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霹雳:美国败于伊拉克

    沙漠霹雳:美国败于伊拉克 (第2/3页)

黎地铁里,一节车厢中忽然冒出了神秘气体。乘客顿时感到眼睛刺痛,呼吸急促,有的人恶心呕吐。这些人马上被送进了医院。

    在伦敦一家大型超市,也发生了毒气释放事件,有360人中毒。

    事后查明是沙林毒气。人在浓度为0。02-0。05毫克/升的染毒空气中暴露10分钟,便可以致死。沙林毒气因为投放容易,故被国际恐怖组织广泛使用。

    然而,伊拉克否认毒气事件与其有关。

    不到一周,世界各地的恐怖事件已达到了150起。

    香港媒体称,“漫山遍野都是恐怖主义!”美国抓获了十余名罪犯嫌疑人,其中几名供认属于阿拉伯世界的恐怖组织,但否认是受到了伊拉克政府的派遣。

    美国总统发表了谴责声明,并表示,美国绝不会向恐怖主义活动低头,恐怖分子的每一次袭击,都将由盟军在战场上来回答。

    “黑客”导演的反击如果说对恐怖活动美国还有准备的话,那么,对于伊拉克悄然进行的另一场反击,美国则多少有些估计不足。

    战争开始的第二天,在马尔他一座滨海豪华宾馆的客房里,一个教师模样的约旦人正面窗而立。在他身后,两个20出头的小伙子坐在宽大舒适的按摩沙发上。他们看上去像北欧人,都戴着眼镜,像是儒雅的大学生。

    这里远离战争,但战争的气息在这间屋子里随处可闻。

    约旦人头也不回地说:“就这么定了吧,你们俩每人100万美元,从现在就开始工作。预付每人各50万,已存入瑞士银行。”两个年轻人相互看了看,点点头,然后悄然离开了这间客房,很快就消失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这时太阳刚刚升起,墙上的自动报时钟平静地敲了八下。

    他们离开了马耳他,随身带着两台IBM便携式电脑,来到欧洲某国一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小镇上,在一家旅馆里租了一个房间,住了下来。

    5月20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花旗银行总部。当该行高级业务经理沃尔多夫正准备离开办公室去吃午饭的时候,电话铃声骤然响起。营业厅的小姐急促地告诉他:计算机系统出了故障,来往帐目不能正常显示,该行与遍布全国的金融网络和控制中心失去了联络。

    沃尔多夫顿时觉得脑袋“嗡”的一声,眼前一黑,险些栽倒在地。当他来到营业大厅时,那里的电话已经响成了一片。全国各地的顾客都在争相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与此同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各个显示屏上忽然出现了一堆堆乱码,在人们的拥挤和经纪师们的叫喊声中,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财富流通大厅陷入了地球末日似的混乱。

    一天之中,全美的银行帐目被大批涂改,总共有103亿美元的巨款被转移到了国外。

    除了金融系统,美国的贸易、医疗、交通管制系统也通通遭到了“黑客”的攻击。

    一时,列车出轨,飞机失事。

    美国正面临有史以来最猖獗的计算机犯罪,陷入了全盘混乱。这毫不亚于一场军事进攻。

    位于华盛顿五角大楼的美国国防部也成为了目标。电脑操作人员惊恐地发现:有关第二次海湾战争部属、通讯和指挥的绝密文件已经被一个不明身份的“黑客”访问了。随后,大量的垃圾邮件堆满了国防部的电子信箱。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兼国防部长凯温斯基立刻中断了会议,接通中央情报局要求立刻查出“黑客”的身份和地址,并严令立即暂时关闭国防部的1。5万个计算机系统,以防止更为严重的失密事件发生。

    相比于国防部的慌乱,远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赫尔格特军事基地的军官们更是惊恐万分。几秒钟前,负责空中安全监视的布朗上校忽然听到计算机发出的一声尖锐的警示音。电脑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一枚导弹正在穿越大洋向美国本土飞来。

    本该自动启用的由计算机控制的反应系统却迟迟不能正常工作,依靠电脑专用网络联系的国防部和总统特别行动秘书也没有丝毫反馈。情急之下,赫尔格特基地的全体士兵各就各位,准备一旦这枚导弹越过规定的危险防护带,就启用反导系统紧急拦截。

