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第2/3页)

公继位。



    躁公二年(前441),南郑邑反叛。十三年(前430),义渠来攻打秦国,到了渭南。十四年(前429),躁公去世,他的弟弟怀公继位。



    怀公四年(前425),庶长晁和大臣围攻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名叫昭子,死得早,大臣们就拥立太子昭子的儿子为君,这就是灵公。灵公,是怀公的孙子。



    灵公六年(前419),晋国在少梁筑城,秦军攻打晋国。十三年(前412),秦国在籍姑筑城。灵公去世,儿子献公没能继位,立子灵公的叔父悼子,这就是简公。简公是昭子的弟弟,怀公的儿子。



    简公六年(前409),开始让官吏带剑。在洛水边挖了壕沟。在重泉筑城。十六年(前399),简公去世,儿子惠公继位。



    惠公十二年(前388),儿子出子出生。十三年,攻打蜀国,攻占了南郑。惠公去世,出子继位。



    出子二年(前385),庶长改从河西迎接灵公的儿子献公回国,立他为君。杀了出子和他的母亲,把他们的尸体沉入深渊。秦国在这以前频繁更换君主,君臣之间关系不协调,所以晋国的力量又强起来,夺去了秦国河西的土地。



    献公元年(前384),废止了殉葬的制度。二年(前383),在栎阳筑城。四年正月庚寅日,孝公出生。十一年(前374),周朝太史檐(dān,担),拜见献公说:“周与秦本来是合在一起的,后来秦分了出去,分开五百年后又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后,将会有称霸统一天下的人出现。”十六年(前369),桃树冬天开了花。十八年(前367),栎阳上空下了黄金雨。二十一年(前364),与魏国在石门交战,杀了魏兵六万人,天子送来绣有花纹的礼服祝贺。二十三年(前362),与魏国在少梁交战,俘虏了魏将公孙痤。二十四年(前361),献公去世,儿子孝公继位,这时孝公已经二十一岁了。



    孝公元年(前361),黄河和山以东有六个强国,秦孝公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侯、韩哀侯、赵成侯并立。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修筑长城,从郑县筑起,沿洛河北上,北边据有上郡之地。楚国的土地从汉中往南,据有巴郡、黔中。周王室衰微,诸侯用武力相征伐,彼此争杀吞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诸侯们象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国。孝公于是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了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向全国发布命令说:“从前,我们缪公在岐山、雍邑之间,实行德政、振兴武力,在东边平定了晋国的内乱,疆土达到黄河边上;在西边称霸于戎狄,拓展疆土达千里。天子赐予霸主称号。诸侯各国都来祝贺,给后世开创了基业,盛大辉煌。但是就在前一段厉公、躁公、简公、出子的时候,接连几世不安宁,国家内有忧患,没有空暇顾及国外的事,结果晋国攻夺了我们先王河西的土地,诸侯也都看不起秦国,耻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献公即位,安定边境,迁都栎阳,并且想要东征,收复缪公时的原有疆土,重修缪公时的政令。我缅怀先君的遗志,心中常常感到悲痛。宾客和群臣中有谁能献出高明的计策,使秦国强盛起来,我将让他做高官,分封给他土地。”于是便发兵东进,围攻陕城,西进杀了戎族的(huán,环)王。



    卫鞅听说颁布了这个命令,就来到西方的秦国,通过景监求见孝公。



    二年(前360),周天子送来祭肉。



    三年(前359),卫鞅劝说孝公实行变法,制订刑罚,在国内致力于农耕,对外鼓励效死作战,给以各种奖罚。孝公认为这个办法很好。但甘龙、杜挚等人不同意,双方为此而争辩起来。最后孝公采用卫鞅的新法,百姓对此抱怨不休;过了三年,百姓反而觉得适应了。于是孝公任命卫鞅担任左庶长。此事记载在《商君列传》里。



