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匈奴犯汉开廷辨

    第263章 匈奴犯汉开廷辨 (第3/3页)

赞成和亲。

    只有王恢跳了出来唱反调,而这恰是年轻的刘彻最想要表达的。

    在他看来,如今天下太平,国富民强,为何不能一战?

    刘彻赞赏地看着王恢,希望他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他可以从中得知朝中大臣们的真实想法。他要摸清楚大臣们到底是畏战还是厌战,抑或是不堪一战?

    王恢很快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燕地边关干了大半辈子,深知匈奴的脾性,这个民族不但有着剽悍凶残的本性,而且还有着翻脸不认帐的特点。他们今天娶了你的公主,明天就放把火来烧你家的房子,杀你的老百姓,要永远解决匈奴问题,有且只有一种办法,把他们打趴下,打得他们永远也爬不起来。

    王恢的呼吁遭致老臣们一致的反对,韩安国也早已按捺不住,他意识到如果不迅速扑灭这种言论,一旦激起皇上的好战情绪,那就要出大事了。

    韩安国提出了军事上的不同意见,谁都知道韩安国在七国之乱力阻吴楚联军二十万人的事迹,他抛出军事上的观点,将更有说服力。

    韩安国说道,“出兵千里,于大军不利。况且匈奴行踪难定,难打。另外,即便得到匈奴的土地,人口又当如何呢,即不能增加我方的土地又不能增强国力,自古他们就不属于我们。再则,千里奔袭,人马疲惫,匈奴却能以逸待劳,如此,我军必危。臣以为,和亲最为妥当!”

    韩安国话音未落,便迎来一片附和之声,而王恢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反驳,只能巴望着刘彻给个定论。

    谁都知道,无论廷辩吵得多么不可开交,决策权仍然在皇上手里,他能一锤定音,所有看似头头是道的言论都只能当个P放了。

    刘彻没有马上做出决策,从军事上来看,韩安国的话不无道理,他没上过战场,却也清楚千里兵疲的道理。不过从情感上来说,他是赞同王恢的,堂堂大汉,难道要一直被野蛮部族欺压下去吗?打败匈奴不仅是几代先祖的梦想,也是他刘彻的梦想啊!

    良久,刘彻终于压抑住了热血沸腾的情绪,做出了理智的决策,他同意了继续和亲。

    结果显然令主战派王恢十分失望,不过他仍然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虽九死亦在所不惜。

    元光元年,王恢总算等来一个令他异常兴奋的消息,王恢的好友马邑乡绅聂翁壹向他报告,和亲一年来,军臣单于对于边民有了信任感,而他更可以自由出入匈奴王庭,如果能以马邑城做诱饵来给匈奴下个套子,相信军臣一定会有兴趣。

    他急忙前往未央宫觐见刘彻,把计划禀报给了刘彻。

    刘彻当即拍手称妙,不过鉴于事情重大,他还是急召大臣上朝议事。

    当刘彻把王恢的计划说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这不是明摆着要跟匈奴正面宣战了吗?也就是说,计划一旦实施,就意味着和亲会作为历史被扔进故纸堆里。

    果然不出所料,与前一次廷议一样,朝臣中几乎一边倒地反对开战,不同的是,这次反应以前要激烈得多。

    王恢虽然事单力孤,仍然坚持己见,他谈古论今,指出现在已是海内一统,匈奴却屡屡犯边,原因无他,只因他们对我大汉毫无恐惧而已,所以有机会一定要打。

    刘彻点了点头。

    只见丞相田低头作沉思状,主和派知道他胸无长策,每每大事都要做缩头乌龟,便纷纷把眼光望向了御史大夫韩安国。

    在众人期盼的眼光中,韩安国果然站出来反对。

    王恢显然有备而来,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管对方有什么意见,他都想好了对策。

    一番争论下来,韩安国见说服不了对方,只能提醒他不要忘了高祖七日之困的历史教训。

    王恢轻声一笑,以高祖“非力不能,所以休天下之心”便把韩安国给顶回去了,让韩安国脸色变得青紫难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