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飞机上

    第一章 在飞机上 (第2/3页)

    看来,血流先由微量的弱放射性物质示踪,然后,(可能是人,也可能是耗子)就按激光化的原理自行拍照,产生一个立体图像。

    提到这一点的时候,迈克尔斯总要说:嗯,这点无关紧要。反正拍下的是整个循环系统的立体照片,然后,根据工作需要的数量,又可从平面把它记录成为若干剖面图和投影图。只要把照片适当地放大,你可以看到最小的微细血管。

    “而这样一来,我就成了个十足的地理学家了,”迈克尔斯总是这样补充道。“一个绘制人体的河、湾、港、汉图的人体地理学家。我敢肯定,这些地形要比地球上任何东西复杂得多。”

    里德的眼光越过迈克尔斯肩头看了看那张图,他问道:“迈克尔斯,这是谁的?”

    “说不上是谁的。”迈克尔斯把图扔到一边,我是在等待,就这么回事。当别人在等待的时候他可以看书,而我呢,看血液循环系统图。”

    “啊,你也在等吗?他也是。”里德朝卡特办公室的方向向后摆了摆头说。“是在等待同一个对象吗?”

    “当然罗,等宾恩斯来我们这儿。可是,你知道,我并不完全相信这事。”

    “不相信什么事?”

    “不相信这人真会有他自己说的他所有的那些东西,当然罗,我是生理学家而不是物理学家,”迈克尔斯耸耸肩,幽默地表示自谦。“但我还是愿意相信专家。他们说这办不到。听他们说,根据‘测不准原理’,超过规定时间,微缩这件事就办不到了。而我们是不能同‘测不准原理’去争辩的,对吗?”

    “我也并非内行,迈克尔斯,不过也就是这些专家说,在这个领域内,宾恩斯是他们当中最大的行家。那边掌握了他,而多亏了他。真是多亏了他,他们才同我们维持住均势。他们没有任何其他第一流的人物了,而我们有塞尔茨基、克雷默、里希特海姆和林赛等人——我们的这些大人物认为他是有本事的,要是他说他有点什么玩艺儿的话,他就一定会有。”

    “他们是这么说的吗?他们会不会只是认为我们不冒这个险不行呢?反正,即使结果他什么也没有,那么,仅仅由于他的叛逃,我们也赢了一着。那边的人再也不能利用他了。”

    “他为什么要撒谎呢?”

    迈克尔斯说:“为什么不呢?为了能使自己逃出来,逃到这儿,到这个我认为他向住的地方来。如果结果他什么也没有,我们也不会把他送回去,对不?而且,他可能不是撒谎,而只是搞错了。”

    里德吟了一声,翘起椅子,背朝后仰,一点儿也不合上校身分地把脚往桌上一搁。“你讲的有点道理。如果他骗了我们,那卡特活该。他们这帮人全都活该,这帮傻瓜。”

    “呃,你从卡特身上什么也没有搞到吧?”

    “没有。在宾恩斯到达以前,他什么也不肯干。他在数还有多少分钟,我现在也在数。还有四十二分钟。”

    “离——?”

    “离载他的飞机在机场着陆的时间——而生物科学部门是一无所获。如果宾恩斯不过是在进行某种交易,以便从那边逃出来,我们是一无所获的;而如果这东西有道理,我们也仍将一无所获。国防部会把它连同所有残渣碎屑,甚至气味儿,全都拿走。这东西太带劲了,不能当成儿戏,他们也是决不会松手的。

    “瞎说,一开头,他们可能抓住不放,不过我们也有施加压力的手段呀。我们可以让杜瓦尔去对付他们;让这个古板、虔诚的彼得①出面。”

    ①彼得(Peter)借喻“天真而不懂事的人。”杜瓦尔正好名为“彼得”。

    里德脸上露出厌恶的神情。“我倒真想把他朝那些军人头上扔过去。照我现在的情绪,我真恨不得把他也朝卡特头上扭。要是杜瓦尔带负电,卡特带正电,而我又能把他们弄到一块儿,让他们互相放电电死……”

    “唐,别这么嗜杀嘛!你对待杜瓦尔太认真。外科医生是艺术家,是活组织的雕刻师。伟大的外科医生是伟大的艺术家,也就有伟大艺术家的气质。”

    “啃,我也有气质,可我不把它当成借口,到处讨人嫌。他凭什么垄断了对人傲慢、令人生气的权利呢?”

