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第2/3页)

(前200),被厉公所杀的桓公太子免的三个弟弟,大的叫跃,二的叫林,小的叫杵臼,一同让蔡人用美女引诱厉公,然后三人与蔡人一起杀掉厉公,而立跃为国君,就是利公。利公是桓公的儿子。利公即位后五个月就死了,二弟林继位,就是庄公。庄公七年(前693)死,小弟弟杵臼继位,就是宣公。



    宣公三年(前690),楚武王死,楚国开始强大。十七年(前676),周惠王娶陈君之女为王后。



    二十一年(前672),宣公后来有宠爱之姬生一子名款,宣公想立他为太子,就杀掉了原来的太子御寇。御寇一直喜欢厉公之子完,完害怕祸连自己,就逃到齐国。齐桓公想让陈完做卿,陈完说:“我作为寄居在外之臣,有幸能不做劳苦之役,就是您给我的恩惠了,我不敢担任高官。”桓公就让他做工正之官。齐懿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陈完,先算一卦,卦辞说:“夫妻好比雄雌凤凰双双飞翔,鸣叫应和响亮清脆。妫姓的后人,将在姜姓之国蕃育昌盛。五代以后就将发达,地位与正卿并驾齐驱。八代以后,无人能与之相比。”



    三十七年(前656),齐桓公讨伐蔡国,蔡国战败;齐兵趁势侵入楚国境内,向南直至召(shào,邵)陵,军队返齐时经过陈国。陈国大夫辕涛涂嫌齐军过境骚扰,就骗齐桓公说由东路沿海返齐更好。齐桓公明白真相后大怒,把辕涛涂抓了起来。此年,晋献公逼死自己的太子申生。



    四十五年(前648),宣公死,其子款继位,就是穆公。穆公五年(前643),齐桓公死。十六年(前632),晋文公在城濮大败楚军。此年,陈穆公死,其子共公朔继位。陈共公六年(前626),楚国太子商臣杀死父亲楚成王,自立为君,就是楚穆王。十一年(前621),秦穆公死。十八年(前614),陈共公死,其子灵公平国继位。



    陈灵公元年(前613),楚庄王即位。六年(前608),楚国征伐陈国。十年(前604),陈国与楚国媾和。



    十四年(前600),陈灵公和陈国大夫孔宁、仪行父都与夏姬通奸,而且贴身穿着夏姬的衣服在朝中嬉笑。大夫泄冶劝谏说:“国君和大臣如此**,让人民如何效法?”陈灵公把此话告诉孔宁、仪行父二人,二人要求杀死泄冶,陈灵公也不禁止他们,于是二人果然杀死了泄治。十五年(前599),陈灵公和孔宁、仪行父在夏姬家饮酒取乐。陈灵公对二人开玩笑说:“夏徵舒长得像你们。”二人反唇相讥说:“他长得也像您。”夏徵舒听了十分生气。灵公喝完酒出来,夏徵舒藏在马棚门口用箭射杀灵公。孔宁、仪行父吓得逃到楚国,灵公太子午也逃往晋国。夏徵舒自立为陈侯。夏徵舒过去是陈国大夫。夏姬是御叔之妻、夏徵舒之母。



    陈成公元年(前598)冬天,楚庄王以夏徵舒杀死陈灵公为由,带诸侯之兵讨伐陈国。并且对陈国人说:“别害怕,我只是诛杀夏徵舒而已。”可是杀了夏徵舒之后,借势就把陈国吞并,作为楚国的一个县而占有了,楚国群臣都为此向楚庄王祝贺。这时申叔时从齐国出使回来,独独不表示祝贺。楚庄王问他为什么这样,申叔时回答说:“俗语说得好,有人牵牛抄近路,踩坏别人庄稼地,田地主人追过来,把牛抢来归自己。抄近路踩人田确实有罪,可是因此就把他的牛夺来,不也太过分了吗?现在大王以夏徵舒杀君为不义,因此征集诸侯军队,讨伐夏徵舒以申张正义,可是事毕之后却占有陈国,贪图人家土地,那么今后还怎么号令天下!所以我不祝贺。”楚庄王听后说:“讲得好!”于是从晋国接回陈灵公的太子妫午,立为陈君,象过去一样治理陈国,就是陈成公。孔子在读历史时看到楚国恢复陈国主权一段,说:“楚庄王真可谓贤德。轻视千乘之国而看重一句有益之言。”



