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朝议削藩治楚国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240章 朝议削藩治楚国 (第1/3页)

    刘启在长安街市转悠了一晌午,又去了长安城外的农田,一天的微服私访下来,虽说还不能百分百保证胜利,但刘启对于削藩的信心大涨。

    他不曾休息,一回到未央宫便召见了晁错,要他准备明天朝议削藩的所有事宜。

    晁错惊讶于刘启的态度转变,但不管如何,晁错终于等来了建功立业的时机。

    晁错并非好战分子,更不是战争狂人,他想做的是所有杰出的政治家都想做的事情,二十年前,他跟贾谊一样,怀揣报国梦想,踏入了仕途,然而他却跟贾谊又不一样,他不会偾事嫉俗,他所提出的主张和建议,都是非常实用,他对事而不对人,坦言兵事,重农贵粟,募民徙边,还有即将开始的削藩政策,所有事务他都必然亲历亲为,而且成绩斐然。

    现在的晁错已非以往的晁错,他位列三公,手握重权,他原本可以老实如申屠嘉一般,谁也不得罪,安然地待完御史大夫一任,再升任丞相,然后退休。

    然而晁错对此却无法容忍,在他看来,为官一任,便要为国分忧,一味避事,要官何用?像申屠嘉,陶青这样的人,他是看不起的。

    晁错深知削藩前路茫茫,但无论如何,这件千秋万代的事情,一定要在自己手上完成,现在皇上这一关已经过了,明日的朝廷议决,几乎只是个形式而已。

    刘启为了最大程度上掌握官员们的态度,把在京的公卿,列侯,宗室全部召集起来上朝议事。

    而晁错没有猜错,削藩的朝议上,除了詹事窦婴,几乎没有人敢向他提出反对的意见。

    詹事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儿,推崇儒术,与刘启年纪相仿,但其性格十分刚烈耿直。凡是看不惯的,就是当着窦太后的面,也敢不留情面。窦太后宠爱小儿子刘武,刘启为讨母亲欢心,在宴会上说千秋之后要传位给弟弟,窦太后非常高兴,然而窦婴却不顾姑母的情面,当面批评了刘启的言语不当。

    可见窦婴的耿直。

    削藩一事,窦婴便以过于草率为由公然反对晁错。

    晁错看着这位初出茅庐的皇亲国戚,虽然很不高兴,但也不便当面斥责他,只是冲着他嘿嘿冷笑,在晁错的眼里,窦婴还稚嫩得狠!。

    晁错的冷笑让所有在朝持反对意见的人噤寒蝉,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

    刘启见大臣们持异议的不多,便将事情拍了板,当即下旨由御史大夫晁错全力督办削藩一事。

    最先倒霉的是楚王刘戊,刘戊是楚元王的孙子,楚国的第三代国王。

    朝议削藩的时候,刘戊刚好来到长安。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一见到刘戊,晁错便打起了他的主意,既然要削藩,就得从大国开始,而楚国首当其冲。

    晁错发动御史府削藩特别办公室的吏员们查起了刘戊的老底。

    晁错深信,这种王侯子弟决不是什么好鸟,一查起来,管保问题一堆。只要能揪到他们的小辫子,削他们的地,夺他们的权,他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果不其然,晁错的吏员们很快就有了发现,原来这个楚王在去年薄太皇太后国丧期间,依然纵酒享乐。

    这可是死罪!晁错如获至宝一般把刘戊的罪状交给了刘启。

    晁错马上上书刘启,建议直接判他死刑,干掉刘戊。

    刘启接到奏疏十分吃惊,思虑之下,毕竟是感情较好的堂兄弟,决定网开一面,没追究刘戊的死刑,而是削了楚国的东海郡。

    这样的结果让晁错很不满意,楚国地域广袤,仅削一郡,几乎等于什么都没干。

    不过晁错肯定不知道,即便是削楚王一郡,刘戊却一百个不乐意,他已把晁错视作了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刘启与晁错的第一个处决意见,就发生了冲突,而且刘启下诏赦免楚王的时候也并未征求他晁错的意见。晁错的心里不是滋味,他没有想到,昔日言听计从的学生,竟有了自己的决断。

    这对于他来讲,是福是祸,实在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