    这一天,美国本土多个军事基地一共发生了32起误警。上千架次飞机升空执行拦截任务。但结果却是虚惊一场。

    在远离美国本土的海湾,美军驻海湾第一骑兵师师长亨廷顿大校显得有些得意洋洋。两天来他一直坐在临时指挥部里,通过先进的通信设施,调动起士兵来就像是挪动手里的棋子一样便捷。

    美军第三装甲师师长巴克也深有同感。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微波通信中继系统,他的部队同第十八空降军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和默契的配合,取得了比意想中还要辉煌的战果。

    的确,通过超高频卫星通信、自动数字网络、国防数据网络、战术通讯交换网和全球军事指挥与控制系统以及全球定位导航报告系统等设备和技术,美国把萨达姆的大部分地面行动都置于自己的眼皮底下,从容指挥,稳操胜券。两天来,美军通过这些通信系统每天进行100多万次电话呼叫和电文往来。

    然而,灾难正在降临。在几乎相差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第一骑兵师和第三装甲师都遭到了巡航导弹的袭击,造成了人员和装备的严重损失。奇怪的是,导弹不是伊拉克方面发射来的,而是来自己方。

    很快查明,“黑客”侵入了GPS全球定位系统的计算机中心关键部位,并修改了其中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数据。从B-2飞机上发射的巡航导弹,在飞行一段时间后很快改变方向,飞向了自家人的头顶。

    这正是国防部一直担心的利用GPS进行逆导航的问题。现在,灾难终于降临了。

    到了这时,亨廷顿和巴克才想起前不久一位高级军官在战前的一次会议上说的话:“科学技术的进步既使我们强大,同时也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弱小。许多脆弱的高技术设备和设施,尤其是依赖计算机指挥和控制的通信和网络防空系统,一旦系统失灵或遭到攻击,我们就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航行在红海和地中海的军舰也遭到了“黑客”的攻击。

    “黑客”通过因特网进入了十余艘军舰的计算机系统,并向其发送了电子邮件。计算机立即将接到的这一新指令送到舰载指挥控制中心。指挥中心又启动了发射导弹的程序。

    结果是,红海和地中海上的英美军舰用导弹发生了互相攻击。共有三艘战舰沉没,11艘受到重创。

    ……

    关于计算机战争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但谁也没有想到,伊拉克的反击会来得这么快,这么有力。谁也没有想到的欧洲某国的一个在地图上连名字都没有的小镇,两名戴着眼镜的电脑神童正在利用他们精湛的技术对美国国内和海湾地区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和破坏。他们开价两百万美元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了寻找游戏一样的刺激。

    他们确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战争”。他们,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黑客”之一,比百万雄师还要强大。

    虽然,他们的做法,只能给美国人制造混乱,不能决定战局最终的胜负,但他们还是被已经取得的一个个成功激动得兴奋不已。

    30小时后,当美国的计算机网络部队经过艰苦的搜索,最终将“黑客”查获时,美军已经遭受了重大损失。

    仅敌我识别系统的紊乱,就造成了上千人的伤亡。

    C3I系统因为被逻辑炸弹攻击,出现了瘫痪和混乱,各部队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这使伊军空中和地面部队的攻击有效起来。

    所幸的是,美军所有的核导弹都安然躺在自己的窝中,还没有在计算机的错误命令下腾空而起。

    地面行动空袭进行到第四天时,地面战斗便提前开始了。

    其实,美军并没有过早卷入地面战斗的打算,而是更加希望通过空袭摧毁伊拉克的军力。但萨达姆吸取上次海湾战争的教训,决心首先发起地面攻击,在地面上和美军绞在一起,使敌人的空军难以确定打击目标。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伊军的飞机、导弹和坦克部队突袭了沙特和科威特,大规模地摧毁波斯湾沿岸的机场、港口、海水净化设施和石油加工、储存、再分配设施,以及美军可以依赖的后勤服务设施。

    燃烧的油井和被炮弹摧毁的输油管在大口大口地喷着黑烟,整个沙漠上空被烟云遮得严严实实。在宽达数百公里的战线上,伊军巨大的钢铁洪流同时向前推进,浩浩大漠,顿时掀起滚滚狼烟。