    七年(前355),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会盟。八年(前354),秦国与魏国在元里交战,取得胜利。十年(前352),卫鞅任大良造,率兵包围了魏国安邑,使安邑归服了。十二年(前350),修造咸阳城,筑起了公布法令的门阙,秦国就迁都到咸阳。把各个小乡小村合并为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全国共有四十一个县。开辟田地,废除了井田制下的纵横交错的田埂。这时秦国东边的地界已经越过了洛水。十四年(前348),开始制定新的赋税制度。十九年(前343),天子赐予霸主称号。二十年(前342),诸侯都来祝贺。秦国派公子少官率领军队与诸侯在逢泽会盟,朝见天子。



    二十一年(前341),齐国在马陵打败魏国。



    二十二年(前340),卫鞅攻打魏国,俘虏了魏公子(áng,昂)。秦孝公封卫鞅为列侯,号为商君。



    二十四年(前338),秦国与魏军在岸门作战,俘虏了魏国将军魏错。



    秦孝公去世,儿子惠文君继位。这一年,杀了卫鞅。卫鞅刚在秦国施行新法时,法令行不通,太子触犯了禁令。卫鞅说:“法令行不通,根源起自国君的亲族。国君果真要实行新法,就要从太子做起。太子不能受刺面的墨刑,就让他的师傅代受墨刑。”从此,法令顺利施行,秦国治理得很好。等到孝公去世,太子登位,秦国的宗室大多怨恨卫鞅,卫鞅逃跑,于是定他有反叛之罪,最后处以五马分尸之刑,在都城示众。



    惠文君元年(前337),楚国、韩国、赵国、蜀国派人来朝见。二年(前336),周天子前来祝贺。三年(前335),惠文君年满二十,举行冠礼。四年(前334),天子送来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齐国、魏国称王。



    五年(前333),阴晋人犀首任大良造。六年(前332),魏国把阴晋送给秦国,阴晋改名为宁秦。七年(前331),公子与魏作战,俘虏了魏将龙贾,杀了八万人。八年(前330),魏国把河西之地送给秦国。九年(前329),秦军渡过黄河,攻占了汾阴、皮氏。秦王与魏王在应邑会盟。秦军包围了焦城,使焦城归降了。十年(前328),张仪做了秦相。魏国把上郡十五县送给秦国。十一年(前327),在义渠设县。把焦城、曲沃归还给魏国,义渠国君称臣。把少梁改名为夏阳。十二年(前326),效仿中原各国,初次举行十二月的腊祭。十三年(前325),四月戊午日,魏君称王,即魏襄王;韩君也称王,即韩宣惠王。秦君派张仪攻取陕县,把那里的居民赶出去交给魏国。



    十四年(前324),改为后元元年。二年(前323),张仪与齐国和楚国的大臣在啮(niè,聂)桑会盟。三年(前322),韩国、魏国的太子前来朝见。张仪担任魏国国相。五年(前320),惠文王巡游到北河。七年(前318),乐池作了秦相。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带领匈奴一起进攻秦国。秦国派庶长疾与他们在修鱼交战,俘虏了韩国将军申差,打败赵国公子渴和韩国太子奂(huàn,换),杀了八万二千人。八年(前317),张仪再次担任秦相。九年(前316),司马错攻打蜀国,灭掉了蜀国。攻占了赵国的中都、西阳。十年(前315),韩国太子苍来作人质。攻占了韩国石章。打败了赵国的将军泥。攻占了义渠的二十五座城邑。十一年(前314),秦将樗(chū,初)里疾攻打魏国焦城,使焦城降服了。在岸门打败了韩军,杀了一万人,韩将犀首逃跑。公子通被封为蜀侯。燕军把君位让给他的大臣子之。十二年(前313),秦王与梁王在临晋会盟。庶长疾进攻赵国,俘虏了赵国将军庄。张仪任楚相。十三年(前312),庶长章在丹阳攻击楚**队,俘虏了楚将屈丐,杀了八万人;又攻入楚国的汉中,夺取了六百里土地,设置了汉中郡。楚军包围了朝国的雍氏,秦国派遣庶长疾帮助韩国向东攻打齐国,又派到满帮助魏国攻打燕国。十四年(前311),攻打楚国,攻占了召陵。戎族的丹国、国向秦国称臣,蜀相陈庄杀死蜀侯前来投降。