    八年(前591),楚庄王死。二十九年(前570),陈国背叛与楚国的盟约。三十年(前569),楚共王征伐陈国。此年,陈成公死,其子哀公弱继位。楚王因陈国有丧事,罢兵回国。



    哀公三年(前566),楚兵包围陈国,后来又饶了陈国。二十八年(前541),楚国公子围杀死楚王郏(jiá,阳平“家”)敖自立为楚王,就是楚灵王。



    三十四年(前535),原先时,陈哀公从郑国娶妻,长姬生下悼太子师,少姬生下儿子偃。哀公又有两名宠幸的妾,长妾生子名叫留,少妾生子名叫胜。哀公最宠爱留,把他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司徒招来照顾。哀公病了以后,三月,招杀死了悼太子,把留立为太子。哀公很生气,想杀掉招,招发兵包围哀公,哀公自缢而死。最后招还是把留立为国君。四月,陈国派使节去楚国报告丧信。楚灵王闻说陈国内乱,就杀掉陈国使者,派公子弃疾举兵征伐陈国,陈君留逃往郑国。九月,楚兵围陈。十一月,灭掉陈国。命楚公子弃疾做陈公。



    招杀死悼太子时,悼太子的儿子吴逃到晋国。晋平公问太史赵说:“陈国这次算最终灭亡了吧?”太史赵回答说:“陈国是颛(zhuān,专)(xū,虚)的后代。等陈氏在齐国得到政权之后,陈国本国才最终灭亡。陈国祖先从幕到瞽(gǔ,古)叟,都未违背天命。加之舜的完美道德,一直到遂,世世恪守其道。等到胡公之世,周天子赐姓,命他供祀舜帝。而且具有大功德之人,应享受百代的祭祀。虞舜享祀的百代之数尚且未满,大概将会在齐国继续享祀吧?”



    楚灵王灭陈后第五年,楚国公子弃疾杀死灵王自立为楚王,就是平王。平王刚刚即位,想友睦以得诸侯之心,就找到过去陈国悼太子师的儿子吴,立他为陈侯,就是陈惠公。惠公即位后,上溯到哀公死的那年来接续陈国纪年作为元年,空空借了五年。



    十年(前524),陈国发生火灾。十五年(前519),吴王僚命公子光伐陈国,攻取胡、沈而归。二十八年(前506),吴王阖庐与伍子胥打败楚国攻进郢都。此年,陈惠公死,其子怀公柳继位。



    怀公元年(前505),吴王攻破楚国后,驻扎郢都,召见陈怀公。怀公想要前去,陈国大夫说:“吴王最近志得意满,可是楚王虽然逃走,但与陈国是旧交,不能背叛陈、楚之交。”怀公就以身体有病为借口推辞了会见。四年(前502),吴王又召见怀公,怀公害怕,只得前往吴国。吴王生气上次陈怀公不来,扣留了他,终于死在吴国。陈国于是立怀公之子越为君,就是(mǐn,敏)公。



    公六年(前496),孔子至陈国。吴王夫差征伐陈国,攻取三城而归。十三年(前489),吴国又来征伐陈国,陈国向楚国告急求救,楚昭王带兵来援救,驻军城父,吴军撤兵。此年,楚昭王死在城父。当时孔子仍在陈国。十五年(前487),宋国灭掉曹国。十六年(前486),吴王夫差北伐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兵,又派人召见陈侯。陈公害怕,前往吴国。楚国因此征伐陈国。二十一年(前481),齐国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二十三年(前479),楚国的白公胜杀死令尹子西、子綦,袭击楚惠王。楚国叶公击败白公,白公自杀。



    二十四年(前478),楚惠王复国,举兵北伐,杀死陈公,于是灭掉陈国占为楚有。此年,孔子去世。



    杞国东楼公,是夏代大禹的后代子孙。商朝时其封国时断时续。周武王战胜殷纣之后,寻找禹的后代。找到东楼公,封他在杞,以供奉夏后氏的祭祀。



    东楼公生子西楼公,西楼公生子题公,题公生子谋娶公。谋娶公正值周厉王时代。谋娶公生子武公。武公即位后四十七年死,其子靖公二十三年死,其子共公继位。共公八年死,其子德公继位。德公十八年死,其弟桓公姑容继位。桓公十七年(前567)死,其子孝公丐继位。孝公十七年(前550)死,其子文公益姑继位。文公十四年(前536)死,其弟平公郁继位。平公十八年(前518)死,其子悼公成继位。悼公十二年(前506)死,其子隐公乞继位。七月,隐公之弟遂杀隐公自立为君,就是(xī,西)公。公十九年(前487)死,其子公维继位。公十五年,楚惠王灭掉陈国。十六年,公之弟阏(è,厄)路杀公自立为君,就是哀公。哀公即位十年死,公之子敕(chì,赤)继位,就是出公。出公十二年死,其子简公春继位。即位一年,即楚惠王之四十四年(前454),楚灭掉杞国。比陈国晚灭亡三十四年。



