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小博诺姆》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十三章 《小博诺姆》 (第1/3页)

    凡尔纳传--第四十三章《小博诺姆》

    第四十三章《小博诺姆》

    米歇尔带来新的忧愁;《小博诺姆》,一部受狄更斯的启发而创作的小说,它展现出一幅悲惨的爱尔兰画面(1892年);《水手长昂蒂弗尔》(1892年),一部寓言体小说,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恢复了一定程度的愉快心境。

    尽管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但他仍然把每年向他的出版商提供原先答应过的两卷作品看作是一件与荣誉有关的事情。他常常提前很久完成他的合同,虽则合同上规定的义务主要具有道义上而不是实质上的意义。我们实在难以摸清他的工作进度;他往往一边创作一部新小说,一边修改加工先前创作、但尚未发表的小说。1891年和1892年,他重审《布尔尼康夫人》《卡洛迪斯-邦巴纳克》和他在1889年写的《喀尔巴吁城堡》的稿样。他并非如赫泽尔所担心的那样同时在写两部作品,而是在创作一部作品的同时,又修改别的作品。这个病魔缠身的人还能准时地履行他的市参议员的职责,诸如监督投票、担任市议会选举的代表、主持中学优等生会考和给优胜者发奖等等,大伙都感到非常吃惊。虽然他才64岁,但他被各种病痛折磨着,经常头晕目眩,有一次甚至差点从车上栽下来。他作出的努力,对他来说,无疑是十分艰巨的,但他意志坚强,总是闲不住。还有亚眠文艺家协会哩!他挤出时间,定期到那里去发表演说,后来还当了该协会的主席。

    然而,他的确感觉到某种程度的痛苦;他的作品使读者受到震动的时代业已过去;他觉得自己渐被遗忘,自己的作品渐遭冷落。他发觉:“一个人总不能象现在和过去那样,我们还是达观明理一些吧……我非常清楚,我身处外省,从未设宴招待过评论界人土。我现在又怎能这样做呢?”

    但他高兴地发现,他儿子变得比他儿媳还要沉着冷静;儿媳的确娇媚迷人,而且紧紧地管制住她的丈夫。他与这个小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他每次到巴黎,都住在佩雷尔林荫道他儿子家里;晚上,他长时间地跟他那富于幻想的儿子和那头脑清醒、讲究实际的儿媳呆在一起,这使他获得某种消遣;在这样的晚会上,他口若悬河,妙趣横生,多少恢复了一点青年时代的性情。两个小孙子在他身边值戏作要,因而使他感到当祖父的乐趣;但这也使他产生忧虑。米歇尔虽然亟尽努力,但始终无法摆脱困境,因此,这成了他的新责任。米歇尔与人合伙,创办了一家火炉厂;所生产的火炉质量上乘,结构精巧,但意大利林荫道的那家店铺的销售生意却萧条冷落;米歇乐以极大的热情进行工作,他父亲也不得不为之佩服,但这纯属枉然,通用牌火炉显然难以打开销路;米歇尔又徒劳地转行生产自行车,这一次,他又没考虑周到;他生产的自行车非常笨重,车架喷色,轮胎粗大。相隔多年后,公众倒是喜欢这种可作长途行驶的车子,但当时流行的式样是黑车架、小轮胎的轻便型自行车!

    生意暂时尚未一败涂地,但处境着实令人不安;因此,儒勒-凡尔纳根智儿子的大胆行为感到担忧,并十分关注他的出版商的结算。“我早就预料到,每半年度的收益肯定会逐渐减少,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反正整个文学界都遭受同样厄运。1889年,半年结算是总收入25000法郎,1890年,还有24o00法郎,1891年将会如何?事情明摆着,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苦干。”

    小赫泽尔对《喀尔巴吁城堡》感到十分满意,他还在修改这部作品的条样,并着手创作《克洛迪斯-邦巴纳克》,因此每天必须工作10个小时。《喀尔巴吁城堡》比他“先前的作品要浪漫得多”,他不由得有些担心,《画报》的读者是否会感兴趣?他希望这部小说留待1892年才发表——事情的确这样做了——他每年只能和只需创作两卷作品,否则,他将过早地耗尽自己的精力。

    米歇尔的生意的确很不景气……我把这笔钱(30000

    法郎)看成是白丢了!火炉质量不错,但生意实在坏透了

    ……为了使产品能勉强销售出去,这笔钱本应用来作宣

    传广告,但却花在添置设备上。

    米歇尔很卖劲,但这还不够……米歇尔投身到工业

    和商业中去了!我已经多次拒绝过他,因而无法再拒绝

    他去作这次尝试。但这次尝试对他,对我都是灾难性的。

    是否因考虑到要在商业和工业方面取得成就,必须具备特殊的素质和谨慎的耐性这种事实,他才受狄更斯的启发1写出极其成功的小说制。博诺姆灯这部小说使我们对那位年仅3岁而被遗弃的爱尔兰小孩产生深切的同情。这个孤儿被一个演木偶戏的人关在一只匣子里,让他充当听到鞭响而复苏的松鼠角色;后因营养不良,生命垂危,被送入专门收养社会弃儿的“贫民习艺所”。起初,他曾从一个恶女人的破茅棚里逃了出来。这个恶女人本来以抚养慈善机构委托给她的孩子为业,但她却逃避抚养责任。

    1狄更斯(1812-1870),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第一本社会小说《奥列佛-退斯特》,通过孤儿奥列佛的不幸遭遇,揭露资产阶级社会的伪善。

