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沧浪亭的竹

    第二章 沧浪亭的竹 (第2/3页)

    沧浪亭的墙内,风景就大不一样了。入园直白是座小丘,丘上古树苍劲,新木蓬勃,一派山野意趣。斑驳的林影间,一石亭屹立其中,此便为沧浪亭了。以为它会在很幽深的地方才能找到,没想到一切竟是如此之简单。

    看水,就给你水的柔媚;看山,就给你山的刚强,这或许就是沧浪亭落落大方的性格。虽有失造园迂回委婉的原则,但不追求工巧,不妄加雕饰,古朴简洁,给人最自然的面目,让人在自然表意中去体会风景园林之美,却是沧浪亭带给我的收获。或正因如此,沧浪亭也成为苏州园林中的另类典范,也成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没舍得就上那个小丘,只看着沧浪亭从丘下绕过,小亭石柱上的一幅楹联最是感人: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说得多好。

    小丘后,是闻妙香室,过去是明道堂、瑶华境界,再后便到了看山楼。到这里本以为该告一段落了,但登上看山楼,楼左右原本并未在意的径边修竹,竟也构成诺大的一片竹林。苏舜钦在他的《沧浪亭记》中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可见当时的竹林是何等的浩瀚。只如今看山楼的对面,是一所小学校的二层红楼,听不到风过竹林的沙沙细语,却听得到稚气学童的朗朗读书声。舜钦笔下的景致,只能凝固在舜钦的文字里,真是遗憾,不过在喧嚣的都市里,能看到这么沁人肺腑的一片翠绿,也该知足了。

    看山楼下,有半居于地下的印心石屋,象是由黄石粗糙垒就,再在墙上随意镂空几处,便成了石窗。从那里看竹林,不再是翠色茫茫一片,而是万竿遥空,花草埋径。还记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