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

    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 (第2/3页)

领赐福,即使有也不明显,看不出来。而且,他不知道自己本应收到的天启是什么。妻子克莱尔劝他把这次经历看成上帝要他满足于现状的信号,但伊桑觉得这种说法未免太不能让人满意。他的想法是,每一次天使下凡不管发生在什么地方都大有深意,而他本人亲眼看到了,说明其中必有更加重大的含意。他的思想死死抓住两点不放:一、自己错过了一次天赐良机;二、这次下凡的目击者中必定有一个能解开他的谜团,只不过他还没有发现这个人是谁。圣拉谢尔这次降临人间必定带来了他等待已久的天启,他绝不能就此撒手,不加理会。但明确了这两点以后,他仍旧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

    伊桑最终采取了排除法。他弄了一张全体目击者的名单,把所有已经弄清目睹天使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的人的名字一一勾掉。他认定一点,最后剩下的人必定在自己生活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他要见的,就是那个至今还弄不清天使显形的意义的人。

    挨个排除以后,名单上只剩下一个名字:贾尼丝赖利。

    在公开场合,尼尔还能掩饰自己的痛苦(社会对成年人就是这么要求的)。但独自一人在家时,感情的闸门便訇然洞开。莎拉不在了,这种感觉淹没了他,让他控制不住地倒在地板上失声痛哭。他蜷缩成一团,哽咽着,抽搐着,涕泪横流,内心的绞痛一阵强似一阵,达到他从来不敢相信的程度。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几分钟,或者几小时后,痛苦稍减,直到这时,精疲力竭的尼尔才能沉沉睡去。第二天醒来,面对的又是没有莎拉的新的一天。

    尼尔的公寓楼里有一位老太太,她安慰他说,痛苦会随着时间流逝一天天减轻。虽然他永远不会忘记莎拉,但他还是应该继续自己的生活。总有一天,他会遇上另一位好女人,重新找到自己的幸福。到那时,他将学会敬爱上帝,等大限之日到来时,他会幸福地升上天堂。

    老太太是好心,但尼尔怎么也无法从她的话中得到慰藉。莎拉不在了,这个事实就像一道血淋淋的伤口。要说这道伤口造成的疼痛总有一天会消失,他会感受不到她不在人世的痛苦,这种事不仅遥不可及,而且似乎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如果自杀可以停止这种痛苦,他早就毫不犹豫地动手了。但真要自杀的话,只有一个结果:永远丧失与莎拉再次聚首的任何可能性。

    互助团体里也时常讨论自杀的话题,说着说着便会提起罗宾皮尔森,没有一次例外。罗宾是位女士,尼尔参加这个团体之前几个月,她经常出席另一个团体的集会。罗宾的丈夫长期受胃癌折磨,这期间,他们目睹了天使马卡提尔下凡。但丈夫的胃癌没有好转。罗宾一连几天在医院里看护丈夫,结果丈夫偏偏在她回家洗衣服那天去世了。当时在场的一位护士告诉罗宾,他的灵魂已经升上了天堂。丈夫死后,罗宾开始参加互助团体的集会。

    许多个月以后,有一天,互助团体集会时,大家看到罗宾气愤得全身发抖,原来,她家附近发生了一次地狱显形,她亲眼看到自己的丈夫夹杂在那些堕落的灵魂中间。她找到当时那位护士,当面质问她。护士承认那天撒了谎,说她希望这样做能让罗宾学会敬爱上帝,最后,即使不能改变丈夫下地狱的命运,至少能拯救她自己的灵魂。下一次集会罗宾没有参加,再下一次集会时,大伙儿听说了她的消息:罗宾自杀了,为的是和丈夫团圆。

    没有谁知道罗宾和丈夫死后的夫妻关系怎么样,但成功的先例是有的。有些夫妻的确通过自杀再次聚首,过上了幸福的死后生活。互助团体里还有些人的配偶下了地狱,他们说自己是左右为难,深受煎熬:希望继续活下去,同时又想直奔地狱追随自己的另一半。尼尔的情况跟他们不一样,但听到他们的话时,他的第一反应是羡慕不已如果莎拉去了地狱,只要自杀,他的所有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深入想下去,尼尔心中暗自惭愧。他意识到,如果自己可以选择:是他独自一人下地狱,让莎拉升上天堂,还是两口子同赴阴曹,他准会选择后一种。他宁愿让她永世无缘于上帝,也不愿让她跟自己分开。他知道这种想法非常自私,可这是他的真实感受,他改变不了。他相信,无论是哪种情形,莎拉都会幸福。但他惟有跟她在一起时才会幸福。

