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三十三 (第1/3页)

    过了不久,朝廷就把归降的匈奴人分别迁徙到边境五郡原先的边塞以外,但都在河南地区,并按照他们原有的习俗,作为汉王朝的属国。第二年,匈奴侵入右北平、定襄,杀掠汉朝一千多人。



    第二年,汉武帝同诸位将军们商议说:“翕侯赵信替匈奴单于出谋画策,常常认为汉朝军队不能越过沙漠轻易留在那里,现在派大军出击,势必能实现我们的愿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



    元狩四年(前119)春天,武帝命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和转运物资的人跟随其后,而那些敢于奋力战斗和勇于深入的士兵都隶属于骠骑将军。骠骑将军开始要从定襄出兵,迎击单于。后来捕到的匈奴俘虏说单于向东而去,于是就改令骠骑将军从代郡出兵,命令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兵。郎中令李广做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任左将军,主爵都尉赵食其任右将军,平阳侯曹襄任后将军,他们都隶属大将军。大军随即越过沙漠,连人带马共五万骑兵,同骠骑将军等都攻打匈奴的单于。赵信替单于出谋划策说:“汉军已越过沙漠,人困马疲,匈奴可以坐收汉军俘虏了。”于是把他们的辎重全部运到遥远的北方,全把精兵安排在大漠以北等待汉军。正碰上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开出塞外一千多里,看见单于的军队排成阵势等在那里,于是大将军下令让武刚车排成环形营垒,又命五千骑兵纵马奔驰,抵挡匈奴。匈奴也有大约一万骑兵奔驰而来。恰巧太阳将落,刮起大风,沙石打在人们的脸上,两军都无法看见对方,汉军又命左右两翼急驰向前,包抄单于。单于看到汉朝军队很多,而且战士和战马还很强大,若是交战,对匈奴不利。因此,在傍晚时单于就乘着六头骡子拉的车子,同大约几百名壮健的骑兵,径直冲开汉军包围圈,向西北奔驰而去。这时,天已黄昏,汉朝军队和匈奴人相互扭打,杀伤人数大致相同。汉军左校尉捕到匈奴俘虏,说单于在天未黑时已离去,于是汉军就派出轻骑兵连夜追击,大将军的军队也跟随其后。匈奴的兵士四散奔逃。直到天快亮时,汉军已行走二百余里,没有追到单于,却俘获和斩杀敌兵一万多人,于是到达了颜山赵信城,获得匈奴积存的粮食以供军队食用。汉军留住一日而回,把城中剩余的粮食全部烧掉才归来。



    在大将军卫青同单于会战时,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军队从东方的道路进军,因为迷了路,没能如期同卫青同攻单于。直到大将军卫青领兵回到大漠以南时,才遇到前将军和右将军。大将军想派使者回京报告天子,就命令长史去按文书所列罪状审问前将军李广,李广自杀。右将军回到京城,被交给法官,赵食其交了赎金,成为平民百姓。大将军卫青进入边塞,此次总共斩获敌兵一万九千人。