    惠王去世,儿子武王继位。韩国、魏国、齐国、楚国、赵国都归服秦国。



    武王元年(前310),武王与魏惠王在临晋会盟。杀了蜀相陈庄。张仪、魏章都离开秦国往东到魏国去了。秦军攻打义渠国、丹国、国。二年(前309),开始设置丞相,樗里疾、甘茂分别担任左右丞相。张仪死在魏国。三年(前308),秦王与韩襄王在临晋城外会盟。南公揭去世,樗里疾担任韩相。武王对甘茂说:“我想开一条哪怕只能容车子通过的路,到达洛阳,看一看周王的都城,即使死了也不遗憾了。”那年秋天,派甘茂和庶长封攻打宜阳。四年(前307),攻占了宜阳,杀了六万人。渡过黄河,在武遂筑城。魏国太子来朝见。秦武王有力气,喜好角力,所以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yuè,悦)都做了大官。武王说孟说举鼎比力气,折断了膝盖骨。八月,武王去世;孟说被灭族。武王娶魏国女子做王后,没有生儿子。武王死后,立了他的异母弟弟,这就是昭襄王。昭襄王的母亲是楚国人,姓芈(mǐ,米),称为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在燕国做人质,燕国人送他回国,他才得以继位。



    昭襄王元年(前306),严君疾担任相。甘茂离开秦国到魏国去了。二年(前305),彗星出现。庶长壮和大臣、诸侯、公子造反,都被杀,牵连到惠文王后也不得善终。悼武王后离开秦国回魏国了。三年(前304),昭襄王举行冠礼,与楚王在黄棘会盟,把上庸还给楚国。四年(前303),攻占了蒲阪。彗星出现。五年(前302),魏王来应亭朝见,秦国又把蒲阪交还给魏国。六年(前301),蜀侯(huī,辉)反叛,司马错平定了蜀国。庶长奂攻打楚国,杀了两万人。泾阳君被抵押在齐国做人质。那一年发生了日食,白昼有如黑夜一样昏暗。七年(前300),攻占了新城。樗里子去世。八年(前299),派将军芈戎攻打楚国,攻战了新市。齐国派章子,魏国派公孙喜,韩国派暴鸢(yuān,渊),一块儿进攻楚国的方城,俘获唐。赵国攻破了中山国,中山国君出逃,最后死在齐国。魏公子劲、韩公子长被封为诸侯。九年(前298),孟尝君薛文来秦国当丞相。庶长奂攻打楚国,攻占了八座城,杀了楚将景快。十年(前297),楚怀王来秦朝见,秦国扣留了他。薛文因为金受在昭王面前说了坏话,被免了相职。楼缓担任了丞相。十一年(前296),齐国、韩国、魏国、赵国、宋国、中山五国共同攻打秦国,军队开到盐氏就退了回去。秦国送给韩国、魏国黄河北边以及封陵的土地,与韩、魏讲和。这一年出现了彗星。楚怀王逃到赵国,赵国不敢收留,又让他回到秦国,不久他就死了,秦国把他送还给楚国安葬。十二年(前295),楼缓被罢免,穰(ráng,瓤)侯魏冉担任丞相。秦国送给楚国五万石粮食。



