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被打脸的魏忠贤(求订阅、推荐、收藏)

    第二七一章:被打脸的魏忠贤(求订阅、推荐、收藏) (第3/3页)

了?

    魏忠贤盯着桌案发起呆来。

    仗打输了,推诿塞责定不下责任,这魏忠贤能理解。

    可仗打胜了,评定个战功也这么麻烦,魏忠贤就很难理解了。

    而且,在魏忠贤印象中,天启二年平灭山东白莲教叛乱时,朝廷众臣评定战功那是非常迅速的,一两天之内就评完了所有功臣。

    阉党不是一向比东林党效率高吗?

    这次怎么竟会如此的拖沓呢?

    其实,魏公公忽视了一点,正因为朝廷现在的文臣大都是他阉党一系,才导致宁远评功的缓慢。

    没办法,宁前兵备道袁崇焕毕竟是由东林党、由孙承宗一手提拔起来的,袁崇焕的身上有着很深的东林印记。

    如此鲜明的东林党人,阉党该如何评定袁崇焕的功劳呢?

    功劳评大了怕魏公公不高兴,功劳评小了又与文官的传统相违背。

    毕竟,袁崇焕可是宁远名义上的最高领导。

    按大明文官的惯例,宁远之战的胜利都应该归功于袁崇焕才对。

    不把首功给袁崇焕,难道要给武臣满桂吗?

    不过袁崇焕身上的东林痕迹太浓,阉党又怎么敢这样评功。

    若不是有这个顾虑,依照大明文官的习惯,早就把袁崇焕吹到天上去了。

    就像天启二年山东平白莲,文官对袁可立和赵彦的大肆吹捧,甚至都引起了天启皇帝的反感。

    大明都多少年了,一直不都是有功劳就是文官的,有过错才会找武臣顶缸。

    魏忠贤才执政几年,他对大明文官的这种惯例、这种传统认识的还不够深。

    魏忠贤不知道,他一日不开口确定对袁崇焕准确态度,阉党就一日无法评定袁崇焕的功劳。

    而袁崇焕的功劳不确定,底下那些武臣的功劳就更无法确定。

    阉党也是文臣组成的,也是要遵循文臣的规则不是。

    而且随着魏公公掌权日久,阉党也不自觉的划分出各个派系。

    朝堂上现在虽然仍是阉党独大的局面,实际阉党内部几派间已经开始了相互摩擦,虽然还没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也快到你死我活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