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一股新鲜空气

    第三十三章 一股新鲜空气 (第3/3页)

的船长》时兴许会客观一点,不致于轻率地说什么他感到费解的是,这位性情温和的亚眼布尔乔亚似乎认为法国推进到安蒂波德斯群岛去奴役黑人和巴布亚人是理所当然的。

    1斯坦利(1841-1904),中非地区的探索者,曾在中非找到利文斯顿。

    作者的立场似乎十分明确。他虽然赞成殖民化,但他仅在这种殖民化有利于结束令人愤慨的残暴这种范围内表示赞成。他认为,如出于对贫困民族的歧视和旨在开发他们的领土而采取粗暴的方式实行殖民化,那么,这种殖民化是可鄙的。对作为统治大国的英国进行冷嘲热讽,并不是歪曲事实;时赶尽杀绝澳洲野人和在新西兰实行“教化大屠杀”进行抨击,更不是歪曲事实;而所有这些都没妨碍他对殖民化后来作出的成果表示钦佩。

    不管西方文明如何先进,儒勒-凡尔纳并没对这种文明表示过赞赏,尼摩说,“你们所说的野人难道比别的人更糟糕吗?”在《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中,巴加内尔在承认毛利人的勇猛和正直之后,又说这个种族吃人肉是合乎逻辑的,这无疑再客观、再公允不过了。

    1878年在地中海巡游时,圣米歇尔号的船主一边消遣,一边草拟“一个像《牛博士》的幻想故事”的创作提纲。这个故事将描写一个“故意让人杀害的人”。起初,这个故事大概发生在美洲。但经仔细考虑,他又似乎觉得,在一位美洲百万富翁的头脑中兴许难以产生假第三者之手进行自杀的念头,因为这种富翁对豪富不大可能感到厌倦;这事可能发生在一个懒散成性的人的身上,而这又不符合大西洋彼岸人的性格。他认为,一个笃信孔教的哲学家倒是善于作出这样一种规劝,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中国人更有可能接受这种规劝。

    “他把故事移到中国,在一个比美国更富于色彩的背景中去写,”而且,“他眼前摆着20卷书,现在只需把这部作品写出来。”

    1879年,《时报》的读者终于读到了《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苦难遭遇》。这个幻想故事包含了相当多的戏剧情节,使故事充满天真的情趣,读后不禁令人发笑。

    1889年,儒勒-凡尔纳到了昂蒂布角,大概还在考虑他的这位中国人;他跟当纳里合作,试图将这部作品改编成剧本。这事作起来可不容易。1889年1月底,剧情梗概搞出来了。这位小说家说,“如今我只需把剧本写出来。”

    1890年9月,他把这个关于中国人的剧本写出来了,但跟原作有不少出入;德凯纳尔要求得到这个剧本,罗夏尔也希望得到这个剧本,以便在1891年10月圣马丁门剧院开张时演出。克洛德-法雷尔也被这个题材所吸引,想在1925年前后将这部作品搬上舞台;萨拉-伯恩哈特剧院的演出非常动人,但并不成功:倘若不使这位中国人欧化,那是很难获得观众赞赏的。

    如果觉得《凡尔纳传》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