,再加上其他一些地方调拨出去的俘虏,留在阿雷格里港的巴西战俘还有一万五千人,一万五千巴西战俘全部被安排在连接大海的帕图斯湖港口加固和修建炮台。

    华人独立军海军部队没有正式成军,海上战斗力不足的海军部队需要港口处的炮台和防御工事提供保护,所以在巴西人修建的炮台基础上,六门新规划的炮台正在紧张建造中,新规划的六门火炮分布在港口东西两面,每面新增三门火炮,与巴西人留下的火炮一同组成保卫港口的核心力量。

    光有炮台不能让李明远放心军舰的安全,炮台外侧,在巴拉圭战事中缴获的被击毁的炮艇和失去战斗力的风帆战舰全部被拆掉,炮艇和战船上面的火炮则拆卸下来安装在炮台外侧,形成外围防护火力,

    而外围炮台和港口炮台之间则由二十五艘炮艇组成游击舰队,利用炮艇体积小、活动灵活的优势袭扰巴西军队的进攻,同时二十五艘炮艇还将担任预警作用,当巡逻外海的海军部队发布敌军来袭警告后,二十五艘炮艇会在最短时间内将缴获的水雷布散在港口外面的湖面上,充当阻挡巴西军舰的第一道防线。

    近代水雷最早出现在 1769年的俄土战争期间,当时俄国工兵初次尝试使用漂雷,炸毁了土耳其通向杜那依的浮桥。此后,各型水雷不断地被研制和改进,并广泛使用,19世纪中期,俄国人B·C·亚图比发明了电解液触发锚雷。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皇俄国曾将这种触发锚雷应用于港湾防御战中。

    然后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水雷也在海上作战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李明远刚听到缴获到水雷的时候十分高兴,以为可以大量布设水雷阻挡巴西军舰的海上进攻,不过看到缴获的水雷后,这种念头立刻被打消了,缴获的水雷数量不多,充其量只够布设一次使用,而且阿雷格里港也没有生产水雷的工厂。

    缴获的水雷用过一次就没了,嘱托正在训练的华人海军保存好水雷,等到交战的时候再取出来使用后,李明远感觉是时候再次花钱购买武器和武器生产器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