    十三年(前294),向寿进攻韩国,攻占了武始。左更白起攻打新城。五大夫吕礼出亡逃到魏国。任鄙担任汉中郡守。十四年(前293),左更白起在伊阙攻击韩国和魏国,杀了二十四万人,俘虏了公孙喜,攻克五座城。十五年(前292),大良造白起攻打魏国,攻占了垣城,又还给了魏国。进攻楚国,攻占了宛城。十六年(前291),左更错攻占了轵城和邓城。魏冉被免除丞相职务。把公子市(fú,伏)封在宛,公子悝(kuī,亏)封在邓,魏冉封在陶,他们都成了诸侯。十七年(前290),城阳君来朝见,东周国也来朝见。秦国把垣城改为蒲阪、皮氏。秦王到了宜阳。十八年(前289),左更错攻打垣城、河雍,折断桥梁攻占了两地。十九年(前288),秦昭王称西帝,齐闵王称东帝,不久都又取消了帝号。吕礼回来自首。齐国攻破宋国,宋王逃到魏国,死在温地。任鄙去世。二十年(前287),秦王前往汉中,又到了上郡、北河。二十一年(前286),左更错进攻魏国河内。魏国献出了安邑。秦国赶走城中的魏国居民,然后招募秦国人迁到河东地区定居,并赐给爵位,又把被赦免的罪人迁到河东。泾阳君被封在宛。二十二年(前285),蒙武攻打齐国。在河东设置了九个县。秦王与楚王在宛城会盟,秦王与赵王在中阳会盟。二十三年(前284),都尉斯离与韩国、赵国、魏国及燕国一起进攻齐国,在济水西岸打败齐军。秦王与魏王在宜阳会盟,与韩王在新城会盟。二十四年(前283),秦王与楚王在鄢城会盟,又在穰城会盟。秦国攻取魏国的安城,一直打到国都大梁,燕国、赵国援救魏国,秦军撤离。魏冉被免去丞相职务。二十五年(前282),秦攻占赵国两座城。秦王与韩王在新城会盟,与魏王在新明邑会盟。二十六年(前281),赦免罪人,把他们迁往穰城。侯魏冉恢复丞相职位。二十七年(前280),左更错攻打楚国。赦免了罪犯并把他们迁往南阳。白起攻打赵国,夺取代地的光狼城。又派司马错从陇西出发,通过蜀地攻打楚国的黔中,攻占下来。二十八年(前279),大良造白起进攻楚国,攻占了鄢城、邓城,赦免罪人迁往那里。二十九年(前278),大良造白起进攻楚国,攻占了郢都,改为南郡,楚王逃跑了。周君来秦。秦王与楚王在襄陵会盟。白起被封为武安君。三十年(前277),蜀守张若进攻楚国,夺取巫郡和江南,设置黔中郡。三十一年(前276),白起攻打魏国,攻占了两座城。楚国人在江南反秦。三十二年(前275),丞相穰侯进攻魏国,一直攻到大梁,打败暴鸢,杀了四万人,暴鸢逃跑了,魏国给秦国三个县请求讲和。三十三年(前274),客卿胡阳进攻魏国的卷城、蔡阳、长社,都攻了下来。在华阳攻打芒卯,打败了他,杀了十五万人。魏国把南阳送给秦国请求讲和。三十四年(前273),秦国把上庸给了韩国和魏国,设立一个郡,让南阳被免罪的臣民迁往那里居住。三十五年(前272),帮助韩国、魏国、楚国攻打燕国,开始设置南阳郡。三十六年(前271),客卿灶进攻齐国,攻占了刚、寿两地,送给了穰侯。三十八年(前269),中更胡阳进攻赵国的阏(yān,烟)与,没有攻下。四十年(前267),悼太子死在魏国,运回国葬在芷阳。四十一年(前266)夏天,攻打魏国,攻占了邢丘、怀两地。四十二年(前265),安国君立为太子。十月,宣太后去世,埋葬在芷阳郦山。九月,穰侯离开都城到陶地去了。四十三年(前264),武安君白起攻打韩国,攻下九座城,杀了五万人。四十四年(前263),进攻韩国的南阳,攻了下来。四十五年(前262),五大夫贲(bēn,奔)攻打韩国,攻下了十座城。叶阳君悝离开都城前往封国,没有到那里就死了。四十七年(前260),秦国攻打韩国的上党,上党却投降了赵国,秦国因此去攻打赵国,赵国出兵反击秦军,两军相持不下。秦派武安君白起攻击赵国,在长平大败赵军,四十多万降卒全部被活埋。四十八年(前259)十月,韩国向秦献出垣雍。秦军分为三部分:武安君率军回国;王(hé,和)带兵攻打赵国的皮牢,攻了下来;司马梗率军向北,平定太原,全部占领了韩国的上党。正月,军队停止战斗,驻守在上党。这年十月,五大夫陵进攻赵国的邯郸。四十九年(前258)正月,增加兵力帮助五大夫陵。陵作战不力,被免职,王替代他带兵。这年十月,将军张唐攻打魏国,蔡尉把防守的地盘丢了,张唐回来就斩了他。五十年(前257)十月,武安君白起犯了罪,被免职降为士兵,贬谪到阴密。张唐进攻郑,攻了下来。十二月,增派军队驻扎在汾城旁边。武安君白起有罪,自杀而死。王攻打邯郸,没打下来,撤军离去,返回投奔驻扎在汾城旁的军队。两个月以后,攻打魏军,杀了六千人,魏军和楚军落水漂流死在黄河中的有两万多人。又进攻汾城。接着又跟随张唐攻下了宁新中,把宁新中改名为安阳。开始修造蒲津桥。



