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第2/3页)

不可收拾,每到周六,我一周30便士的零花钱,几乎都用在了买阿西莫夫的平装本上。我故意读得很慢,生怕周四看完了,剩下的整整两天便得过着没有阿西莫夫的生活!

    那时,每到周六,我站在家附近的书店里,总是拿不定主意看哪一本好。是看《太空洪流》还是看《钢之洞》?如果读者曾有过这种感受,就会了解我当时有多痛苦。唉!探险历程刚开始几个月,我就看完了最后一本阿西莫夫的书,再无更多的世界有待去发现了,也无新的疆域需要去探索了。我体验到了希拉里与坦欣登上埃弗勒斯峰后的心情,也感受到了大人物们写完《一生一世》这类书后产生的失落感——今后我该怎么办呢?

    当然,我很快便冷静了下来,发现这世界上除了阿西莫夫之外,还有别的科幻作家。我拜读了克拉克与亨纳恩的大作,畅游了托克思与c.s.刘易斯的小说世界,赶上了“新浪潮”——那时它们确实是有新意的——甚至还找来了h.g.威尔斯与朱尔斯·弗斯的作品。但我的科幻小说情结仍源于阿西莫夫,他的作品始终是我的最爱。

    尽管在我十来岁那段时间,阿西莫夫写完《诸神》后便再无科幻新作问世了,后来我还是不断地阅读他的著作。我上大学时,便看了他的科普丛书与杂文集,甚至还用过他写的课本,如经典之作《理解物理学》。作为消遣,我流连在赫曼·荷斯、约翰·福尔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亨利·米勒等人的作品中,但在下意识里,我仍然期待著有一天能再看到《基地与帝国》系列的续篇。终于,阿西莫夫的新书问世了,尽管只有几部我比较喜欢,其余的让我很失望,但对我来说,真正重要的是阿西莫夫再次发挥了他那无人可及的想象力。

    1992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