    尼尔从前跟女人打交道一直不顺利。最经常发生的是这种情形:他在酒吧里跟某个女人搭讪,只要他一站起身,显出一条腿比另一条短一截的毛病,对方便忽然想起自己在另外哪个地方还有个紧急约会。有一次,一个跟他交往了几个星期的女人提出分手。她解释说,她自己并不觉得他的腿是个多大缺陷,但只要他们俩出现在公开场合,其他人总觉得她准有什么毛病,不然怎么会跟他在一起,他一定知道,这样下去,对她真是太不公平了,对吗?

    莎拉是尼尔遇到的第一个见了他的腿后没有改变态度的女人,她的表情一点儿没变,既没有显示出同情,也没有惊恐,连吃惊的表情都没有。哪怕只凭这一点,尼尔都会迷上她。进一步了解她的人品之后,尼尔全身心爱上了她。她可以激发出他所具备的最美好的品质,于是,她也爱上了他。

    莎拉说她是个信徒时,尼尔吃了一惊。从外表看,她并不像个虔诚教徒,不上教堂,跟尼尔一样不喜欢绝大多数教堂常客。但在内心深处,以她自己的方式,她默默地景仰上帝,为自己的生活感激上帝。她从来没有试图转变尼尔。她说,信仰发自内心,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夫妻俩很少谈起上帝,尼尔不费什么力气便可以想像妻子跟他一样,算不上真正的信徒。

    但这并不是说,莎拉的信仰对尼尔完全没有影响。不是这样。尼尔一生的全部经历中,莎拉是最能说服他信仰上帝的人。如果对上帝的爱使莎拉成为莎拉,那么,宗教信仰或许真的有点道理。两人婚后这些年里,他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多了。这样发展下去,两人白头偕老,也许总有一天,他会对上帝产生感激之情。

    莎拉的死消灭了这种可能。但如果换了一个人,景仰上帝的大门也许还不至于彻底关闭。也许他会把这件事视为一个警告,表明时不我待,任何人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说自己还有许多年,大可以慢慢改变。他也许会这么想:如果他和她一起在事故中丧生,他的灵魂便会永远和她分开,两人从此再也无法聚首。这样一来,或许他会转而信仰上帝。莎拉的死完全可能成为暮鼓晨钟,催他猛醒,告诉他趁自己还有机会,赶紧皈依。

    但尼尔不是这种人。他变得无比憎恨上帝。莎拉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美好的事物,而上帝却把她从他身边夺走了。指望他因此敬爱上帝?对尼尔来说,这就好比碰上一个绑票的劫匪,要他付出自己的爱,作为交还妻子的赎金。他或许会被迫屈从,但发自内心、真正的爱?这是他无法付出的赎金。

    互助团体里也有几个人面临的处境和他相似,不知如何是好。团体里一个名叫菲尔索默斯的人说得好,如果把这种事当成一件必须解决的困难,最后必然以失败告终。你不能把敬爱上帝当成实现另一个目的的手段,敬爱上帝本身就是目的。如果你想以敬爱上帝的行为换取与配偶的团圆,这种爱显然是不真诚的。

    另一位名叫瓦莱丽都篠的人则指出,他们根本不该作这种尝试。她读过一个人本主义团体出版的著作。这个团体认为,根本不应该敬爱给人们带来这种痛苦的上帝。它宣称,人们应该按自己的理智和本能行事,不应该落入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诱骗圈套。这个团体的成员死的时候当然都下了地狱,但却是带着高傲自豪的态度下地狱的。

