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废史立牧

    第323章 废史立牧 (第2/3页)

多位太守前往镇压。应该说,刘焉还是有眼光的。

    交趾是个好地方,远离朝廷风波,凭借刘焉的威名和手段,把交趾改造成刘焉的私人财产,不是什么难事。

    像后来交趾的刺史士燮,就几代人割据交趾,一直到三国后期才为东吴所灭。

    恰巧当时的益州刺史郤俭盘剥百姓,整天就知道捞钱,结果怨言四起,朝廷上下都说郤俭实在不像话。

    加上并州的刺史被杀,凉州的刺史也被杀,各地暴乱四起。刘焉的设立州牧的观点,就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既然益州刺史名声很臭,那么,由有清名的汉室宗亲刘焉出任益州牧,代替天子管理一方,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当时谁在掌权呢?大将军何进。

    何进为了收揽人心,采纳了刘焉的建议,任命刘焉担任益州牧,同时任命刘表担任荆州牧,刘虞为幽州牧,三位宗亲担任三个大州的州牧。

    这三个人中,刘焉和刘表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唯独刘虞忠于汉室,没有割据之心。

    可是,有割据野心的刘焉和刘表,倒成就了二十年的霸业,而忠于王室的刘虞反倒很快被公孙瓒杀害。

    人世的善恶结局,往往就是这么无情。

    汉朝,是炎黄古代国运最长久的一个封建王朝,两汉共计405年的国运,远远超过了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

    然而,再长的国运,也有终结的时候。

    到了汉灵帝时期,汉朝因为宦官和外戚争权夺利,加之皇帝本人骄奢淫逸,甚至公开买官卖官,导致国力衰败、危机四伏。

    发生于184年,也就是最近的黄巾起义,更是给了汉朝沉重的打击。

    令人欣慰的是,汉朝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几乎每一次发生内忧外患后,统治者都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查漏补缺,继续苟延残喘。

    汉灵帝并不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但他最终还是幸运地平定了黄巾起义。

    汉灵帝做梦都没有想到,黄巾起义没有做到的事情——摧毁汉朝基业,却被一个汉室宗亲做到了。就是刘焉。

    在汉灵帝时期,刘焉耳闻目睹朝政混乱、王室衰微的状况,甚为担忧。

    他注意到,在平定黄巾起义时,各地刺史、太守获得了由朝廷授予的军权,独揽地方军政大权,在一定程度上架空了朝廷。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