    在这种情况下,盟军最高指挥官下令美军地面部队立即投入了战斗。

    这天夜里,一支特遣队的M1M2+S坦克和M2A3+S步兵战车,隆隆驶向伊军阵地。

    部队的行进得到了卫星、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的配合。

    在一辆坦克中,炮塔随着车长罗伯特搜索敌目标的目光而不停地转动。其他特遣队车辆的图像,清楚地显示在罗伯特面前的第二代前视红外瞄准器的显示屏上。

    这些图像的四周有琥珀色亮光,表明它们是友邻车辆。

    罗伯特检查了一遍,发现车辆间信息传输系统(IVIS)的工作正常。

    敌阵地的情况,已被无人驾驶机和“科曼奇”直升机捕捉,并被地面作战指挥中心核对和经数据处理,以极快的速度传到坦克和步兵战车上。坦克和战车将接到的数据,通过数据兼容调制解调器迅速转换成目标图像。

    但是,据说因为有“黑客”活动,图像和数据往往在关键时刻忽然丢失,影响到了协同。罗伯特为此很伤脑筋。

    当特遣队行至离伊方15公里时,被敌警戒分队发现了。

    然而,这时,赶来的“科曼奇”、“长弓阿帕奇”发射了灵巧炸弹,将敌警戒分队阵地摧毁。

    伊方也迅速做出反应,调整了部署,重新组织火力,占领有利地形进行反击。

    特遣队在行至距敌阵地九公里时,罗伯特得到了车辆忽然右转的指令。这一规避行动,是在特遣队指挥与控制车的计算机模拟与决策支援处理系统的帮助下,根据指挥官命令实施的。

    这使敌炮弹不断落在车辆此前的行进轴线上。

    随后,美军火炮对敌实施了精确打击,炮阵地、对空导弹阵地同时遭到严重毁坏。在战场上空,有两架小型无人驾驶飞机在实时提供目标信息,实时进行毁伤评估,并同时把信息传给作战平台。

    伊方处于半掩蔽状态的坦克和反坦克武器,被M1M2+S坦克和M2A3+S步兵战车实施的两次10-15秒、百发百中的精确突击几乎全部摧毁。

    美军坦克装备的是120毫米滑膛炮,它发射的M829型尾翼稳定贫铀弹芯脱壳穿甲弹,能在2500米距离外击中目标。

    罗伯特清楚地看见,刚发射的一发炮弹,在贯穿一辆伊军T-80坦克后,又穿透了另一辆。

    “看来,T-80也不堪一击啊!”他叫出了声来。

    T-80坦克于70年代末装备苏军,伊拉克进口的这一批,还没有装反应式和复合式装甲,因此难以抵当美军最先进的坦克的攻击。

    M1M2+S的关键部位则装有反应式和贫铀装甲,防弹能力极强。因此,虽也有被伊军反坦克武器和炮火击中的,但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处于掩蔽状态的敌后续梯队,也被卫星、无人驾驶飞机和“科曼奇”直升机发现了。直升机在准确获取其位置后,以空地导弹一举予以摧毁。

    当防御阵地被突破时,伊军有组织的抵抗便基本结束了。美军步兵战车内的步兵迅速下车,携带攻击和清剿必备的数字通信、定位、热成像目标捕捉、敌我识别装置等装备,在漆黑的夜暗中抓捕俘虏。

    然而,有的部队却没有这么顺利。

    向伊境内突袭的两支部队,遇到了大片的地雷阵。

    这些地雷,其中有一些是新一代具有智能的地雷,利用先进的传感器进行探测,用火箭筒来发射。另外,伊军还安放了进口的反直升机地雷,利用抛射药将地雷抛向低空飞行的直升机,用动能弹丸将其摧毁。

    美国第二海军陆战师第四营“B级”连的12辆坦克中,有四辆因为触雷而停下了。

    工兵突击车虽然努力用液态炸药开辟通道,但整个部队的推进速度却减慢下来。

    此时,伊军的远程炮火、地对地战术导弹和先进的T-80U坦克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又从天而降。

    头顶还出现了伊拉克空军的苏-25强击机,发射了激光制导的“旋风”反坦克导弹。

    尤其是,伊军士兵发射的俄制“米基斯”-M和“科涅特”-E反坦克导弹也呼啸着飞来了,击穿了美军坦克的反应式装甲。

    ……

    烟、雾、尘土密布,连热成像瞄准具也未能迅速捕捉到目标。此时,传来了越来越近的俄制车辆的发动机声。

    听起来像是更先进的T-90!