    尼尔自己也读过这个团体散发的小册子,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小册子里引述了许多堕落天使也就是魔鬼的语录。魔鬼们并不经常光顾人世,出现之后,既不会给人带来好运,也不会造成破坏。他们不受上帝管束,来去匆匆,只是干他们世人无从捉摸的营生时从人间顺道路过。碰上他们时,许多人会问他们问题。他们知道上帝的意图吗?他们为什么被上帝逐出天庭?这伙堕落天使的回答千篇一律,只有一句话:自己的事自己决定,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建议你也这么做。

    那个人本主义团体的成员于是当真来了个自己的事自己决定。要不是因为莎拉,尼尔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可他想念莎拉,所以,他只有一条出路:找个理由爱戴上帝。

    在寻找爱戴上帝的理由时,其他人至少还有条件自欺欺人:他们所爱的人蒙上帝宠召时没有受罪,一下子便咽了气。尼尔却连这点平衡都找不到:莎拉被玻璃碎片划伤后痛苦万状。当然,更惨的人也是有的。有一对夫妇有个十来岁的儿子,被天使下凡的烈焰烧伤了,又被卡住动弹不得。救援者最后把他拉出来时,烧伤面积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惨不忍睹。最后的死亡简直是一种解脱。相比之下,莎拉还算幸运,但还没幸运到让尼尔爱戴上帝的地步。

    尼尔绞尽脑汁,只想出一种能让他由衷感激上帝的情形:让莎拉重新出现在他眼前。哪怕仅仅看到她的笑脸,都会给尼尔带来莫大的安慰。他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被拯救的灵魂重临世间,现在,他比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这种异象。

    但异象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东西。尼尔没有得到异象。他只能自己想出景仰上帝的办法。

    下一次参加圣纳撒尼尔目击者小团体集会时,尼尔找到本尼瓦斯克斯,就是那个眼睛被天光抹掉的人。本尼不常参加集会。他现在忙得很,许多团体邀请他去发表演说。天使下凡造成的无眼人实在太罕见了。天堂之光射向俗世的时间非常短暂,只出现在天使下凡和重返大堂的一刹那。所以,所有无眼人都成了小名人,无数教堂希望他们充当发言人,供求非常不平衡。

    现在的本尼瞎得跟蚯蚓一样,不单是眼睛、眼窝不复存在,他的头骨里已经完全没有容纳这些器官的空间了,颧骨紧紧挨着前额。看见天光,这是任何尚在人世的灵魂最接近天堂的一刻。也就是这一刻让他的身体发生了畸变。通常认为,这种身体畸变表明,在天堂中,物理意义上的肉身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现在,本尼那张表情功能大受限制的脸上随时随地总是挂着亲切、喜悦的微笑。

    尼尔希望本尼能告诉他点什么,帮助他爱上上帝。本尼告诉他,天堂之光的美丽是无可比拟的,如此辉煌,如此壮丽,在它面前,任何怀疑都会烟消云散。它是无可辩驳的证据,足以证明人人都应当敬爱上帝,就像1+1=2一样显而易见。不幸的是,尽管本尼打了许多比方,他却无法用自己的言辞重现天堂之光的美丽。本来就虔信上帝的人听了本尼的话后激动得发抖,但对尼尔来说,本尼的话太含糊了,令人失望。于是,他转向其他方向寻求帮助。

    接受自己不能理解的神迹。当地教堂的神父这样对他说。如果你在自己的问题无法解答的情况下仍旧敬爱上帝,这就更能说明你的虔诚。

    承认你需要上帝。他购买的大众精神指导书这样说。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能全靠自己解决、必须依靠上帝时,你就已经是个信徒了。

    全身心地、无条件地匍匐在他面前吧。电视传教士这么说。接受痛苦,只有这样,你才能证明对上帝的爱。接受痛苦也许不能让你今生今世更加幸福,但抗拒痛苦只能加重对你的惩罚。

    所有这些理论对不同的人都会产生作用。只要你信服了其中任何一种,你都会虔诚皈依。问题是这些理论都不那么容易令人信服,尼尔则是觉得完全无法信服的人中的一个。

    最后,尼尔试图跟莎拉的父母谈谈。这充分说明他已经到了多么绝望的地步:他跟岳父母的关系向来很紧张。尽管他们很爱莎拉,但却总是责备她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虔诚。听说她嫁给了一个完全没有信仰的人时,他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至于莎拉,她一直觉得父母太爱对别人妄加评判了。他们对尼尔的排斥愈发强化了她的看法。但现在,尼尔觉得自己跟岳父母有了共同点说到底,大家都对莎拉的死痛悼不已。就这样,他拜访了他们在郊区的殖民风格大宅,希望稍减自己的哀痛。

