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序 言 (第2/3页)

秀的科幻小说作家。在他众多的作品之中,最受读者追捧的是他的科幻小说。

    阿西莫夫是一个奇特的人,自称患有“恐高症”(尽管他家住三十三层楼的最高层),平生只乘过两回飞机:一次是他在海军航空兵实验室工作的时候,这位化学家从事制造“标识染料”的研究,当这种染料在海面扩散时能够迅速形成鲜明的颜色,便于飞机寻找落水的战听。为了检杳“标识染料’’的效果,他不得不乘坐一架双引擎小飞机从海面上掠过;还有一回则是他乘坐军舰来到夏威夷之后,返回旧金山时,他向部队申请了“海上交通工具”的票子。他以为这“海上交通工具”必定是轮船,不料却是客机!他不得不又一次乘坐飞机。从此之后,他坚决与飞机“拜拜”。由于不乘飞机,也就大大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他不仅从未出国,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小小的书房里度过。就是这么一个足不出户的人,他的想像力却远远超越了那些普通的科幻小说作家。从阿西莫夫的打字机上流淌出来的驰骋太空的奇思怪想,那恢宏壮观的宇宙大战,足以使他登上世界科幻作家阵营的帅椅。

    阿西莫夫的众多的科幻小说,分为“机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两大部分。

    他的“机器人”系列科幻小说中,包括《我,机器人》、《钢窟》、《裸日》等。

    在《我,机器人》这本科幻小说中,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阿两莫夫写入科幻小说的“机器人学三定律”,如今已被机器人学(又称“机械人学”)所接受、所采用!在机器人学专著中,常常提及这三定律,并称之为“阿西莫夫三定律”。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影响之深。

    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包括七巨册:

    前传:

    《基地前奏》

    《迈向基地》

    基地三部曲:

    《基地》

    《基地与帝国》

    《第二基地》

    续集:

    《基地边缘》

    《基地与地球》

    其中“基地三部曲”是由九个中、短篇组成,《迈向基地》包括四个中篇,《基地前奏》、《基地边缘》、《基地与地球》则是完整的长篇。

    在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小说中,最早的是一篇名为《基地》的故事,写于一九四一年八月,发表于一九四二年五月。最后一部《基地在前进》,是阿西莫夫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一九二年完成,当时他已经无法用电脑写作,只得由他口授,助手记录,完成这部长篇。《基地在前进》在阿西莫夫死后才出版。也就是说,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小说的写作跨度为半个世纪。

    “基地”系列小说是阿西莫夫的代表作。

    阿西莫夫在长篇自传中,讲述了自己怎样开始创作“基地”系列小说:

    我曾经叙述过我早年对于历史的兴趣,我想要学历史专业甚至去读历史学博听的冲动。我之所以把它放下了,是因为我觉得不一定行得通。尽管我学了化学.可对历史的兴趣依然不减。我喜欢历史小说(只要里面没有过多的暴力和性)。时至今日,只要一有机会,我就看历史小说,就像热爱科幻小说唤起了我创作科幻小说的**一样,对于历史小说的热爱自然而然使我怀有创作历史小说的愿望。

    写历史小说对我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它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研究。我不可能把时间全花在那上面,但我要写作。

    我很早就想到自己编一段历史,然后据此写一本历史小说。换句话说,我可以写一本未来的历史小说——一本读起来就像历史小说的科幻小说。

    我不用假装未来的历史这个主意是我想出来的。英国作家奥拉夫·斯特普尔顿已经令人惊奇而十分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写了大量的作品。他写了《最早和最后的人》和《恒星制造者》。这些书看上去都像是历史书,而我想要写一本历史小说,一个有对话、有事件发生的故事,就像其他科幻小说一样,不过,它不仅讲述技术,而且还谈露轧治和社会问题。

    阿西莫夫还回忆说:

    我想写未来历史小说的冲动始终萦绕于怀。我当时刚看完那本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我已经看第二遍了。

    突然,我想到可以写一个讲述银河帝国衰亡的故事。

    一九四一年八月一日,我去找康贝尔,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他听了激动不已。

    他不要单个故事,而要长篇的英雄传奇故事,没有结尾的故事,要关于那个银河帝国的衰亡,衰亡后随之而来的黑暗时代,第二个银河帝国的最终兴起,所有的故事都借助于一门杜撰的科学“心理史学”,这门学科使故事中那些本领高超的心理史学家能预测未来历史的重大事件。

    后来事实证明,《基地》系列故事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成功的,也是最受欢迎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又写了这些故事的续篇。在相隔那么长时间之后,这些故事甚至更加成功、更受欢迎。与其他故事相比,它们给我带来的财富和荣耀更多,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基地》系列中的大多数故事是我在海军航空兵实验站中混得彻底失败的时候写的。

    向来,过去才是历史,昨天才是历史。阿西莫夫却与众不同,他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写的是“未来的历史”,是“遥远未来的历史”,是“明天的历史”!

    阿西莫夫所借鉴的是《罗马帝国衰亡史》,而他所写的“基地”系列科幻小说则是写《银河帝国衰亡史》。罗马帝国是实实在在曾经发生的历史,而银河帝国则是幻想中的虚构的未曾发生的“历史”。

    阿西莫夫笔下的“未来的历史”,发生在非常非常遥远的将来。那时候,人类文明已遍及银河系的两千五百万个行星,总人口也人大膨胀,出现了一个异常庞大的宇宙帝国——“银河帝国”。

    不可一世的“银河帝围”已经有了一万二千年的悠久历史.堪称“古国”。然而数学家哈里·谢顿却计算出“银河帝国”衰亡的时间。谢顿指出,集权统治的“银河帝国”由盛而衰,民主、自由的“第二银河帝国”(简称“第二帝国”)取而代之,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哈单·谢顿又计算出,从“银河帝国”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