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虎啸(四)

    第四章 虎啸(四) (第2/3页)

    “我,我总觉得这事对不起皇上,按理说,咱们世受…”。恩州步军统制方景升小声嘟囔道,看看众人瞬间变青的脸色,把后边的话咽回了肚子。

    “呸,皇上对得起咱们么。一个小屁孩子,什么都不懂。由着陆秀夫那个书呆子和张世杰这混蛋折腾。你不想想,原来你麾下那五千兵马,怎么转眼就变成五百了?”孙安浦大声反驳道,众人之中,他是唯一一个手中没兵的文职。

    “那是张世杰跋扈,还有杨亮节那小子没担当,收了咱们的好处,却不给咱们办事。与皇上没关系,皇上哪知道咱们底下被人欺负得厉害!”肇庆镇扶使陈宝也有些犹豫,低声替小皇帝辩解。

    “得了吧,两位大人。你们还糊涂着呢。皇帝不知情,都是张世杰和杨亮节的错儿。话可以这么说,可等皇上长大了,咱们手中还有兵剩下吗?这年头,手中无兵,谁会把你当个屁?到时候,张大将军把你往两军阵前一放,你就等着青史留名吧”翟亮满脸冷笑,恨恨地说道。

    “我听礼部尚书杨大人说,眼下朝廷用度不足。过些时候,诸位手中的兵马还要精简。现在凭几位手中的实力,还有人上门来谈。等朝廷把诸位麾下的兵马精简完了,我估计,大伙抱着别人的腿哭求,还未必有人待见呢!”孙安浦冷笑着补充,在佛堂上又抛出一颗了双分火药过的“炮弹”。

    “喀嚓!”几道闪电划过树梢,把人的影子瞬间拉长,又瞬间缩成一线。众人的心,也跟着雷声起起落落。

    翟亮和孙安浦的话,这捅在大伙的委屈之处。张世杰看不起除江淮军之外的旁系兵马,文天祥运往行朝的火火器、钢弩和铠甲,江淮军和近卫军瓜分完了,剩下给其他派系队伍的很少。最近,张、陆二人,又开始借着整军之名,一再削夺众地方豪强兵权。要不是北元大举南下的动作打断了这个整军过程,在座的几个主要将领,兵权差不多要被剥夺干净了。

    乱世之中,军队的数量和质量,代表着一个将领说话的硬气程度。大伙不顾生死前来勤王,却收到这般待遇,心中的不满慢慢累积,终于在最近积累到了极限。

    原来大伙还指望国舅公杨亮节能替大家说几句好话,可那是个只认银两不认人的家伙。让他去找文天祥给大伙要军械,反复几次,文天祥给的都是银票。杨亮节拿了银票,立刻把对大伙的承诺放在了脑袋后,最近更甚,竟然也图谋着众人手中为数不多的兵马来,假借太后的旨意,要大伙唯他马首是瞻。

    “此时,就不要再争了吧,赶快做决定吧。张大人的特使马上到了,大伙还是合计好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为正经!”听众人的话题有些乱,翟国秀再次出来和稀泥。

    今天大伙要见的人,是张弘范的特使秦进升,当年荆湖一带赫赫有名的青年才俊。他将带来北元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的亲笔信,还有对众人利益的承诺。

    “是啊,反正现在,说什么也晚了。咱们手中兵马不足,大伙又互相倾轧。这样下去,结局不是被鞑子收拾了,就是被自己人从背后收拾了。算了,谈个好价钱,也算对得起自家子孙吧!”陈宝长叹一声,放弃最后的挣扎。

    跟着大宋,除了战死的荣誉外,大伙什么都剩不下。及早投降了,也许,还能保证子孙的荣华富贵。哪个合算,去年静江与琣州那边已经有先例,镇守静江的马塈将军战死了,幼子一路讨饭赶到海上报信。诸臣闻讯落泪,除了名号外,却连几百两抚恤钱,都舍不得拿出来给孩子救急。而琣州的杨立将军率部投降,北元却允诺其保留手中私兵和官爵,并封其子为管军都统,子孙相传,世代为大元守土。

    “诸位大人这么做,对得起国家么?千载之后,史书上会怎么说?”屋子角落,一个方脸汉子大声抗议道。“不如我们将来使一刀砍了,然后提兵到前线助战。大宋正是中兴在望的当口,诸位不做中兴名臣,也千万别做国家民族的罪人”

    “翟宝,你乱说些什么,怎么关键时刻犯糊涂?”翟亮一步跨过去,把方脸汉子硬生生从角落里拉了出来,“这个时候了,你还上文天祥的当,跟着他讲那些国家大义!难道咱翟家栽培你这么多年,你全忘记了么?”

    “翟老将军栽培提拔之恩,末将不敢。是以,末将才不敢看少将军毁其身后清名。少将军信任我,是末将的福分。但身为宋人,却不敢因私恩而背故国!”方脸汉子轻轻推开翟亮的手,一字一顿地说道。

    他叫翟宝,是翟亮的远方堂弟,被翟亮的父亲亲手提拔起来的。因剿灭广南西路苗家土司的叛乱有功,而一路晋升,被翟家举荐到步军统制的职位上。翟宝作战勇敢,待属下宽厚,在军中素有威望,人送绰号“宝将军”。翟亮自幼与他交好,平素对他也信任有加,一直视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