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琴声传情

    第八章 琴声传情 (第2/3页)

>

    红娘道:“老夫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相信红娘,就让红娘去;不相信红娘,就另请高明。”



    老夫人一想现在实在找不到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让她去试试也好。说道:“红娘,你去要好言相劝,一定要让张先生留下来!”



    红娘道:“老夫人请放心,红娘一定像请他来喝喜酒那样,把穷酸留下来。”说着,就信心十足地前往西厢。



    其时,张生已等得脚麻眼跳,极不耐烦了。今见红娘到来,如获至宝,迎上前去,说道:“啊,红娘姐姐,怎么现在才来?等煞小生了!”



    红娘道:“都是为了你啊!”



    张生道:“此话怎讲?”



    红娘道:“红娘从你这里回去以后,就到小姐楼上,把相公一定要走的消息告诉了小姐。”



    张生问道:“小姐听了如何呢?”



    红娘道:“小姐听了,很是悲伤,她要红娘转告你,她说你受了莫大委屈,火气大也是难免的。虽然母亲赖掉婚姻,奴家却因佛殿许婚,天神作证,永不变心。”



    张生哭着说道:“啊,我的贤小姐呵!”



    红娘道:“小姐听说相公要走,悲伤得心都碎了,言说从此天各一方,永无相见之日。如果相公能留下来,或许还有一线希望。相公,小姐对你如此多情,你难道能硬得下心肠抛她而去吗?”



    张生道:“红娘姐姐,小生不走了。小生如走,对不起我家小姐,小生决意不走了。”



    红娘道:“这还差不多!”



    张生道:“红娘姐姐,真的是小姐留我的?”



    红娘道:“那还有假!”



    张生道:“红娘姐姐,请你转告小姐,小生要见她一面,请她今晚到西厢来。”



    红娘一听,吓了一跳,小姐现在还不知你要走哩,再说你这种要求目前也办不到,说道:“那可不行!”



    张生道:“那就是你红娘姐姐哄我的。琴童,收拾行装,准备走路。”



    红娘见了,又急又恼,说道:“相公要走,关我红娘什么事?可是你辜负了小姐一片心。你枉自读书明理,也不替人家设身处地地想想。小姐是堂堂相国千金,能那么随便来你西厢吗?即使要见,也得事先看准机会,约好时间。你和小姐虽然已有佛殿许婚之约,可是现在已被老夫人赖掉了,所以你们的相会是私会,能要来就来吗?你这个读书人,把书读到脊梁上去了!”张生一听,是不错,说道:“红娘姐姐说的有理,小生错了,还请姐姐设法成全。”



    红娘道:“相公你不要慌,心慌吃不得热粥。让红娘想一条计策出来。”张生说道:“红娘姐姐有妙计,小生当筑坛拜将。”



    红娘在书房东看看,西望望,见墙上挂了一张七弦古琴。这张琴名焦尾琴,是东汉末年蔡邕蔡伯喈所制,他有一次出游,见有人用桐木煮饭,那根桐木爆裂的声音很美,是优良琴材,就买了下来,命琴工制作,由于尾巴上烧焦了,故名焦尾。后来辗转流传,到了张生父亲手里,传给了张生,是张生最心爱之物。红娘见后,计策来了。说道:“相公,你谅必会弹琴吧?”张生受过当代著名琴师指点传授,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的琴手,平常对自己的琴艺颇为自负。说道:“小生对琴道颇有研究,不知红娘姐姐所问何意。”



    红娘道:“我家小姐特别爱好弹琴,三天以后,等月上西厢之时,我让小姐出来拜月,你就在墙外弹琴,要弹得动听,最好在琴声中诉说你的心愿。小姐是个知音,一定会听懂的。”



    张生道:“隔了一道粉墙,我又瞧不见,怎么能知道小姐已经到花园了。”红娘道:“你听我咳嗽为号,那时就是小姐已到,你就动手操琴。”



    张生道:“小生好久没有操琴了,弹起来未免手生,不大好听。”



    红娘道:“还有三天时间,你可以先练一练,再说你和小姐是夫妻,弹给自己人听,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把你的心意弹进去。”



    张生道:“多谢红娘姐姐指点。”



    红娘道:“那么相公是留下来不走了?”