    这时,匈奴的部众失去单于十多天,右谷蠡王听到这消息后,就自己当了单于。单于后来又与他的部众相会合,右谷蠡王就去掉自立的单于之名。



    骠骑将军也率领五万骑兵,所带军需物资也与大将军卫青的相同,但却没有副将。他就任用李敢等人做大校,充当副将,从代郡、右北平出兵一千余里,遇上左贤王的军队,他们斩获敌兵的功劳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将军卫青。出征的大军全部归来时,武帝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军队出征,又亲自率领所俘虏的匈奴士兵,携带少量军需物资,越过大沙漠,渡河捕获单于近臣章渠,诛杀匈奴小王比车耆转而攻击匈奴左大将,斩杀敌将,夺取其军旗和战鼓。翻越离侯山,渡过弓闾河,捕获匈奴屯头王和韩王等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然后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并且登上高山以望大沙漠。共捕获俘虏和杀敌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汉军大概减损十分之三。他们从敌人那里取得粮食,所以能够远行到极远的地方而没有断绝军粮。划定五千八百户增封骠骑将军霍去病。”右北平太守路博德隶属于骠骑将军,与骠骑将军在与城会师,没有错过日期,跟随骠骑将军到达余山,俘虏和斩杀匈奴二千七百人,划定一千六百户封路博德为符离侯。北地都尉邢山随骠骑将军捕获匈奴小王,划定一千二百户封邢山为义阳侯。从前投降汉朝的匈奴因淳王复陆支、楼专王伊即皆随骠骑将军攻匈奴有功,划定一千三百户封复陆支为壮侯,划定一千八百户封伊即为众利侯。从骠侯赵破奴、昌武侯赵安稽都跟随骠骑将军打匈奴有功,各增封三百户。校尉李敢夺取了敌军的军旗战鼓,封为关内侯,赐食邑二百户。校尉徐自为被授予大庶长的爵位。另外骠骑将军霍去病属下的小吏士卒当官和受赏的人很多。而大将军卫青没能得到加封,军中的官员和士卒没有被封侯的。



    当卫青和霍去病所率领的两支大军出塞时,曾在边塞阅兵,当时官府和私人马匹共十四万匹,而他们重回塞内时,所剩战马不满三万匹。于是朝廷增置大司马官位,大将军和骠骑将军都当了大司马。而且定下法令,让骠骑将军的官阶和俸禄同大将军相等。从此以后,大将军卫青的权势日日减退,而骠骑将军一天比一天显贵。大将军的老友和门客多半离开了他,而去奉事骠骑将军,这些人常常因此而得到官爵,只有任安不肯这样做。



    骠骑将军为人寡言少语,不泄露别人说的话,有气魄,敢做敢为。武帝曾想教他孙子和吴起的兵法,他回答说:“战争只看方针策略如何就够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武帝为他修盖府第,让骠骑将军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无心考虑私家的事情。”从此以后,武帝更加重用和喜爱骠骑将军霍去病。但是,霍去病从少年时代起,就在宫中侍候皇帝,得到显贵,却不知体恤士卒。他出兵打仗时,天子派遣太官赠送他几十车食物,待他回来时,辎重车上丢弃了许多剩余的米和肉,而他的士卒还有忍饥挨饿的。他在塞外打仗时,士卒缺粮,有的人饿得站不起来,而骠骑将军还在画定球场,踢球游戏。他做的事多半如此。大将军卫青的为人却是仁爱善良,有退让的精神,以宽和柔顺取悦皇上,但是天下之人没有称赞他的。



    骠骑将军自元狩四年(前119)出击匈奴以后三年,即元狩六年(前117)就去世了。武帝对他的死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给他命名谥号,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称他为景桓侯。霍去病的儿子嬗接替了冠军侯的爵位。霍嬗年令小,表字叫子侯,皇上喜爱他,希望长大后任命他为将军。过了六年,即元封元年,霍嬗死去,皇上封赐他哀侯的谥号。他没有儿子,因而后代断绝了,封国被废除。



    自从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的长子宜春侯卫伉因犯法而失掉侯爵。五年以后,卫伉的两个弟弟阴安侯卫不疑和发干侯卫登,都因为犯了助祭金成色不足和分量不够的罪而失掉侯爵。失掉侯爵后二年,冠军侯的封国被废除。这以后四年,大将军卫青死去,朝廷加封他的谥号是烈侯。卫青儿子卫伉接替爵位作长平侯。



    自从大将军围攻匈奴单于之后十四年就死去了,这期间没有再攻打匈奴的原因,是因为汉朝马匹少,而且正在讨伐南方的东越和南越,讨伐东方的朝鲜,攻击羌人和西南夷,因此长时间没有讨伐匈奴。



    因为大将军卫青娶了平阳公主的原因,所以长平侯卫伉才能接替侯爵。但是六年后,他又因犯法而失掉侯爵。



    下面是两位大将军及其诸位副将的名单:



    总计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共有七次,斩获敌兵五万余人。他同单于交战一次,收复河南地区,于是设置了朔方郡,两次增封,共受封一万一千八百户。他的三个儿子都被封侯,每人受封一千三百户。卫家受封的户数合并起来,共有一万五千七百户。卫青的校尉副将因为跟随卫青有功而被封侯的共有九个人,他的副将及校尉已经当了将军的共十四人。当副将的有位李广,自有传记。其他没有传的有:



    将军公孙贺。他是义渠人,他的祖先是匈奴奴人。公孙贺的父亲浑邪,汉景帝时代被封为平曲侯,因为犯法而失掉侯爵。公孙贺在汉武帝当太子时做舍人。汉武帝即位八年,公孙贺以太仆身份做了轻车将军,驻军在马邑。过了四年,公孙贺以轻车将军的身份从云中出发攻打匈奴。又过了五年,公孙贺以骑将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打匈奴有功,被封为南侯。过了一年,公孙贺以左将军的身份两次跟随大将军从定襄出兵打匈奴,没有功劳。过了四年,因为犯了助祭金成色不足和分量不够的罪而失掉侯爵。过了八年,以浮沮将军的身份从五原出兵,远征两千余里打匈奴,没有功劳。过了八年,以太仆的身份出任丞相,受封葛绎侯。公孙贺七次当将军,出击匈奴没有建立大功,而两次被封侯,当了丞相。后来因儿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又搞巫蛊之事,被灭族,没有留下后代。



    将军李息是郁郅人。他曾经服事过汉景帝,到汉武帝即位八年时,当了材官将军,驻军在马邑。过了六年,他当了将军,从代郡出兵打匈奴。过了三年,李息当了将军,跟随大将军从朔方出兵打匈奴。都没有功劳。李息共三次当将军,后来他常常担任大行之职。



    将军公孙敖是义渠人。最初以郎官身份服事汉武帝。汉武帝即位十二年,他当了骑将军,从代郡出兵打匈奴,损失了七千士兵,被判为死刑,他交了赎金,成了平民百姓。过了五年,他以校尉身份跟随大将军打匈奴有功,被封为合骑侯。过了一年,以中将军身份随大将军两次从定襄出兵打匈奴,没有功劳。过了二年,他以将军身份从北地出兵,延误了同骠骑将军约定的时间,被判死刑,交了赎金,成为平民百姓。过了二年,他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打匈奴,没有战功。过了十四年,他以因将军的身份负责修筑受降城。七年后,他又以因将军的身份再次出兵打匈奴,进军到余吾,因为损失士卒多,被交付法官,判处死刑,他却诈称已死,逃亡到民间五六年。后来,这件事被发觉了,又逮捕了他。因他妻子搞巫蛊事件,他的全家都被杀死。他共当过四次将军,出击匈奴,一次被封侯。



    将军李沮是云中人,曾服侍汉景帝。汉武帝即位十七年时,他以左内史的身份当了强弩将军。一年后,他又当了强弩将军。



    将军李蔡是成纪人,服事过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曾以轻车将军身份跟随大将军打匈奴有功,被封为乐安侯。以后当了丞相,因犯法而被杀。



    将军张次公是河车人,曾以校尉身份随从卫青将军打匈奴有功,封为岸头侯。后来王太后死去,他当了将军,驻守在北军的军部所在地。过了一年,他当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打匈奴。他两次当将军,因犯法而失掉侯爵。张次公的父亲张隆,是驾驭轻便战车的勇敢射手。因为他善于射箭,汉景帝就喜欢和亲近他。



    将军苏建是杜陵人,以校尉身份跟随卫青将军打匈奴,因为有战功而被封为平陵侯,并且以将军身份负责修筑朔方城。过了四年,他当游击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从朔方出兵打匈奴。过了一年,他以右将军的身份再次随大将军从定襄出兵打匈奴,结果翕侯叛逃匈奴,大军蒙受了损失,他被判为死刑,交出赎金,成为平民百姓。这之后,他当了代郡太守。他死后,坟墓在大犹乡。