    舜的后代,周武王封于陈,到楚惠王时被灭掉,有《世家》记载。禹的后代,周武王封于杞,楚惠王灭掉它,有《世家》记载。契(xiè,谢)的后代是殷商王族,有《本纪》记载。殷朝灭亡后,周朝封其后代于宋,齐王灭掉宋,有《世家》记载。后稷的后代是周朝王族,秦昭王灭掉周,有《本纪》记载。皋陶(yáo,姚)的后代,有的被封在英、六之地,楚穆王灭掉它们,没有谱牒记载。伯夷的后代,在周武王时又被封于齐,叫做太公望,陈氏灭了它,有《世家》记载。垂、益、夔(kuí,奎)、龙,他们的后代不知封于何地,没有听说过他们。以上十一个人,都是尧、舜时著名的功德之臣;其中五人的后代都当过帝王,其余的则是著名诸侯。滕、薛、驺,是夏、商、周三代时所封之国,很小,不足挂齿,就不论列了。



    周武王时,封侯封伯的还有一千多人。等到周幽王周厉王以后,诸侯以力相攻互相吞并。江、黄、胡、沈之类的小国,数不胜数,因此就不采录于史传之中。



    太史公曰:舜的道德可谓达到极点了!让位给夏,而以后经历夏商周三代仍享受祭祀。楚国灭掉陈国之后,田常又取得了齐国政权,终于还是一个封国,百代不绝,后代子孙著盛,被封赐土地的人很多。至于禹,在周时其后代就是杞国之君,很弱小,不值得一说。楚惠王灭掉杞以后,禹的后代越王勾践就振兴起来。



    卫康叔世家(返回目录)



    【说明】本篇记述了卫国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历史。卫是周初姬姓封国,其封地在今河南北部即殷墟一带。先建都朝歌,后迁楚丘,再迁帝丘。



    初封时,周公担心康叔年少,对付不了这一带复杂的形势,乃作《康诰》等谆谆教导之。殷朝遗民以后再无造反之迹,而卫国从西周末年起,中经整个春秋时期,贵族内部争权斗争迭起,父子相残、兄弟相杀屡屡发生,又加上齐、晋等大国的直接干预,卫国变得更加不稳和脆弱。一入战国,先受制于赵,再受制于魏,地位一降再降,最终灭亡于秦。



    本篇振撼人心的是宣公杀害太子和太子异母弟子寿争死相让之事。宣公为人父、为人君,竟厚颜无耻地夺子之妻据为己有,反倒心恶太子,直至对太子下狠毒手。可见,古代君王全权在握时,就会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以至丧心病狂。太子面对亲生父亲的一系列恶行劣迹,毫无违逆之心、抗争之意,竟至自投罗网,束手就擒,成为刀下鬼。由此又可见,封建社会的忠孝意识能致人于愚昧混沌之中。而太子异母弟子寿在劝告、阻止太子无济于事后,竟以死相让,这种壮烈行为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充满父子相杀、兄弟相灭的腥风血雨的夜空。



    卫国康叔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他们还有一个名冉季的弟弟,年龄最小。



    周武王打败殷纣后,又把殷纣的遗民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与诸侯同位,以便使其得以奉祀先祖,世代相传。因武庚还未完全顺从,武王担心武庚有叛逆之心,便派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监视并辅佐武庚禄父,用以安抚百姓。武王逝世后,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旦便代替成王主掌国事。管叔、蔡叔怀疑周公旦,就与武庚禄父发动叛乱,要攻打成周。周公旦托成王之命组织军队讨伐殷国,杀死武庚禄父和管叔,放逐了蔡叔,并把武庚殷的遗民封给康叔,立他为卫国君主,居住在黄河、淇水之间,即商朝的旧都殷墟。