    五十一年(前256),将军(jiū,纠)进攻韩国,攻占了阳城、负黍,杀了四万人。攻打赵国,攻占了二十多个县,斩获首级九万。西周君武公背叛秦国,和各诸侯订约联合率领天下的精锐部队出伊阙进攻秦国,使得秦国与阳城之间的交通被阻断。秦国于是派将军进攻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国来自首,叩头认罪,愿意接受惩处,并全部献出他的三十六个城邑和三万人口。秦王接受了这些城邑和人口,让西周君回西周去了。五十二年(前255),周地的民众向东方逃亡,周朝的传国宝器九鼎运进了秦国。周朝从这时候起就灭亡了。



    五十三年(前254),天下都来归服。魏国落在最后,秦国就派将军去讨伐魏国,攻占了吴城。韩王来朝见;魏王也把国家托付给秦国听从命令了。五十四年(前253),秦王在雍城南郊祭祀上帝。五十六年(前251)秋天,昭襄王去世,儿子孝文王登位。追尊生母唐八子为唐太后,与昭襄王合葬一处。韩王穿着孝服前来祭吊,其他诸侯也都派他们的将相前来祭吊,料理丧事。



    孝文王元年(前250),大赦罪人,论列表彰先王的功臣,优待宗族亲属,毁掉王家的园囿。孝文王服丧期满,十月己亥日登位,第三天辛丑日去世,儿子庄襄王继位。



    庄襄王元年(前249),大赦罪人,论列表彰先王的功臣,广施德惠,厚待宗亲族属,对民众施以恩泽。东周君与诸侯图谋反秦,秦襄王派相国吕不韦前去讨伐,全部兼并了东周的土地。秦国没有断绝周朝的祭祀,把阳人聚这块地盘赐给周君,让他来祭祀周朝的祖先。秦王派蒙骜进攻韩国,韩国献出成皋、巩县。秦国国界伸展到大梁,开始设置三川郡。二年(前248),秦王又派蒙骜攻打赵国,平定了太原。三年(前247),蒙骜进攻魏国的高都、汲县,攻了下来。蒙骜又进攻赵国的榆次、新城、狼孟,攻占了三十七座城。四月间发生日食。王攻打上党,开始设置太原郡。魏将无忌率五国的军队反击秦军,秦军退到黄河以南。蒙骜打了败仗,解脱围困撤离了。五月丙午日,庄襄王去世,儿子嬴政登位,这就是秦始皇帝。



    秦王嬴政登位二十六年才并吞了天下,设立三十六郡,号称始皇帝。始皇五十一岁去世,儿子胡亥登位,就是二世皇帝。三年(前207),诸侯纷纷起来反叛秦朝,赵高杀死二世,拥立子婴为皇帝。子婴即位一个多月,诸侯杀了他,于是灭掉了秦朝。这些都记载在《始皇本记》中。