    张生道:“小生不走了,就是老夫人来赶,小生也不走了。”



    红娘道:“既然不走,红娘告辞,要去复命了。”红娘不说明向谁复命,就是不让张生知道她是奉老夫人之命来挽留的,只认为是小姐的意思,否则,这书呆子又要发呆劲。



    张生现在对红娘是感激涕零,为了他的事,关心同情,不辞劳苦地奔波,她是张生的大恩人,只有她才能安慰张生那颗破碎的心,今后的希望也都寄托在她身上,所以希望她能多留一会儿,再诉诉衷肠。说道:“红娘姐姐,再稍坐片刻,陪小生叙话。”



    红娘道:“不啦,小姐在楼上不知如何着急哩!我要赶快给小姐一个回音呢。”



    张生道:“是是是,我也真被气昏了,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把我家小姐给急坏了,小生罪莫大焉。红娘姐姐,快去快去!快去安慰我家小姐,告诉她,张珙不和小姐成为连理,决不离开此地,赶我也不走。”



    红娘也觉得好笑,一会儿留,一会儿又急着催她走,心想,相公对小姐实在痴情,我红娘再不帮忙,真要送了他的性命。说道:“相公,红娘走了,一定把你的话传给小姐,你就安心住在这里,等待好消息吧。”说罢,辞别了张生,去向老夫人复命。一路上想想,张生和小姐也真可怜,好好的一对美满夫妻,硬生生被老夫人拆散,心里一股不平之气涌上来。你老夫人赖婚,我红娘偏不让你赖掉。不过事成之后,总不能偷偷摸摸一辈子,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事情终有一天要败露的,到那时,我红娘要吃不了兜着走,一顿家法板子是逃不了的。但我红娘不怕,受点皮肉之苦算不了什么,总不会杀我的头吧!谁叫你老夫人做出这种忘恩负义、伤天害理的事来,我没有做错,我是伸张正义,一定要把小姐和张生撮合成。好了,不去想它,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一路过来,到了内堂。老夫人正在坐等,她见红娘去了好一会儿还不回来,心里有些着慌,不要这小丫头也不顶事,那事情就难办了。戏是演了,收场却难,弄得这位诡计多端的老夫人束手无策。正在为难之时,红娘进来了,她似乎心头一松,忙问道:“红娘,那张生如何了?”



    红娘想,你不是个东西,先吓唬你一下,说道:“老夫人,真是一言难尽!这种穷酸,脾气固执得九牛拉不回,他一定要走,一定要出去宣扬老夫人的功德,说是那个叫作揭帖的都已写好了,只要去散发就是。”



    老夫人一听,急出了一身冷汗,说道:“唉!这便如何是好!这便如何是好!”



    红娘见老夫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心中暗喜,接着说道:“老夫人请宽心,后来给红娘左说右说,好话说了几箩筐,总算把张相公给留下来了。现在他不走了。”



    老夫人听了,不觉轻舒了一口气,周身忽然通泰起来,说话也精神了。



    心想,幸亏派了红娘去,才办成了这件至关重要的大事,我平常总算没有白疼她,说道:“红娘,你干得很好,有赏。”



    红娘道:“谢老夫人赏赐。”



    老夫人这才想起自己的女儿哭着独自回楼,不知怎么样了,就对红娘道:“红娘,速回妆楼侍候小姐!”



    红娘想,你不叫我,我也要去的,不知小姐哭得怎么样了。说道:“是,红娘去了。”说罢,转身急匆匆回楼。



    再说莺莺小姐,回妆楼以后,伏在绣花枕头上伤心地抽咽起来,心想一天好事,霎时烟消云散,我莺莺为什么这般命苦,眼睁睁被弄掉了一位如意郎君。硬要中表联姻,让我嫁个蠢牛,还不如被强盗抢去,死了的干净。现在张郎不知怎样了,推测母亲的心思,婚已赖掉了,接下去顺理成章的是下逐客令,把张生赶出我家。狠心的老娘呵!你忘恩负义到了这种地步,做女儿的都替你害臊。张郎一走之后,从此天各一方,永世难以相见了。想到此处,不禁放声痛哭。



