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返乡

    第951章 返乡 (第2/3页)

爷今年也小六十了,头上白发比黑发多,乐呵呵的跟小老头没什么两样。

    不过,跟拉着王旭唠家常的王夫人不同,王老爷很快收敛了笑容,问道:“你来信说,你不愿意当官,皇帝给你的官你都没做,一个人就回来了,你是怎么想的?”

    感觉到王老爷说的比较直,王夫人搭口道:“别怪你爹多嘴,听到你辞官不做,要回江南的消息,你爹好几宿没睡着觉。你也是,别人一说做官,那是求都求不来的,你怎么就给推了呢?”

    “父亲,母亲,孩儿不是不做官,而不是现在做,这方面孩儿自有计较,你们二老就放心吧。”

    王旭没有多说,说什么党争,夺嫡,著书立传,平南灭北,两位老人家也听不懂。

    说的深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反而不美。

    “你呀,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车轱辘那么高的时候,就说自己长大后要考进士。多的话,我跟你爹就不说了,省的耽误了你,可你回来之后,总的跟我们说说有什么打算吧?”

    王夫人一脸为难,自家儿子是新科状元,明明有大好前途却不爱做官。

    不做官还能做什么,总不能在家经商务农吧。

    “母亲,我这次回来已经想好了,就在杭州府开个书院。杭州府,是江南三甲之地,读书的风气之浓,天下无出其右者。我打算办个书院,白天里教教学生,晚上著书立传,也好将我的学说发扬光大。”

    王旭这么一说,二老又迷糊了。

    王老爷有个赈灾赏赐的举人头衔,王夫人有个赈灾赐予的七品诰命,可实际上二人的学问都不高,一本史记都不见得能读下来。

    王旭见了苦笑连连,解释道:“我打算发展学派,需要弟子为我彰显门楣,壮大声势。建立书院,培养弟子,是最符合我的路线,孔圣人之所以是圣人,除了自己的学问以外,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也在其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要是没有这些弟子奔走各国,孔圣的学说也无法发扬光大。”

    二老还是听不懂,不过连孔圣都扯出来了,听上去倒是很厉害的样子。

    “一定要去杭州啊,咱们金山府也不错,在这边行不行?”当娘的哪舍得孩子出去,王夫人也舍不得王旭再走。

    王旭很有耐心,解释道:“咱们金山府,在扬州三十六府中,排名算是比较靠后的,在这里办学的意义不大。杭州府不一样,那里是文化圣地,一但有新学说出世,很快便能席卷天下,这些优势都是金山府不具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