    “以为很快就可以到巴格达吃晚餐,看来错了。我们来的地方,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海湾了。”B级连连长鲍曼叹道。

    终于使用了生化武器在空地战进行的同时,还爆发了袭城战。

    以日均五枚的频度,伊拉克向沙特、以色列等国发射了地对地战术导弹。

    这些导弹中,包括射程600公里的“候赛因”,还有“阿巴斯”,射程可达1000公里。

    伊拉克使用的,已不是过时的老式“飞毛腿”,而是新型的“飞毛腿D”,采用数字景象匹配制导,命中精度达到了50米以内。

    伊军还使用了从俄罗斯购买的SS-26,起飞重量达4600公斤。这种地对地导弹采用毫米波雷达主动末制导,携带机动弹头和战术诱饵,飞行弹道进行了特殊化处理,具有躲避“爱国者”导弹拦截的能力。

    盟军方面用战区防御系统进行拦截。但仍然有不少伊拉克导弹突破了封堵,准确地击中了目标。

    导弹袭击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迅速弥漫的恐慌。伊拉克准备实施生化攻击的传言也不胫而走了。中东国家许多城市的商店中,防毒面具很快脱销了。

    21日中午,特拉维夫街头。市民们又听见了已经习惯的刺破空气的尖利声音。

    有不少人甚至抬头张望,看导弹要落在哪里。

    这回,却没有震耳欲聋的大爆破声,而仅是“噗”的一声闷响,在一幢居民大楼附近爆炸了。弹着点处出现了缓缓游移的云团。救护队奔过去的时候,发现地上有液滴。

    不久,周围有人感到不适。他们瞳孔缩小,口吐白沫,呕吐,腹泻,四肢扭曲抽动。是典型的中毒症状。

    在10几分钟内,便有人惊厥而死了。

    很显然,这是一种神经错乱毒剂。

    这一天,毒气弹击中了沙特和以色列的七座城市。其中,有芥子气,也有塔崩。

    医院里挤满大批中毒和怀疑自己中毒的人,乱成一团。

    同时,在与美军的地面战中,伊军也发射了毒气弹。由于美军有防护准备,杀伤率并不大,不到1%,但是,在染毒区中,作战效能却降低了。

    穿上防化服的士兵,在炎热的沙漠中,很容易感到疲劳。盟军的一些部队,在24小时后,战斗力竟下降了50%。

    这造成了精神上的压力。在美军士兵中,弥漫着恐惧感。

    美国国内也开始出现了反战的声音。

    紧跟着,更惊人的是,有报告说,在战场上发现了炭疽和肉毒杆菌。

    伊拉克还使用了生物武器么?

    看来,萨达姆真的不顾一切了。

    阿拉伯国家的圣战中东时间200X年5月22日。以色列宣布,由于伊拉克的毒气导弹袭击,以色列决定对伊拉克宣战。

    之前,美国一直要求以色列采取克制态度,但最终还是没能说服对方。

    强大而凶悍的以色列空军对伊拉克各大城市进行了袭击。紧跟着,地面部队也出动了。

    23日,约旦、叙利亚发表声明,为了支持“受到侵略”的伊拉克,它们即日起对以色列宣战。

    以美英为首的西方联军与伊拉克对抗的第二次海湾战争,很快演变成了带有传统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仇恨色彩的第五次中东战争。

    24日,伊朗宣布与伊拉克结为联盟,对霍尔木兹海峡实行封锁。过往的船只,遭到了伊朗用先进的地对地导弹和舰对舰导弹的袭击。

    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国家沿岸国家唯一的出海航道,多年来,世界石油所需的50%经这里运往各地。伊朗的参战,使西方国家慌了手脚。

    伊朗使用的导弹,包括从东亚某大国进口的某型反舰导弹,用一部雷达可跟踪多个目标,并可从中选出四个目标同时进行攻击。该型导弹掠海飞行,射程达110多公里,可控制海峡整个地区。

    盟军不得不投入兵力,进行对伊朗的防御和反击。双方的海空军都参战了。

    局面更加复杂了。

    受联合国派遣,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仁辅充当了秘书长的特使,紧急飞往中东,进行斡旋。

    中国与中东国家和美国,都保持着微妙的关系。联合国希望中国的这种身份,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中国也希望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自己的新努力。

    可以说,这回出现在世界舆论面前的,不再是一个投弃权票的中国。

    然而,美伊都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停战五点建议。

    此时,战争在伊拉克境内已进行得十分残酷。美伊军人都出现了大批伤亡。美军已不拘泥于仅仅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廉价的普通炸弹也由B-52不分清红皂白地投了下去,这使平民的伤亡更加惨重。

    白宫下了决心5月24日深夜,一次小型的会议在白宫举行。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对伊拉克使用核武器的问题。