    将军赵信,以匈奴相国的身份投降汉朝,当了翕侯。汉武帝即位十七年,赵信当了前将军,同匈奴单于打仗,失败后投降了匈奴。



    将军张骞,以使者的身份出访大夏,回来后当了校尉。他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有功,被封为博望侯。过了三年,他当了将军,从右北平出击匈奴,因为误了约定的军期,被判处死刑,他交了赎罪金,成为平民百姓。这以后,他做为使者出使乌孙,后来又当了大行,便死去了。他的坟墓在汉中。



    将军赵食其是人。汉武帝即位二十二年,他以主爵都尉的身份当了右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兵打匈奴,因为迷了路延误了军期,被判处死刑,他交了赎罪金,成为平民百姓。



    将军曹襄,以平阳侯的身份当了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兵打匈奴。曹襄是曹参的孙子。



    将军韩说是弓高侯韩颓当的庶出孙子。他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打匈奴有功,被封为龙侯,后因犯了助祭金成色不足分量不够的罪行而失掉侯爵。元鼎六年(前111),韩说以待诏的身份做了横海将军,领兵攻打东越有功,被封为按道侯。在太初三年(前102),他当了游击将军,驻军在五原以外的一些城堡。后来,他当了光禄勋,因为到太子宫挖掘巫蛊罪证,被卫太子杀死。



    将军郭昌是云中人。他以校尉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打匈奴。元封四年(前107),他以太中大夫的身份当了拔胡将军,驻军朔方。回来以后,他领兵去攻打昆明,没有功劳,被收回官印罢了官。



    将军荀彘是太原郡广武人。他以善于驾车的本领求见皇上,被任命为侍中,又当了校尉,屡次随从大将军卫青打匈奴。在元封三年(前108)时,他当了左将军,领兵攻打朝鲜,没有功劳。因为捕楼船将军杨仆犯了罪,他被处死。



    总计骠骑将军霍去病共六次出击匈奴,其中四次出击是以将军的身份,共斩获匈奴兵士十一万多人。待浑邪王率几百万人投降后,于是开拓了河西和酒泉等地,使西部地区匈奴侵扰的活动愈益减少。他被四次加封,共食邑一万五千一百户。他的校尉因有功被封侯的共有六人,以后成为将军的有两人。



    将军路博德是平州人。他以右北平太守的身份跟随骠骑将军打匈奴有功,被封为符离侯。骠骑将军霍去病死后,路博德以卫尉的身份当了伏波将军,讨伐并打败南越,朝廷给予加封。这以后他因犯法而失掉侯爵。后来,他当了强弩都尉,驻军居延,直到死去。



    将军赵破奴原来是九原人,曾经逃到匈奴,后来又回归汉朝,当了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司马。他领兵从北地出击匈奴,时常有功军,被封为从骠侯。后来他犯了助祭金成色不足分量不够的罪行而失掉侯爵。一年后,他当了匈河将军,攻打匈奴直到匈河水,没有战功。过了两年,他攻打并俘虏了楼兰王,又被封为浞野侯。六年后,他当了浚稽将军,率领两万骑兵攻打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同他交战,用八万骑兵围困了赵破奴,赵破奴被敌人所活捉,他的军队全部覆灭。他在匈奴住了十年,又同他的长子安国逃回汉朝。后来,他因为犯了巫蛊罪,被灭族。



    自从卫氏兴起,大将军卫青首先被封侯,后来他的子孙有五人被封侯。总共经历了二十四年,而五个侯爵全被剥夺,卫氏没有人再被封侯。



    太史公说:苏建曾对我说:“我曾经责备大将军卫青极尊贵,而全国的贤士大夫却不称赞他,希望将军能够效法古代那些招选贤人的名将,努力去做吧。大将军拒绝说:‘自从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厚待宾客,天下之人常切齿痛恨。那亲近和安抚士大夫,招选贤才,废除不肖者的事,是国君的权柄。当大臣的只须遵守法度干好本职的工作,何必参与招选贤士的事呢?’”骠骑将军霍去病也仿效这种想法,他们当将军的做法就是这样。



    平津侯主父列传(返回目录)



