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农村!农村!

    第二十章 农村!农村! (第2/3页)

一回别人家的孩子。

    吸着旱烟袋的老太爷颤巍巍的走过来,孙思行赶忙让人拿过来凳子给老人家。老太爷看着热闹的场景,喃喃的说“终于又看到大会战的场景。以前咱们这里几千人一起修路,挖河,修堤坝,也是这样人山人海的热闹,这都快二十年没有看到了。”太爷边抽着大烟袋,回忆着他的峥嵘岁月。

    几个妇女陪着奶奶说话“咱村里的大牛,每天都乐呵呵的,人也没有啥毛病,就是吃的多。大家都笑话他脑子有病,现在都快三十了,还没有姑娘看上。现在听说能进厂,昨天晚上连续去了两拨媒人。我看以后轮到这小子挑别人,就是别挑花眼就好!”她们语气里充满了自豪,为是村子里一员而自豪。

    几个四五十岁的人,陪着堂叔旁边也感慨道:“咱村的小伙子现在成了抢手货,听到媒人介绍是咱村的,女方父母甚至放话,咱村的嫁过来都不要彩礼。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能进咱厂子,那是捧上了金饭碗。在家门口拿着工资,不比当干部还美。”

    他们都是有半大小子在家,以前要愁儿子的婚事,不给儿子盖房,都不好结婚。可是新盖房子要几万块,在土里刨食的农民去那里找那么多钱,还不是找亲戚邻居借贷来娶儿媳妇。现在好了,孙思行的厂子建起来,工作有希望,婚事自然不愁。

    三十多岁的壮年,抹不开面子去奉承安装的师傅;大庭广众之下,又不好意思讨好孙思行,就陪着笑站在机器旁边。刚才打孩子的那位,也是想吸引孙思行的注意力。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妻儿都是自己的心头肉,女儿要新衣服,儿子要补充营养,还要准备小孩的书费学杂费,父母头脑发热还要自己照顾,他们更是需要这份工作。

    2000年李昌平上书总理:“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村真危险”,现在就是孙思行老家农村真实的写照。本地人均土地不到一亩,每家加上老人每户才六亩地。

    小麦和玉米轮种,每亩地小麦产量1000斤左右,小麦一斤价格五毛多点;玉米产量每亩1200斤左右,玉米价格不到五毛,六亩地合计产出不到七千块。种子,肥料,农药钱,浇地的电费每年要五百多,基本上交了费用,留够生产费用,个人手里存不下几个活钱。如果家里还有孩子上学,那么就要欠外账。好多人养一头猪,不是用来过年杀来吃的,而是卖了当过年的钱和孩子的学费。

    上缴公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