    “我的上校,他要是真有这种垄断权,那我才高兴呢。如果他全部独吞,我就谢天谢地,让他拿去。成问题的倒是,世界上对人傲慢、令人生气的人除了他以外,真还不少哩。”

    “可不,可不!”里德咕哝着说,但仍然余怒末息。“还有三十七分钟。”

    ☆☆☆

    如果有人把里德对彼德-劳伦斯-杜瓦尔大夫的简要描绘说给他本人听,他只会以简短的哼哈之声相对,就象如果有人向他倾吐爱情那样。这倒不是说杜瓦尔对侮辱和爱慕都同样麻木不仁;情况仅仅是:如果他有时间,他也会对上述表示有所反应的,但他难得有时间。

    他总是皱紧眉头,这与其说是他惯于愁眉苦脸,倒不如说是,因为思绪在别处盘桓而引起的肌肉收缩。大概人皆有遁世之方;杜瓦尔采取的简单办法是专注于工作。

    他走的这条道路使他在四十五、六岁的时候成了世界闻名的脑外科医生,也使他过着自己几乎毫不在乎的独身生活。

    门打开了,他仍然全神贯注地在摊在面前的那些X射线立体照片上仔细地量来量去,甚至连头也役抬一抬。他的助手以惯常的无声无息的脚步走了进来。

    “什么事,彼得逊小姐?”他问道,同时眯着眼,吃力地看着照片。图象可以明显地看出纵深,但要量出实际深度,就需要从各个角度作细致的考虑,还要对原有深度可能是什么样子有所了解。

    科拉-彼得逊等待着这阵附加的专注劲头过去。他二十五岁,正好比杜瓦尔年轻二十岁,她刚到手一年的硕士学位,已被慎重地献于这位外科医生门下,甘愿追随左右。

    她每逢向家里写信,几乎都要讲到,跟着杜瓦尔,每过一天都等于学一门大学课程。讲到学习他的方法,他的诊断技术,他的掌握外科手术器械的手法,使她获益之深简直难以置信;至于他对工作和医疗事业的献身精神,那就只有用“感人肺腑”来形容了。

    每当看到他埋头工作时脸上平坦的和弯曲的地方,同时注意到他那敏捷、准确和坚定的手指动作,她就不那么理智地,而几乎能以职业生理学家的敏锐、清楚地感到自己的心脏在加速跳动。

    尽管如此,因为她不赞成自己心肌的非理智活动,所以脸上还保持着无动于衷的样子。

    她的镜子明确告诉她,她面貌不丑。完全相反,她的两只黑眼睛相距宽舒,显得天真坦率;她的双唇,在她许可的情况下,能表现出敏锐的幽默感——但这种情况是不多的。她的身段使她感到苦恼,因为它常常明显地妨碍人们正确认识她的业务能力。她需要的是对她的才能,而不是对她自己无法改变的曲线美的大声喝彩(或理智的赞扬)。

    至少,杜瓦尔欣赏她的高效率,而似乎对她的魅力无动于衷,这就使她对这个人更加钦佩。

    最后,她说,“大夫,宾恩斯不到三十分钟就要着陆了。”

    “嗯,”他抬头看了着说。“你怎么还在这儿?你该下班了。”

    科技本来可以反驳说,他也该下班了,但她很清楚,只有在工作完成之后,他才肯下班。虽然她跟他一起连续干满十六小时是常有的事,但是她心里想,他会(诚诚恳恳地)强调说,对她,他是坚决实行了八小时工作制的。

    她说,“我在等着见他。”

    “见谁?”

    “宾恩斯,这事不让您感到兴奋吗,大夫?”

    “不,为什么能让我兴奋呢?”

    “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据说他具有使我们正在做的全部工作来个彻底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