    周公旦担忧康叔年轻,难以维持统治,于是反复告诫康叔:“你一定找到殷朝有才德、有威望、有经验的人,向他们了解殷朝兴衰成败的历史,并务必关心爱护自己的百姓。”又告诫康叔纣灭亡的原因在于他饮酒无度,一味作乐,沉溺于女色之中,所以纣王时的混乱正从这里开始。周公旦还按照匠人制作木器必用规矩的道理,撰写了《梓材》,作为治国者用以效法的准则。所以称之为《康诰》、《酒诰》、《梓材》,并以之教导康叔。康叔使用这些准则治理封国,安定敦睦他的人民,人民非常高兴。



    成王成人后,亲自主掌政权,任命康叔为周朝的司寇,把许多宝器祭器赐给他,用以表彰康叔的德行。



    康叔逝世后,儿子康伯立为国君。康伯逝世后,儿子考伯立为国君。考伯逝世后,儿子嗣伯立为国君。嗣伯逝世后,儿子(jié,洁)伯立为国君。伯逝世后,儿子靖伯立为国君。靖伯逝世后,儿子贞伯立为国君。贞伯逝世后,儿子顷侯立为国君。



    因顷侯用厚礼贿赂周夷王,夷王便又命卫国君称侯爵。顷侯在立为国君十二年时逝世,儿子侯立为国君。



    侯十三年(前841),周厉王逃亡到彘地,由召公、周公共同掌管政权,号为“共和”行政。侯二十八年(前827),周宣王立为天子。



    四十二年(前813),侯逝世,太子共伯余立为国君。共伯之弟和曾被侯宠爱,侯给了和很多财物,和便用这些财物收买武士,在侯的墓地袭击共伯余,共伯被迫逃到侯墓道自杀。卫人把共伯埋葬在侯墓旁,称之为共伯,立和为卫国国君,这就是武公。



    武公即位后,重新整饬康叔的政务,百姓和乐安定。四十二年(前771),犬戎杀死周幽王,武公亲自指挥部将辅佐周天子平定犬戎的侵袭,建立了战功,周平王命武公称公。五十五年(前758),武公逝世,儿子庄公扬立为国君。



    庄公即位第五年(前753),娶齐国女为夫人,齐女貌美但无子。庄公便又娶陈国女为夫人,陈女生了个儿子,夭折了。陈女的妹妹亦被庄公宠幸,生了个儿子取名完。完的母亲去世后,庄公让夫人齐女抚养完,并立完为太子。庄公还有个宠妾,生了个儿子名州吁。庄公十八年(前740),州吁长大成人,喜好军事,庄公便派他做军队的将领。卫国的上卿石(què,却)好心进谏庄公说:“妾生的儿子喜好军事,您便让他做将领,祸乱将从此兴起。”庄公不听,二十三年(前735),庄公逝世,太子完立为国君,这就是桓公。



    桓公二年(前733),弟州吁骄奢淫逸,桓公罢黜了他,州吁逃到国外。十三年(前722),郑伯之弟段攻击哥哥,未能取胜,也逃走,州吁请求与他结为友好。十六年(前719),州吁聚集卫国逃亡的人袭击并杀死桓公,州吁自己立为卫国国君。因郑伯之弟段要讨伐郑国,州吁请求宋、陈、蔡共同支持段,三国都答应了这一请求。州吁刚刚即位,因喜好军事、杀死桓公,卫人都厌恶他。石因桓公母亲家在陈国,佯装与州吁友善,卫**队行至郑国国都的郊野,石与陈侯共谋计策,派右宰丑向州吁进献食品,借机在濮击杀州吁,而从邢(xíng,刑)地把桓公弟晋迎回卫国立为国君,这就是宣公。



