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一个渐渐消隐的岬角

    第二十六章 一个渐渐消隐的岬角 (第3/3页)

巴尼特夫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爱斯基摩人发现在巴瑟斯特角建起据点,一个个撅起嘴来,但他们始终保持沉默。南极之夜1来临了,远征队只好靠泊越冬,其间发生一场地震,把建筑物部分地摧毁了。更为严重的是,虽然已到了啃暖季节,但负责给这个新据点供应物资的分队却没如期赶到。霍布森发觉没出现潮汐现象,渐渐地产生了忧虑;7月18日,他对这种情况找到了解释:天文学家对只出现日环食感到失望。再作一次观察,竟发现巴瑟斯特角不再位于北纬70°,而是位于73°!呷角居然向北漂移了3列霍布森原以为将据点建在岩石上,其实是建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与大陆相接的回座冰山的冰块上。这座冰山呈现一种覆盖植物的坚土形貌。地震把连结冰山与大陆的脐带给震断了!

    当爱斯基摩人企图与希望据点恢复接触时,他们发现该据点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对此,他们并没过分惊讶,因为这完全符合一个古老传说的预言。卡露玛极度失望;在一场暴风雪中,当她发现这个向大陆漂移的小岛时,她便试图乘坐海豹皮小艇到岛上去;她晕厥过去,被巴尼特夫人发现,从此之后,她便将自己的命运与巴尼特夫人联系在一起。

    这几个落难的人毕竟陷入绝境,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萎靡不振。这个漂移的小岛被堪察加半岛附近的海流夹带着,漂至美洲沿海的最北面,然后又被白令海的海流卷走。在进入分隔新世界2与亚洲的海峡时,它变得越来越小。在漂入北冰洋的过程中,该小岛实际上已经瓦解,从出发时的277.5平方米的面积变成渐渐在白令海融化的小冰块,遇难者在冰块上扯起一张帆,竟将冰块变成一只筏子!托马斯-布莱克从孤独中挺身而出,说明推迟冰块融化的方式。他们借助原先打算用来使据点空气流畅的至今仍保存下来的气泵和储气罐,将压缩空气射在冰块的四周,气体急剧降压,使开始融化的冰又冻结起来!漂移了333米后,希望据点的全体人员终于在阿留申群岛的最末一个海岛上岸。

    1南极的4-10月是寒季,在寒季期间出现连续的极夜。

    2指西半球的美洲。

    极带地区——这个曾被中尉颂扬过的黑夜之邦——一直使我们这位小说家感到着迷。《在冰川上过冬》这部中篇小说已经形象地预示《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的诞生。如今,他又一次站立在这座冰山上,从加拿大的北海岸漂到白令海峡。在《塞扎尔-卡斯卡贝尔》这部作品中,他将再次穿过这条海峡。当潜艇向北极驶去阿龙纳斯成功地脱身之前,他驾驶着他的诺第留斯号从北极的冰川下穿行。1897年,他又回到南极洲去寻找爱轮-坡笔下的那位英雄,并将爱轮-坡曾隐约发现的那个被面纱的人形——斯芬克司置放在那里。晚年,他将他那座“喷金的火山”的位置确定在北冰洋边缘的麦肯齐河的人海口上之后,又让他那颗流星坠落在巴芬海的乌尼贝维克岛上;他让约拿唐号撞碎在火地岛的岩石上;至于那盏“天涯航灯”,将设在浮冰的边缘、合众国的一个海岛上,仿佛他惋惜地听任自己将目光从南极洲移开似的。

    这种吸引力不止是从这些冰封地区有利于幻想这样的事实产生出来的吗?他的代言人霍布森说:“我不得不这样认为,这些地区将长时间地经受得住探索者们的尝试。在北极或南极地区,吸引住各个远征队的根本不是那里的居民,而是大自然本身。”

    《盛产皮毛之邦》写于1871年,但直至1873年才与读者见面。

    如果觉得《凡尔纳传》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