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官运志达佳人伴

    第262章 官运志达佳人伴 (第2/3页)

股脑儿扎进了读书人最忌讳的铜臭味中。

    一个全国排名至少前三的才子撩起袖子做起了生意,这是一个怎样妙的场景?如果那时候通讯业发达一些,路边社肯定会将它作为头版头条的大新闻播发。

    事实上,即便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酒馆的消息在临邛也迅速地传了出去,最终传到了卓王孙的耳朵里。

    “丢人啊,丢人!”卓王孙听到消息,直气得跳脚,“一个大家闺秀,竟然去卖酒,一个斯文书生,居然去跑堂!我卓家的脸都被他们给丢光了。”

    有人劝道:“足下就一个女儿,为何要让文君出丑,况且司马长卿确实有才华,而且做过官,不见得一辈子就穷困,你不如资助他们一些,助他们一臂之力,给你争光呀!”

    头脑灵活的卓王孙气归气,听人这么一劝,渐渐反应过来了。

    与其让他们继续丢人丢下去,还不如资助他们,让司马长卿去哪谋个差事,卓王孙的算盘打得飞快,他既心疼女儿,又憎恶司马相如。

    他派人将仆从和钱财给女儿女婿送过去,司马相如明白岳丈的意思,当即表示将关掉酒馆,不再给卓家丢脸。

    有了这些钱财,司马老板马上恢复了司马相如的才子面貌,司马相如带着卓文君回到了成都,过起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不久之后,司马相如接到了征召入京的圣旨,要再一次踏入他曾经梦碎的地方,长安。

    司马相如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了长安城,再次踏入这个熟悉的城市,他不禁感慨万千,有点物是人非的伤感。

    很快,他的伤感就被兴奋与期待所替代,他发现,此刻的长安城,名士云集,看情形,朝廷是在搜罗人才,而且,如此大规模的征召方正贤良在立国以来,尚属首次。

    与其他的士子略有不同,司马相如并非主动要求来长安的,他获得了同乡杨得意的推荐,杨得意官拜狗监,狗监掌管着皇帝的猎犬,在长安城只能算芝麻绿豆官,不过,登基不久的刘彻在一片黄老祥和的氛围中,能做的事情实在不多,于是乎,只能经常由内官们陪侍斗J走狗。

    当刘彻偶然读到子虚赋的时候,发出了,“朕独不能与此人同时哉!”的感慨,杨得意便顺水推舟的举荐了作者司马相如,也算让司马相如欠了他一个不小的人情。

    司马相如到了长安,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在他看来,这一切似乎都是天意。

    种种迹象表明,司马相如判断新天子与他老爹有着不一样的禀性,而这种禀性将是他一展鸿图的好机会。

    司马相如用最短的时间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他甚至将面圣的场景都设想好了,随时可以拿出自己的平身所学,来个竹筒倒豆子,务求倒得干干净净。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他的准备没有白费,新天子刘彻对诗词文学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

    司马相如真切地感到,属于他的时代在磨砺多年后终于来临了,汉赋的极盛时代要来临了。

    刘彻见到司马相如的时候,眼神里充满了崇敬,他似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偶像司马相如想象中更加俊逸潇洒,刘彻略带谨慎地问道,“子虚赋真是你写的么?”

    “是的!”司马相如快速而有力地答道。

    “写得太好了!”刘彻啧啧称赞道。

    司马相如表面镇定自,心里却有抑制不住的激动,在外面混了这么多年,总算幸运地碰到了识货的主子了。

    这是司马相如的大幸,也是汉文学的大幸。

    司马相如又说道,“子虚赋写得只是诸侯,不足道,草民可以为皇上写个游猎赋。”

    “如此甚好!”刘彻有些惊异,在他看来,子虚赋已经是难得的好文章了,而眼前此人却也不以为然,果然是怀才之士,有大家风范。

    刘彻命尚书给司马相如笔扎,司马相如跪谢之后,稍加思索之后,便挥毫泼墨,下笔千言,一蹴而就。

    很快,刘彻再一次见识了司马相如的手笔,而这一次是在他眼皮底下完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