    他大错特错了。尼尔没有得到同情,得到的是一通怒斥。他们把莎拉的死怪罪到他头上,莎拉下葬几周后,岳父母便得出了结论:她的死是对他的警告,他们必须忍受丧女之痛,惟一的原因就是尼尔不敬上帝。他们现在一口咬定完全不理睬尼尔从前的解释他的畸形腿正是遭了天谴,如果他能及早醒悟,端正自己的态度,他们的女儿是不会死的。

    这种反应本来应该料想得到。在尼尔的一生中,别人总是在宗教信仰方面为他的残疾寻找原因,哪怕这种残疾跟上帝一点关系都没有。现在他又不明不白地遭受了来自天庭的打击,肯定会有人认定他活该遭此报应。至于这份祝祷选在他最脆弱的时候落在他头上,造成了最沉重不过的打击,这倒完全是偶然的。

    尼尔并不赞同岳父母的话。但他不禁彷徨起来,有点拿不准了:如果他以前是个信徒,或许真的不会落到今天这一步?他想,或许真的应该生活在一个由宗教信仰构成的故事中。至少,故事里总是好人受赏、坏人遭灾。哪怕区别好坏的定义有点不清不楚,总比生活在一个毫无公道可言的现实中强点吧。当然,生活在这种讲究原罪、认定人人生而有罪的故事里有个坏处:自己成了一个莫名其妙便担上一份罪孽的罪人。但它也有一个好处:能让他跟莎拉团圆他自己不信上帝的态度可没有这个好处。

    有的时候,哪怕是错误的意见,也能指引一个人走上正确的道路。就这样,岳父母的责骂把尼尔向上帝推近了一步。

    以前布道的时候,听众们不止一次向贾尼丝问过这个问题:她有没有产生过希望自己是个有腿的正常人的想法?她的回答总是:没有。她真是这么想的。她对自己的现状很满足。有的时候,提出问题的人会指出,她从来没有享受过双腿健全的生活,自然不会产生对那种生活的向往。如果她出生时双腿没有毛病,后来才失去它们,那样的话,她的想法可能就不是这样了。贾尼丝从来不否认这一点。但她仍旧可以诚实地说,她并不觉得自己是个不完整的残疾人,也从来没有嫉妒过正常人的生活。她是一个整体,没有腿这一事实是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她向来不用假肢,就算有什么手术能让她长出正常的腿,她也会拒绝的。但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帝竟然会赋予她正常的双腿。

    有了腿还给她带来一个事先没有想到的副作用:男人越来越注意她了。过去,她只能吸引迷恋残缺身体、或迷恋圣女的变态男人。现在,所有男人都对她产生了兴趣。由于这个缘故,第一次发现伊桑米德对她的强烈关注时,贾尼丝还以为这是一种出自爱欲的关注。这一次,贾尼丝尤其觉得气恼,因为这个人很显然是个已婚男子。

    伊桑最初跟她交谈是在互助团体的集会上。这以后,他开始听她的公开宣讲。他开口邀请她出去吃午饭时,贾尼丝问他到底有什么意图。伊桑这才解释了自己的想法。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以什么方式涉及到她,但他认定两人的命运必定存在某种联系。贾尼丝半信半疑,却也没有直截了当地反对他的理论。对于她这一方面存在的疑问,伊桑承认自己无法解释,但他非常热心,愿意尽力帮助她找到解答。贾尼丝也谨慎地答允帮助伊桑寻找他存在的意义。伊桑则保证他不会成为她的包袱。这以后,两人时常见面,探讨天使降临人间的种种含意。

    与此同时,伊桑的妻子克莱尔越来越担心。伊桑向她保证,自己对贾尼丝没有别的想法,但妻子仍旧放心不下。她知道,异乎寻常的处境会使同处这种境地的人产生一种纽带,她害怕伊桑与贾尼丝的关系不管这种关系是什么会危及他们的娇姻。