    宣公七年(前712),鲁人杀害了自己的国君隐公。九年(前710),宋督杀死自己的国君殇公和大夫孔父。十年(前709),晋国曲沃庄伯也杀死了自己的国君哀侯。



    十八年(前701),当初,宣公所宠爱的夫人夷姜生了儿子取名,被立为太子。宣公派右公子教导他。右公子为太子娶齐国美女,美女还未与拜堂成婚,被宣公所见,宣公见齐国女长得漂亮,很喜欢,就自娶此女,而为太子另娶了其他女子。宣公得到齐女后,齐女生了儿子子寿、子朔,宣公派左公子教导他们。太子母亲去世后,宣公正夫人与子朔共同在宣公面前中伤诬陷太子。宣公原本就因自己抢夺太子之妻而讨厌太子,早想把他废掉。等到听说太子的坏话后,怒气冲天,就派太子出使齐国,并暗中命令大盗在边境线上拦截击杀。宣公给太子白旄(máo,毛)使节,告诫边境线上的大盗一见手持白旄使节的人就把他杀掉。太子将要启程前往齐国,子朔的哥哥子寿,即太子的异母弟,深知子朔憎恨太子与君王欲除掉太子之事,就对太子说:“边界上的大盗只要见到太子你手持白旄使节,就会杀死你,太子千万不要去!”太子说:“违背父辈之命保全自己,这绝对不行。”于是毫不犹豫地前往齐国。子寿见太子不听劝告,只好偷取他的白旄使节先于太子驾车赶到边界。大盗见事先的约定应验了,就杀死了他。子寿被杀后,太子又赶到,对大盗说:“应当杀死的是我呀!”大盗于是又杀死太子,回报了宣公。宣公就立子朔为太子。十九年(前709),宣公逝世,太子朔立为国君,这就是惠公。



    左右两公子对子朔立为国君愤愤不平。惠公四年(前696),左右公子因怨恨惠公中伤并谋杀太子而自立之事,便发起动乱,攻打惠公,立太子的弟弟黔牟为国君,惠公逃奔到齐国。



    卫君黔牟八年(前689)时,齐襄公受周天子之命率领各诸侯国共同讨伐卫国,送卫惠公回国,诛杀了左右公子。卫君黔牟逃奔到周,惠公又重登君位。惠公在初立国君后三年(前696)逃亡,八年(前688)后又回归卫国,前后通共十三年。



    二十五年(前675),惠公对周接纳安置黔牟心怀不满,与燕国共同伐周。周惠王逃奔到温,卫、燕共立惠王弟为王。二十九年(前671),郑国又护送惠王回周。三十一年(前669),卫惠公逝世,儿子懿(yì,意)公赤立为国君。



    懿公登位后,喜欢养鹤,挥霍淫乐。九年(前660)时,翟攻伐卫国,卫懿公率军抵御,有些士兵背叛了他。大臣们说:“君王喜好鹤,就派鹤去抗击翟人吧!”于是,翟人侵入卫国,杀死懿公。



    懿公立为国君,百姓大臣心都不服。从懿公父亲惠公朔攻讦谋杀太子自立为国君到懿公,百姓、大臣常想推翻他们,最后,终于灭了惠公的后代而改立黔牟的弟弟昭伯顽的儿子申为国君,他就是卫戴公。



    戴公申于其元年(前660)逝世。齐桓公因卫国多次动乱,便率领诸侯讨伐翟,替卫在楚丘修筑城堡,立戴公弟毁为卫国国君,他就是文公。文公因卫动乱逃奔到齐国,齐人送他回国。



    当初,翟人杀死懿公,卫人怜悯他,想再立被宣公谋害的太子的后代,但的儿子已去世,代替死的子寿又无子。太子有两个同母弟:一个叫黔牟,黔牟曾代替惠公做了八年国君,后又被惠公赶出卫国,另一个叫昭伯。昭伯、黔牟都早已去世,所以卫人又立了昭伯的儿子申为戴公,戴公逝世后,卫人又立他的弟弟毁为文公。



    文公即位伊始,就减轻百姓的赋税,明断犯人的罪行,劳心劳力,和百姓同甘共苦,以此以来赢得民心。



    十六年(前644),晋公子重耳路过卫国,文公没有礼遇重耳。十七年(前643),齐桓公逝世。二十五年(前635)时,文公逝世,儿子成公郑立为国君。



    成公三年(前632)时,晋国为了救宋想向卫借路,成公不答应。晋便改道渡南河救宋。晋国征兵于卫,卫大夫想同意,而成公却拒绝了。大夫元(xuǎn,选)攻打成公,成公逃到了楚国。晋文公重耳为了报以前路过卫国而文公无礼和卫不援救宋国之仇,讨伐了卫国,并把卫国一部分土地分送给宋国。卫成公不得不逃亡到陈。两年后,成公到周天子处请求帮助回国,与晋文公相会。晋派人想用毒酒害死成公,成公贿赂了周王室主持毒杀的人,让他少放些毒药,才免于一死。不久,周王替成公请求晋文公,成公终于被送回卫国,杀死了元,卫君瑕奔逃。七年(前628)时,晋文公逝世。十二年(前623)时,成公朝见晋襄公。十四年(前621)时,秦穆公逝世。二十六年(前609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