    红娘来到楼上,一进内房,见小姐哭得泪人儿似的,心中凄然,忙安慰道:“小姐不用悲伤,不要哭坏了身体。张相公本来一气之下,要离开西厢,现在被红娘留下来了。”



    小姐听了,更加悲伤。红娘说张郎本来要负气而走,这原是意料中的事,自己要走,可见张郎是有骨气的,否则,你不走,我母亲也会下逐客令的。现在被红娘留下来了,可留下又有什么用呢,婚约已经被母亲赖掉了,又不得见面,空自咫尺相思,增加痛苦。不过小姐觉得奇怪,红娘怎么会有这个权力留下张郎?就问道:“红娘,你是如何留下张相公的?老夫人同意吗?”红娘笑笑说道:“老夫人不但同意,而且是红娘奉了老夫人之命去挽留的。”就把老夫人如何派老总管先去挽留也没有留住,只好派了——她不说毛遂自荐——我红娘去,才把张相公留下,前前后后说了一通。



    小姐又问道:“奇呀!我母亲怎么会不下逐客令,反而要挽留张相公呢?”红娘道:“小姐你可不懂了。老夫人是怕‘人言可畏’,怕张相公出去以后,把老夫人的赖婚功德到处宣扬,那时崔家的脸面何存?”



    小姐一听,恍然大悟,心想,母亲呀母亲,你真是老谋深算!小姐哪里知道这个老谋深算是上了红娘的当。说道:“原来如此!”红娘又劝慰道:“小姐,你现在悲伤也没有用。只要张相公肯留下来,事情还有挽回的希望。说不定过些日子,老夫人一朝醒悟,又成全你们,也说不定。”



    小姐一想也只好如此,就收住了眼泪。



    再说张生,打从红娘走后,就对琴童道:“琴童,把行装打开!”



    琴童道:“相公不走了?”



    张生道:“是的,不走了!”



    琴童道:“相公,你说话算数不算数?不要打开了又想走,光折腾我琴童。”



    张生道:“哪有不算数之理,不走就是不走!”



    琴童道:“不要三婶婶嫁人心不定!”



    张生道:“我是相公,不是什么三婶婶,有什么心不定的?你放心打开行装,按原来的安排好了。本相公不和小姐结为连理,永远不离此地!”琴童道:“对!相公,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英雄本色。琴童不得红娘,也陪着相公,永远不离此地!”



    张生道:“不必多言,把瑶琴拿下给我!”



    琴童道:“相公,你倒还有心思弹琴。”



    张生道:“你哪里知晓,这是我相公请的大媒啊!小心与我拿过来!”



    琴童道:“相公别开玩笑了,我琴童的琴乃是个大活人,做做媒人还可以凑合凑合;瑶琴的琴,它是死东西,又不会开口,媒人全靠一张嘴,瑶琴能当媒人吗?”



    张生道:”这个你就不懂了。瑶琴比你还会说话哩。”



    琴童道:“我不信,相公,你现在就叫它说两句给我听听。”



    张生道:“现在不行,就是说了你也听不懂,你又不是知音。”说青,张生褪下琴囊,双手一理琴弦,发出了铮■之声。他退后了一步,对着瑶琴一揖到地,说道:“瑶琴啊!小生和足下湖海飘零,相随数年,形影不离,结交不为不深。这次一场大功,都要拜托你这冰弦之上了。务请足下秉上天好生之德,君子成人之美,相助小生一臂之力,事成之后,定备三牲祭品相谢。”通陈一番以后,就坐在琴桌前,先熟习一下指法。



    一晃三天已过,正是七月十四日,明日是中元节,寺内有盂兰盆会,少不得有善男信女前来烧香礼佛,这一切都在寺内,与崔府无涉。今天虽然未到十五,月相还不大圆,但亦不减其明亮皎洁。张生早早吃过晚饭,坐着调息。等到月上西厢,就叫琴童道:“琴童,快把墙上瑶琴拿下来。”



    琴童道:“相公,刚吃过晚饭,不要弹了,休息休息吧!”