    伊桑向贾尼丝提出,身为图书馆员,他可以为她做些研究。除了贾尼丝的遭遇,他们俩谁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先例:上帝在某一个人身上留下印记,却在另一次天使下凡时抹掉了这个印记。伊桑开始查阅资料,寻找这种先例,希望由此理解贾尼丝失而复得的双腿意味着什么。以前有过一生中多次获得神助,治愈痼疾的例子,但他们的疾病或残障都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上帝留下的印记。只有一桩轶事,说的是有一个罪孽深重的人被上帝变成了瞎子,从此改过自新,上帝于是让他重获视力。遗憾的是,这桩轶事已经证明不确,只是一个现代都市传奇而已。

    即使这段传奇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也不能视为贾尼丝经历的先例:她的腿是在她出生前丧失的,所以不可能是对她的罪孽的惩罚。会不会是因为她父母所做的某件事?重获双腿表明他们已经赎清了自己的罪孽?贾尼丝不相信这种理论。

    如果她的某位已逝亲戚能够以异象的形式出现在她面前,贾尼丝就不会对自己的腿有任何疑虑了。但他们没有,于是她怀疑是不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不过她不相信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也许是弄错了,她接到的神愈本来是给其他人预备的。也许是一种考验,看她得蒙大恩后有什么反应。无论是哪种情形,她只能做一件事:以无比的感激和谦卑之心回报上天的厚礼也就是说,她必须朝圣。

    朝圣者要长途跋涉,前往圣地,静候天使降临,希望自己能获得神愈。如果是在其他地方,一个人等待一生也未必能等到一次天使下凡。但在圣地,他可能只需要等待几个月,有的时候甚至几个星期就行。朝圣者们知道,即使这样,被神力治愈的可能性仍旧十分渺茫。终于盼来天使下凡的人中,绝大多数并没有得到神愈。但通常情况下,只要能看到天使,大家仍旧很高兴,回家以后心情好多了,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命运,无论这种命运是不久便撒手人寰,还是度过残疾人的一生。另外,不用说,能挺过一次天使下凡而不死,这种经历让许多人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每一次天使下凡,都有一小批朝圣者因此丧命,这是必然现象。

    无论最后是什么结果,贾尼丝都心甘情愿地接受。如果上帝觉得应该召回她,她随时可以上路。如果上帝再一次抹掉她的双腿,她会重新拾起过去的工作。如果上帝让她留着那双腿,她希望能有机会明白上帝的真意她需要这个,有了它,她才有信心对听众谈起自己的腿。

    但是,她心里仍旧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上帝收回赐予她的神迹,把它转给真正需要的人。她没有具体地建议上帝把这份神迹转给一心切盼着它的某某人,觉得这么做未免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但在私下吧,她觉得自己是代表那些急需神迹的人朝圣,向上帝陈情。

    朋友家人对贾尼丝的决定困惑不解,觉得这么做是质疑上帝作出的决定。消息传出去以后,她收到了许多信,表达的情绪各不相同:幻灭,迷惑,或是对她情愿作出这种牺牲的景仰。

    伊桑则毫无保留地支持贾尼丝。他兴奋极了。现在,他终于明白了拉谢尔天使下凡对他本人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暗示,向他指出,他行动起来的时刻到了。妻子克莱尔强烈反对他离家远行,说他根本不知道这一去会花多长时间。另外,她和孩子们也需要他。得不到妻子支持,伊桑心情沉重,但他别无选择。伊桑将踏上朝圣之路下一次天使下凡时,他一定会明白上帝对他到底有什么安排。

    造访莎拉的父母使尼尔重新思索自己与本尼瓦斯克斯的谈话。本尼的话本身没给他多大启发,但他的无比虔诚仍旧给尼尔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不幸,本尼对上帝的信仰绝不会动摇,而且,本尼死后肯定会升上天堂,这是确然无疑的。这一点让尼尔看到了一线希望。这种希望太渺茫了,他以前根本没有考虑过。但现在,在他一天比一天绝望的情况下,这一线希望显得越来越有诱惑力。

    每一个圣地都有这样一批朝圣者,目的不是获得神愈,他们是特意为了一睹天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