    太史公说:“秦国的祖先姓嬴。他的后代分封各地,各自以所封国名作为姓氏,有徐氏、郯(tán,谈)氏、莒(jǔ,举)氏、终黎氏、运奄氏、菟(tú,途)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而秦国因为它的祖先造父封在赵城,所以是赵氏。



    秦始皇本纪(返回目录)



    【说明】这篇本纪以编年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真实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间风云变幻的历史场面。



    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山东六国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也已成为大势所趋。秦始皇顺时乘势,奋发努力,终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他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巩固新政权。然而,倏忽之间,这个空前强大的封建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涛冲毁了。应该说,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所做出的重大贡献,由他领导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国家的法令、制度、方针、政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可惜的是,由于他的骄横残暴,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严刑酷法,接着昏庸的秦二世又在这方面继承了他的衣钵,变本加厉,不仅使他的许多本来可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使广大人民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也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



    这篇本纪以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活动为中心,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通篇读来,不仅给人以历史的原貌,还可以使人感到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两代帝王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写秦始皇,首先简要地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的过程,中间穿插记叙了粉碎(làoǎi,烙蔼)吕不韦集团、李斯上书谏逐客、尉缭献计、荆轲行刺等事件。然后依次叙写他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改历法服色、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陆梁地、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焚书坑儒等等;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不惜巨资派人入海求仙、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和骊山陵墓、随意杀戮无辜等等。通过以上这些,不仅表现了秦始皇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作风,而且也表现了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而不惜民力民财的骄奢淫逸。其中有许多典型的事例或通过叙写,或借用他人之口,补写始皇帝之性情,均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一个杰出君主同时又是凶狠暴君的秦始皇的形象就这样被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来。写秦二世,则施以重墨,着意叙写了在秦始皇逝世之后,他与赵高合谋篡权的详细经过和他的极端残虐、极端腐朽,生动深刻地揭露出一个昏庸暴君和一个阴谋家的丑恶嘴脸。尤其是对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的精雕细刻,曲折惊险,饱含着作者对二世和赵高的深深憎恶。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是越来越走向进步。司马迁以其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考察秦朝“成败兴坏之纪”的思想贯穿于《秦始皇本纪》全篇,不仅给人们展示了秦始皇这个大誉大毁集于一身的封建帝王的一生,而且一直在探寻着秦朝的统一及灭亡的原因,他在篇末的论赞中大段引述西汉政论家贾谊《过秦论》的内容,并称赞说:“善哉乎贾生之推言之也!”所谓“过秦”,就是批评秦的过失。《过秦论》是一篇气势磅礴、很有感染力的政论文,它把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对我们认识秦朝的历史有一定参考意义。



    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邯郸出生的。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这时候,秦国的疆域已吞并了巴郡、蜀郡和汉中,跨过宛县占据了楚国的郢(yǐng,影)都,设置了南郡;往北收取了上郡以东,占据了河东、太原和上党郡;往东到荥阳,灭掉西周、东周两国,设置了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国,封十万户,封号是文信侯。招揽宾客游士,想借此吞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公等为将军。秦王年纪小,刚刚登上位,把国事委托给大臣们。



    晋阳发生叛乱,始皇元年(前246),将军蒙骜前去讨伐,平定了叛乱。二年(前245),公率兵攻打卷(quān,圈)邑,杀了三万人。三年(前244)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邑。王死了。将军蒙骜攻打魏国(chàng,畅)、有诡。这年发生严重饥荒。四年(前243),攻取了邑、有诡。三月,停止进军。秦国人质从赵国返国,赵国太子也从秦国回赵。十月庚寅日,蝗虫从东方飞来,遮天蔽日。全国瘟疫流行。老百姓献上一千石粮食,授给爵位一级。五年(前242),将军蒙骜攻打魏国,平定了酸枣、燕邑、虚邑、长平、雍丘、山阳城,全部攻下来,夺取了二十个城邑。开始设置东郡。这年冬天打雷了。六年(前241),韩国、魏国、赵国、卫国、楚国一起进攻秦国,攻占了寿陵邑。秦国派出军队,五国停止了进军。秦国攻下卫国,逼近东郡,卫君角率领他的宗族迁居到野王,凭借山势险阻,保住了魏国的河内。七年(前240),彗星先在东方出现,又在北方出现,五月,又在西方出现。将军蒙骜在攻打龙、孤、庆都时战死了,秦军回师进攻汲县。彗星又在西方连续出现了十六天。夏太后去世。



