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工厂的故事

    第二十二章 工厂的故事 (第3/3页)

成本还不到五十块。孙思行只考虑成本,他还是不熟悉乡村生活,如果不是爷爷请到这么多人,虽然农村成事的人不多,可是从这里随便挑一个人,都能给皮子厂带来不小的麻烦。

    这时候的农村的“各路能人”把面子看得比天还大,真的是一言不和就上手。他们又有着农民式的狡黠,皮子厂如果不给他们沾点便宜,他们会采用各种手段,逼迫厂子就范,其实他们也不是为了钱财,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

    孙思行强调每桌最多提供四瓶酒,他对现在农村的酒风深恶痛绝,大家千方百计的劝别人喝酒,总有一股不把人喝倒,自己没有招待好,客人看不起自己的架势。

    叔叔本来只邀请了管工业的黄副镇长,镇里听说城市的小伙子来家乡办厂,支援家乡的事迹,提前打电话给他说张书记要来参加开业仪式。孙思行所幸,让叔叔把所有的政府部门人,包括八竿子不沾边的计生部都邀请观礼。

    乡镇上的工厂除了关系民生的炼油厂,面粉厂,没有任何拿出手的工业项目,孙思行老家所在的乡镇只是个地地道道的农业乡镇。

    国家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两年多,GDP已经成为官员升迁的重要标准。但是内陆乡镇,招商引资没有优势,乡镇上引入的玻璃厂,现在半死不活,银行的贷款都没有还清。大家看到新成立的工厂,现在都想分一笔政绩。

    孙思行还是小看了他的影响力,他在正确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情,误打误撞的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几年后这样的小工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那时候新厂成立想请政府的来,他们都不一定有空来。

    他看到工厂受到这样的重视,也把厂子发展壮大的计划时间提前。他以前只是想把村子里发展起来,现在有这样的平台,更要发挥好龙头作用,带动更多的人摆脱贫困。厂子的规模和雇佣的人数,代表着孙思行话语权的高低,计划中的扩大皮子厂已经进入孙思行的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