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第一节 (第2/3页)

最沉重的打击,更令后世的那些大人物痛心疾首的是,代表中国表演艺术巅峰的清宫戏从此失去了可能,伟大的风流皇帝再也没有了下江南的机会,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什么还珠格格紫薇公主五阿哥福大爷等等,纷纷被扼杀在精子卵子形成之前的状态。

    当北京人民还没有从刚才的血腥中回过神来的时候,主持顺天府工作的周培公迅雷不及掩耳的发动了征兵运动,这次的抓壮丁活动虽然比较仓促,但也并非全无准备,应周培公的要求,数十门红夷大炮被竖立在京城的各个制高点,黑黝黝的炮口瞄准了各个居民点,无数士兵也整装待发,如果京师人民胆敢反抗暴政,马上就给予无情镇压。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林风和他的部下对这一事件的确太悲观了一些,京师人民的反应比事先料想的要和善得多,在林风看来非常之粗暴野蛮的征兵手段落在人民眼中却出人意料的柔和,甚至还有那么一点温馨的感觉。

    大致过程是这么一个样子,首先周培公带一群人跑到一个社区,召集地方人员宣读了最新的命令,然后那些衙役和士兵就在地方人员的带领下进入民居,先是抽出钢刀进行令人毛骨悚然的恐吓,之后马上拿出几麻袋粮食和一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命令壮丁马上对此做出选择,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绝大部分人很自然的选择了精忠报国。

    相对于京师上百万的人口基数来说,这一万的征兵数额显得不痛不痒,这个林风原本要出兵镇压的暴政落到最后居然成了一件美差,经过很多人口口相传之后,那些补偿劳动力损失的粮食和银子被夸大了不少,而北京的穷人又是如此之多,在他们眼中这些财物的诱惑力显然是非常巨大,到后来很多京师的单身汉居然闻风而动,顺天府衙役的强征很快变成了参军报名点,在银子和粮食的双重感召下甚至有不少人为了一个参军名额大打出手,目睹了后来的热闹景象之后,原本还有些不情不愿的新兵不由自主的心中庆幸,开始心甘情愿的接受命令。这个意外的收获令周培公大喜过望,立即抽调有经验的军官严格把关,这个时候征兵从数量要求上升到了质量要求。

    就在周培公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林风已经率领大队人马出了京城,其实这个时候林风的实力实在是非常虚弱,整个队伍中除了他自己的中军亲卫千多人之外,其他的部队都是临时收编的散兵,但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出兵,原因有二,第一是驻守京畿重地的丰台大营必须要解决掉,第二通州的漕运囤粮必须拿在手中,这两件事都直接干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若是被直隶总督先下手了后果自然不堪设想,所有林风不得不率领着疲惫的军队再次出征。

    从战场资讯角度来说,这场战斗是极不公平的,丰台大营的清军直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京师发生了什么事,而林风却通过缴获的兵部文件中了解了这支清军的一切情况。

    丰台大营这个时候早已名存实亡,或者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是保证了番号上的存在,这支军队原本是拱卫京师的重要力量,但在康熙的不住抽调下变得虚弱已极,现在整个大营的士兵人数居然只有区区六、七百人,而且绝大部分是八旗中十六、七岁的少年,这些少年没有任何战斗的经验,之所以来到军营也是出于八旗的传统习俗,接受军事锻炼为以后的战争做准备,从某种意义上来,类似于后世的贵族军官学校。

    虽然如此,但林风却也没有任何小看这支军队的意思,那次赖塔的几千正白旗骑兵给林风留下的印象实在是非常深刻,铁骑劲旅绝对不是浪得虚名,虽然说八旗兵在鸦片战争后是无能的代意词,但在这个年代却仍然是无敌的象征,而且十六、七岁也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若这几百骑兵真的发起疯来很难想象会爆发出什么样的战斗力。

    所以林风也做了许多准备,除了携带大批火器之外还做了一些小小的安排,力争兵不血刃的解决这支军队。

    这时丰台大营的主将是正黄旗的喀齐布,总的来说这个没什么大毛病,性格老实忠厚,做人也很谨慎小心,不过很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往往也大都没什么本事,他今天能坐到这个位置完全是基于出身和资历,不过康熙及其朝廷本来也不是很在乎丰台大营的主将有什么才能,到底是京畿重地,命令朝发夕至,也不需要他自己有什么主张,所以这个任职要求自然就以忠心为第一要务了,而喀齐布老实诚恳,就算连杀他十七、八次头估计也不会想到违抗命令上去,符合任职的一切条件。

    昨晚是一个沉闷的雷雨之夜,风雨交加之中他睡得很踏实,本来心情很愉快,可今天一早起来就听到了一些大逆不道的反动言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好像是说昨天夜里京师方向很不对头,当然,在战争年代一切违背主旋律的事情都是绝对不能容许的,尤其是在军队里,喀齐布在严厉训斥了一些散布谣言的小家伙之后,开始琢磨着是不是下力气整顿一下军纪,好让这些啥事不懂的满洲哈喇珠子明白什么叫军营,当这个想法仍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一个卫兵连滚带爬的扑进了中军大堂,满脸慌张神色激动之极。

    “报——报……大人……”

    “什么事这么慌张?!——你看看你,这个样子成何体统?!!”看着这个失魂落魄的年轻士兵,喀齐布十分生气。

    “大……大人,”卫兵哆嗦着道,“外面好像来了一支敌军!!”

    敌军?喀齐布第一个反应就是这小子是不是疯了,他眼睛一瞪,“你胡说些什么?!”

    “是真的,真的是敌军……他们,他们没有辫子!!!”

    喀齐布大吃一惊,茶杯失手掉了下来,案几上的文件顿时浸湿了一大片,按照大清的规矩,在汉族地区没有辫子的人几乎就可以被认为是敌人,他顿时紧张起来,“他们有多少人?在哪里?!”

    “就在营垒外面……”卫兵吞了一口口水,迟迟疑疑的道,“他们……他们还有很多大炮!!”

    由于战线远在千里之外,丰台大营的警戒并不太森严,自然也不会象野战状态中的那样前后左右派出斥候,所以林风的这支军队一直来到军营前面才被发觉确认,当大队人马一拥而上四下扼住要道时丰台守军终于从惊慌中稍稍镇定,在同样惊慌失措的军官指挥下,士兵们乱哄哄的准备应战。

    喀齐布这个时候已经来到了墙头,看着不远处那一门门巨大的火炮不觉面色铁青,作为高级将官他自然认得红衣大炮,对方现在摆明了是把兔子当老虎来打,自己这边不过区区几百人的一个永久性军营,而对方却动用了这么多大炮,别说一个军营,估计就是把北京的城墙轰烂也不会很为难。

    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这支军队也很奇怪,从服色上来看似乎是朝廷的官军,但脑后却又没有辫子,部队也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