    八年(前239),秦王弟长安君成(jiāo,骄)率领军队攻打赵国,在屯留造反了,结果他手下的军官都被杀死,那里的百姓被迁往临洮(táo,逃)。前来讨伐成的将军壁死了,屯留人士兵蒲(hè,鹤)。又造反,结果战死,死后还遭到鞭戮尸体的酷刑。黄河的鱼大批涌上岸边,人们赶着马车到东方去找食物。



    (làoǎi,涝矮)被封为长信侯,赐给他山阳的土地,让他居住在那里。宫室、车马、衣服、园林、打猎都听凭的意愿。事情无论大小全由决定。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的封国。



    九年(前238),彗星又出现了,有时划过整个天空。进攻魏国的垣邑和蒲阳邑。四月,秦王留宿在雍地。己酉日,秦王举行表示已经成年的加冠礼,佩带宝剑。长信侯作乱的事被发觉,他盗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玺,发动京城部队和侍卫、官骑、戎狄族首领、家臣,企图攻打蕲(qí,其)年宫,发动叛乱。始皇得知后,命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兵攻击。在咸阳作战中,杀死数百人,秦王都授给他们以爵位,连同参战的宦官,也授给爵位一级。等人战败逃走。当即通令全国:如谁活捉到,赐给赏钱一百万;杀掉他,赐给赏钱五十万。等人全部被抓获。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都被判处枭(xiāo,消)刑,即斩下头颅悬挂在木竿上。对处以五马分尸的车裂之刑以示众,并灭了他的家族。至于他的家臣,罪轻的处以鬼薪之刑,即服为宗庙打柴三年的劳役。还有四千余家被剥夺了官爵,迁徙到蜀郡,住在房陵县。这个月虽属孟夏,但十分寒冷,有冻死的人。杨端和进攻衍氏邑。彗星出现在西方,不久又出现在北方,从北斗往南接连出现了八十天。



    十年(前237),相国吕不韦因受牵连而被罢官。桓为将军。齐国和赵国派来使臣摆酒祝贺。齐国人茅焦劝说秦王道:“秦国正以夺取天下为大事,而大王有流放太后的名声,恐怕诸侯听说了,因此而背弃秦国啊。”秦王于是把太后从雍地接回咸阳,仍让她住在甘泉宫。



    秦国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别国人。李斯上书劝说,秦王才废止了逐客令。李斯借机劝说秦王,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恐吓其它国家,于是秦王派李斯去降服韩国。韩王为此而担忧,就跟韩非谋划削弱秦国。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说秦王道:“凭着秦国这样强大,诸侯就象郡县的首脑,我只担心山东各国合纵,联合起来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mǐn,敏)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计划,这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秦王听从了他的计谋,会见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尉缭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我是个平民,然而他见到我总是那样谦下。如果秦王夺取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天下的人就都成为奴隶了。我不能跟他长久交往。”于是逃走,秦王发觉,坚决劝止,让他当秦国的最高军事长官,始终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执掌国政。



    十一年(前236),主将王翦、次将桓、末将杨端和三军并为一军去攻打邺邑,没有攻下,先夺取了九座城邑。王翦就另外去攻打阏(è,恶)与、(liáo,辽)杨,留下王继续攻打邺邑。



    王翦统率军队十八天,让军中年俸禄不满百石的小官回家,十人中挑选二人留在军队。桓夺取了邺城,王翦又命令他率兵去攻打栎阳,自己攻打阏与,都攻了下来。十二年(前235),文信侯吕不韦死去,被其宾客偷偷安葬在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