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双壁之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304章 双壁之死 (第1/3页)

    说起“江东双璧”的年纪轻轻就早早夭亡,英年早逝。

    宁凡想起了易小川讲到最后摇头叹气的样子。

    他总结道:

    孙策为将,有智有勇,英姿勃发,其治军严整,军纪严明。

    但在征战中由于年轻气盛,难免出现处事不慎、好勇斗狠的弱点,这为其结怨和遇刺种下了祸根。

    建安五年4月,正当孙策准备发兵北上之时,在丹徒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他弟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而在孙策死亡,孙权接替权力的关键时期,周瑜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那么,便续接着讲美周郎,周瑜周公瑾的逝亡。

    按照常识,从染病到发展,到最后死亡,一般需要一个过程。

    在整部三国志的体例里,被记载“卒”或“病卒”的人物,一般可以认为是比较平缓地去世的。

    在这里以吴国官员骆统为例,他和周瑜一样,三十六岁就去世,毫无疑问属于“夭亡”。

    骆统传中记载道:“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而以前对其政治军事活动的记载停止于黄武初年在濡须带兵抵抗魏将曹仁的事迹。

    对于周瑜的死,本传的记载是“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虽然用的词是“病卒”,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典型的暴亡。要证明这个结论,首先需要梳理一下周瑜去世时的背景。

    赤壁之战取得大胜后,周瑜并未就此班师,而是对曹操控制下的荆州展开了趁胜追击。

    经过一年多的相持,曹军撤退,东吴集团控制了整个长江北岸的南郡地区。

    而同一时期,赤壁之战时处于周瑜羽翼下的刘备集团趁机接收了抵抗薄弱的荆南地区,自曹操南征后再次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此时,对于东吴未来的长期发展战略,有两种不同的思想,第一种是周瑜等人坚持的“伐蜀”,第二种是鲁肃等人坚持的“借荆州”。

    周瑜从前线返回京口,向孙权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构想,他说道:

    “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