    因发生一场火灾,孩子终于得以摆脱“贫民习艺所”,被一个轻薄的女喜剧演员收留。这个女演员玩耍了两个月后,又将他抛弃。后来,一位诚实的佃户把他收养在自己家里。

    到了4岁,这个小家伙颇能吃苦耐劳,他极其认真地完成他要求作的各种事情。长到9岁时,爱尔兰发生一场大饥荒,那位佃农因无法支付佣金,被人逐出家园,小博诺姆东找西寻,始终无法找到他。他又一次变得孤苦伶什,只有农庄的那条名叫伯克的狗与他相依为伴。他漂泊到纽马克特,以袋中仅有的6个便士,凭着他那早熟的作生意的本能,向过往行人兜售火柴,竟获得一笔小小的利润。他在街上捡到一只装有100英镑和好几张商业票据的皮包,但他毫不犹豫地送还给物主——傲慢的皮鲍纳爵士。这位爵士对他连半句感谢也没有,但雇他为自己那位14岁的儿子阿斯顿伯爵的随身待从。在这座城堡里住了两个月后,他那只粗野的狗咬死了向它袭击的一只高贵的保因脱犬1,因此,他从城堡逃走了。这一回他可不是两手空空,因为他积攒了4英镑17先令零6便士!有了这笔钱,他居然能把伯克从河里拖上来的、因饥饿而企图投河自尽的一个7岁的小男孩的生活费用包下来。

    1一种受过训练,能以鼻指示所嗅出猎物方向的猎犬。

    到了科克,小博诺姆作了一番“行情研究”后,两个孩子便摆了个小摊,专卖报纸、时刻表、廉价小册子,兼售火柴和卷烟,生意倒蛮好。小博诺姆精打细算,拥有30多英镑的家当。他买了一辆双轮小推车,两个小家伙当起流动货商来了;赚了一笔钱后,他俩一同到了更能实现他们雄心壮志的都柏林。在这座大城市里,小博诺姆开了一间简陋的百货店。后来,这家商店生意兴隆,惹人注目。于是,他买了一整船货物。不幸,在运输途中,帆船遇到险情,船员纷纷逃命,把他一个人丢在船上;但这位小伙子了解交货法规,坚持留下来,抢救了他的货物。他在银行贮了一大笔钱,居然能将在他儿童时代曾支持过他的人全收留下来,并将救助过他的那位佃农曾被逐出的庄园赠送给他。

    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故事。我不相信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这个故事枯燥乏味;我还清楚地记得,我12岁那年读到它时所感受的激动。如今,我的感情已经不那么纯真,因而不会被这些似乎过于简单化的情景所感动。但我仍须有所保留;这部作品包含3个画面,第一个是关于被遗弃的儿童的,第二个是关于爱尔兰问题的,第三个是关于英国人的精神状态的。第一个画面没狄更斯所描绘的那样深刻。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1889年制定的英国法规尚未存在,而故事的情节是发生在1875年的。拉-哈德、托尔皮特和贫民习艺所的那位悍妇并不见得比雨果笔下的德纳第夫妇1更狠毒。正因为这样,他才将爱尔兰的贫困移到时运不济的伯爵领地中去描写。诚然,在这份为苦难儿童所作的辩护词中,为了谴责弃儿所遭受的流弊,必然地显得有点过激。

    至于爱尔兰,不管人类如何健忘,谁都知道,爱尔兰曾经陷入过极度悲惨的境地。地方自治问题尤为严重,宗教的困难与经济的困难掺合一起。我认为,阐述1875年爱尔兰局势的历史意义不是无益的,这使我们认识到当前使这个仍被分割成两个区域、各有不同的精神状态的岛屿产生混乱的事件。作为一个正直的法国人,儒勒-凡尔纳清楚地记得法兰西共和国曾派奥什3去救援爱尔兰人,因此,他当然地站在爱尔兰人一边;他埋怨大英帝国不通情达理;大英帝国的贵族政治,对英格兰和苏格兰固然慷慨大方,但对爱尔兰却是暴虐的。因此,他认为,这个岛屿所需要的首先是社会改革,然后才是政治改革。土地仍属封建地主所有c这些地主住在英格兰和苏格兰,跟佃户没有直接的契约关系;他们委托中间人出租他们的土地,而中间人又托付给管家,因而,佃户不知道谁是土地的业主。儒勒-凡尔纳抨击的正是这样一种制度。不在地主制1是基本的弊端。“贵族制度非但不承担责任,反而束缚得很严。灾难随时会发生。种蒺藜者得刺。”这种明智而恰当的警告被后来所发生的事件证实了。

    1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虐待弃儿何赛特的客店老板。

    2奥什(1768-1797),法国将军,1797年曾率远征队人爱尔兰,当年死去。

    1指地主不在农村,由管家代为收租的一种剥削方式。

    第三个画面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英国贵族;他虽然以漫画手法去表现这些人的特征,但却是以英国贵族所特有的毛病为依据的。皮鲍纳爵士满脑子浸透门第观念,他为失掉过去的封建特权而深觉惋惜,他瞧不起出身跟他不同的人。连他的家庭生活也严格遵守过时的礼仪。在我们看来,这个高傲自负的人物十分可笑;至于他的儿子,那不过是个小傻瓜,是个地地道道的应声虫。

    可以这样说,这种典型是不存在的,作者的确抱有偏见。他自己也承认,“这些出身高贵,但终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