    【说明】本文是公孙弘和主父偃的合传,并附录了徐乐、严安的两篇奏疏。至于篇末的王元后的诏书和班固的赞语,皆为后人所加,非司马迁原文。



    传中记述了平津侯公孙弘以布衣而封侯,官至丞相,位列三公的经历,肯定了他官高戒奢,躬行节俭,倡导儒学,有益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功绩;也肯定了他谏止征伐匈奴和罢通西南夷,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指斥了他曲学阿世,“为人意忌”等缺失。



    传中也记述了主父偃与徐乐、严安谏止征胡及通西南夷之事,表现了他们反对穷兵黩武,重视民间疾苦的思想;特别记述了主父偃“诸侯得推恩分子弟”的主张,这是名为推恩,实则削藩,打击诸侯势力的极好主张,对于加强和维护汉代中央集权制的统治有重要意义。传中虽对主父偃骄横之势有所讽刺,但对他的不幸也表示同情,特别是对当时的世态炎凉深有感慨,寓含着司马迁自己的身世之感。



    此文把公孙弘和主父偃这样两个虽有共同的政治态度,但却是冤家对头的人,放到同一传中加以记述,更能看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传文中插入徐乐和严安的奏疏,因其思想与主父偃和公孙弘的思想一致,因而并不感到游离,相反却起到强化主旨的作用,显示了司马迁谋篇布局的缜密性和处理材料的灵活性,给后世写史者以启发。



    本传选材主要集中在如何对待匈奴和西南夷的问题上,中心突出,有利于表现主题。另外本文记事简约,前后照应紧凑。特别是论说的内容多以奏疏形式出现,使叙论相间,浑融交错,既突出了史实,又很好地阐明了司马迁的观点。“太史公曰”一段,作者以“悲夫”二字收束全文,增强了文章的感**彩和艺术效果。



    丞相公孙弘是齐地川国薛县的人,表字叫季。他年轻时当过薛县的监狱官员,因为犯了罪,被免官。他家里穷,只得到海边去放猪。直到四十多岁时,才学习《春秋》及各家解释《春秋》的著作。他奉养后母孝顺而谨慎。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天子刚即位,就招选贤良文学之士。这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报告情况,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发怒,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就借有病为名,免官归家。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皇帝下诏书,征召文学,川国又推荐公孙弘。公孙弘向国人推让拒绝说:“我已经西去京城接受皇帝的任命,因为无能而罢官归来。希望改变推举的人选。”国人却坚决推举公孙弘,公孙弘就到了太常那里。太常让所征召的一百多个儒士分别对策,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按等次被排在最后边。全部对策文章被送到皇帝那里,武帝把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提拔为第一。公孙弘被召去进见皇帝,武帝见他相貌非常漂亮,封他为博士。这时,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帝命公孙弘前去视察。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皇上没采纳他的意见。



    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闻广博,经常说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后母死了,他守丧三年。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于是皇上观察他,发现他的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在两年之内,他便官至左内史。公孙弘向皇帝奏明事情,有时不被采纳,也不在朝廷加以辩白。他曾经和主爵尉汲黯请求皇上分别召见,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他所说的事情都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显贵起来。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齐地之人多半都欺诈而无真情,他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全都违背了,不忠诚。”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皇上身边的受宠之臣每每诋毁公孙弘,但皇上却越发厚待公孙弘。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张欧被免官,皇上用公孙弘当御史大夫。这时,汉朝正在开通西南夷,东边设置沧海郡,北边修建朔方郡城。公孙弘屡次劝谏皇上,认为这些做法是使中国疲惫不堪而去经营那些无用的地方,希望停做这些事情。于是,武帝就让朱买臣等以设置朔方郡的有利情况来诘难公孙弘。朱买臣等提出十个问题,公孙弘一个也答不上来。公孙弘便道歉说:“我是山东的鄙陋之人,不知筑朔郡有这些好处,希望停做通西南夷和置沧海郡的事,集中力量经营朔方郡城。”皇上就答应了。



    汲黯说:“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但却盖布被,这是欺诈。”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有这样的事。九卿中与我好的人没有超过汲黯的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诘难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我有三公的高贵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