    “我们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低估了伊拉克的生化战能力。二是低估了萨达姆的决心。”国防部长凯温斯基说。

    “1998年,就应该打的。硬要让那个安南去谈什么判。查总统府查了半天,结果还不是什么也没查出来?反倒便宜了萨达姆,让他争取到了时间。”中央情报局局长贝克说。

    “毒气使地面部队的推进速度减慢了。这么下去,两伊军队和叙、约军将组织起有效的反攻。我们将陷入持久的地面战,后果不堪设想。”副总统丹尼尔说。

    总统沉默不语,脸色很难看。他已有几天没睡觉了。

    “而且,战争进程正在超出我们的控制。还有恐怖主义。”丹尼尔又加了一句。

    “你到底在想什么呢?”总统终于开口了。

    “我觉得,我们正在被打败。”对这个回答,总统脸上露出了不愉之色。“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的空军、海军和陆军仍然握有战场主动权。我们的电子战部队也占据着上风。”但总统也感到了,自己的语气不那么硬。

    那些曾在“沙漠风暴”中耀武扬威的先进武器,这次似乎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了。抱着玉石俱焚心态参战的伊拉克人,本身成了最厉害的武器。据说,有的伊拉克军人,居然身缠燃烧弹,冲向美军的步兵战车。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多伊奇咬咬牙,对总统说:“是下决心使用核武器的时候了。”“我知道你要这么说。不错,我们在战争刚开始时,就作了这样的宣称。如果对方使用生化武器,我们将不惜一切手段。可是,真要使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咧。”总统皱皱眉头。

    “如果不使用,你将失去支持。选民会说你懦弱。美国也将在全世界面前威信扫地。”总统不觉想到抓获“萨达姆”的事件。这已使他很丢脸了。

    “何况,我们可以使用精确制导的战术核武器。只对伊拉克的某些目标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暂时不打伊朗、叙利亚和约旦。它们将从伊拉克受到的打击上看到后果。”国务卿刘易斯道。

    “可是,自二战以后,就再没有使用过核武器呀。舆论一定会议论纷纷。”总统仍然下不了决心。

    “对萨达姆这样的无赖之徒,没有什么好犹豫的。而且,我们不用担心受到核报复。”国防部长说。

    “这一点能肯定么?”“能够肯定。他们的核能力,十几年前就被摧毁了。”中情局局长道。

    伊拉克一直有发展核武器的计划。但是,以色列1981年进行了空袭,炸毁了伊拉克研制核武器的反应堆,使这个计划搁浅了。

    在国防部致国会的关于1991年海湾战争的报告中,也提到了“沙漠风暴”对伊拉克核生产能力打击的情况。

    总统是相信这份报告的。

    在1993年,针对伊可能恢复制造核武器,又用45枚巡航导弹对巴格达以南21公里处的一座与核计划有关的工厂进行了攻击。此后,中情局和各种渠道的调查表明,伊拉克再没有能力生产出足够的铀来制造核弹头。

    总统想,也许,他们说得对,现在只有核武器,才能阻止萨达姆继续使用生化武器,彻底打垮伊拉克,一举扭转海湾战争的局面。否则,萨达姆是不会投降的。至于国际社会,就由他们说去吧。美国每次在世界上干点什么事,人们难道议论得还少了么?不也是都过来了么?

    “英国会支持我们的。可以先跟布莱尔首相打个招呼。法国人也不会乱说什么。

    “国务卿刘易斯道。

    “俄国和中国会有什么反应呢?”“最多表示表示谴责吧。我想他们这回不会有太多话可讲。毕竟,是萨达姆先使用大规模毁灭武器的。”“他们与伊拉克的关系毕竟不同。会不会同我们发生正面冲突呢?”“这种可能性看来不大。”中情局长想了一想,才说。

    “如果实在不妥,我们可以用以色列的名义。他们有200多颗核弹头,只是没有公开宣布为核国家罢。而且,他们有尝试尝试的愿望。”刘易斯说。

    “如果一定要使用,在弹的类型上,要有所选择。破坏力要小一些的。”总统最后说。

    战术核打击穆希是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一名坦克下士,今年22岁。

    他所属的坦克营正在通过构筑在高速公路两侧战壕和沙坑的防卫阵地。这是共和国卫队第三机械化师的一支装甲部队,共有35辆最先进的俄制T-90C坦克。

    这几天,穆希看到了不少伤员和死者,但这并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