    张生道:“休得多言,抱了瑶琴,跟我来!”



    琴童道:“做什么?”



    张生道:“不用多问,跟我走就是了。”



    琴童只好抱了瑶琴,拿了香炉,跟在张生身后。张生到了院内,走近靠东楼的一座假山,登上假山,向隔墙园内一望,只见一片月光,静悄悄的没有半个人影,心想来得太早了。见身旁有一张平整的石凳,原是休息闲坐用的,今晚正好可当作琴桌。张生道:”琴童,把瑶琴放在此处。”



    琴童先安妥香炉,放下瑶琴,褪去琴囊,点上篆香,一切准备妥当。



    张生又对着瑶琴说道:“琴兄啊!今晚全仰仗老兄了!”琴童在一侧听到,不禁“扑哧”一笑,说道:“相公,琴童不敢,当么能当得起相公的兄氏呢?”



    张生瞪了他一眼说道:“狗才,放肆!相公是叫瑶琴,又不是叫你!”



    琴童道:“相公别生气,琴童弄错了。相公就弹起来吧。



    张生道:“时光还早,再等片刻。”其实他是在等红娘的信号。红娘虽然向张生许诺拉小姐来月下听琴,可是并未向小姐吐露,她知道小姐的脾气,尽管想张生想得快要生病,却始终压住了喷薄的情感,像在内堂赖婚时那样的哭泣,已算是出格的了。现在平静了三天,说不定又要恢复老样子,事先跟她说了,又要顾忌这,考虑那,前怕狼后怕虎,难为情不敢去。现在约期已到,怎么能让小姐到后花园去,只有让她去烧香拜月。于是说道:“小姐,今晚的月色真好,去烧香拜月吧。”



    小姐抬头望了望楼窗外,只见天上是万里晴空,一丝云彩也没有,白银盘似的月亮,刚刚从墙头探出半个脸儿。地下一阵阵的微风,吹动了坠落的花瓣,乱纷纷拥向庭阶。外面的景色甚佳,可是谁能了解我有一千种的生离之恨,一万种的寂寞忧愁。娘啊!/2283/index.htm



    《诗经》上说过“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你老人家就是这样的有始无终,弄得张郎做了一个影儿里的情郎,我做了一个画图里的爱人。到如今只落得心里痴想,嘴里叨念,梦里相逢。前日里,满以为我娘大开东阁,像公孙宏那样接纳贤士,如何的烹龙炮凤,备了丰盛的酒筵,让我“翠袖殷勤捧玉钟”,去学那孟光举案齐眉敬夫君。哪知道我这位当主人的老娘情太重了,却让我妹妹叫哥哥,就此把夫妻的姻缘一语断送。小姐想到此处,叹了一口气,说道:“事已无成,烧香有何用?月亮啊!你倒是团圆了,我可怎么办呢?从今以后,再也不烧香拜月了!”



    红娘听了,心中一急,什么?不烧香了!小姐啊小姐,换了别的日子不烧香,我管不着,今天你不烧香,隔墙那位弹琴先生叫我怎么交代?今天非要拉你去烧香不可。于是说道:“小姐,这拜月之香你是不能不烧的。”小姐道:“为什么?”



    红娘道:“小姐,你每次烧香有几炷,许愿有几个?”



    小姐道:“有三炷香,三个愿。”



    红娘道:“第一炷香祝愿些什么?”



    小姐道:“祝愿化去先人,早升天界!”



    红娘道:“对,老相爷之孝刚除服不久,是否已经走到了天界,还不清楚,所以小姐你还得要祝愿下去。”



    小姐道:“先父早已登了天界,不管女儿了,不用再祝。”



    红娘一想也对,中表联姻尽管全是老夫人一人之力,你相爷不该凑上个临终遗命,现在小姐找到了一个如意郎君,你也不显些灵圣给老夫人,任凭她胡作非为赖婚,可见你确是到了天界,迢迢相隔,不用祝了。遂道:“那第二炷香呢?”



    小姐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