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纪念碑和导光管

    第5章 纪念碑和导光管 (第2/3页)

    “就是人类的墓碑。”旁边一位艺术家说,这人头发很长,衣衫破烂,一副颓废派模样,一手拿着一瓶二锅头喝得很有些醉意。这东西是有海时剩下的,现在比水便宜多了。

    颜冬向四周看看说:“可……我们还没死啊。”

    “等死了就晚了,”负责人说,“我们应该做最坏的打算,现在是考虑这事的时候了。”

    部长点点头说:“这是人类最后的艺术创作,也是最伟大的创作,作为一名艺术家,还有什么比参加这一创作更幸福的吗?”

    “其实都他妈多……多余!”长发艺术家挥着酒瓶说,“墓碑是供后人凭吊的,没有后人了,还立个乌碑?”

    “注意名称,是纪念碑!”部长严肃地更正道.然后笑着对颜冬说,“虽这么说,可他提出的创意还是不错的:他提议全世界每人拿出一颗牙齿,用这些牙齿可以建造一座巨碑,每个牙齿上刻一个字,足以把人类文明最详细的历史都刻上了。”他指指一个看上去像白色金字塔的模型。

    “这是对人类的亵渎!”另一位光头艺术家喊道,“人类的价值在于其大脑,他却要用牙齿来纪念!”

    长发艺术家又抡起瓶子灌了一口:“牙……牙齿容易保存!”

    “可大部分人都还活着!”颜冬又严肃地重复一遍。

    “但还能活多久呢?”长发艺术家说,一谈到这个话题,他的口齿又利落了,“天上滴水不下,江河干涸,农业全面绝收已经三年了,百分之九十的工业已经停产,剩下的粮食和水,还能维持多长时间?”

    “这群废物,”秃头艺术家指着负责人说,“忙活了五年时间,到现在一块冰也没能从天上弄下来!”

    对秃头艺术家的指责,负责人只是付之一笑:“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以人类现有的技术,从轨道上迫降一块冰并不难,迫降一百甚至上千块冰也能做到,但要把在太空中绕地球运行的二十万块冰全部迫降,那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如果用传统手段,用火箭发动机减速使其返回大气层,就需制造大量可重复使用的超大功率发动机,并将它们送入太空,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工程,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和资源贮备,有许多不可克服的障碍。比如说,要想拯救地球的生态系统,如果从现在开始,需要在四年时间里迫降一半冰块,这样平均每年就要迫降两万五千块冰,它所需要的火箭燃料在重量上比有海时人类一年消耗的汽油还多!可那不是汽油,那是液氢液氧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之类,制造它们所消耗的能量和资源,是生产汽油的上百倍,仅此一项,就使整个计划成为不可能。”

    长发艺术家点点头:“所以说末日不远了。”

    负责人说:“不,不是这样,我们还可以采取许多非传统非常规方法,希望还是有的,但在我们努力的同时,也要做最坏的打算。”

    “我就是为这个来的。”颜冬说。

    “为最坏的打算?”长发艺术家问。

    “不,为希望。”他转向负责人说,“不管你们召我来干什么,我来有自己的目的。”他说着指了指自己带的那体积很大的行羹,“请带我到海洋回收部去。”

    “你去回收部能干什么?那里可都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秃头艺术家惊奇地问。

    “我从事应用光学研究,职称是研究员,除了与你们一样做梦外,我还能干些更实际的事。”颜冬扫了一眼周围的艺术家说。

    在颜冬的坚持下,负责人带他来到了海洋回收部。这里的气氛与纪念碑部截然不同,每个人都在电脑前紧张地工作着。办公室的正中央放着一台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