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卷十 (第2/3页)

告归》“放艇有人春载酒,打门无吏夜催租。”《石乌山庄》“失路又成三岁别,卖文何补一家贫。”《次德尹韵》“饱经世味贪归路,老傍时名狎少年。”《送友》“帘阁日长棋算劫,荷阴人去鹤看船。”“同来我亦辞巢燕,暂止人犹爱屋乌。”《黄晦木至都》“南北岂堪频送别,去留等是未还家。”《送声山侄之湖口》“来参讲幄三千士,及听声华四十年。”《上大司成徐村》“寿母有诗存《鲁颂》,世家无例阙班书。”《曲阜颜母寿诗》“旧家春燕乌衣巷,故国秋风覆盎门。”《武陵杨长苍赠别》“即论世道宁无补,欲报君恩况有期。”《送杨少司马终养南归》“花气清如初过雨,树阴浓爱未经霜。”《寄园纪游》“可怜半世为兄弟,两度相逢在路歧。”《喜德尹弟至都》“金瓯社稷销兵里,玉斧关河聚米前。”“赞皇世业《平泉记》,枢密新堂《书锦》诗。”《寿梁大司马》“莫问生涯流转迹,贱贫何事不曾经。”《遇钱田间于都下》“残冰裂石颓兼岸,春水如油滑上篙。”《氵郭县晚泊》“欢场易醒繁华梦,贫女羞簪富贵花。”《闻同人登科有寄》“宦情自领升沉外,物望同归进退间。”《翁大司空请假还山》“馀生削迹谁知己,往事伤心我负公。”《哭朱大司空》“风露一天人拥被,橹枝摇梦过春江。”《渡扬子江》“到岸帆樯烟幕幕,隔河帘阁雨。”《齐门夜泊》“老饕不要园官送,直拟从君攫画归。”《题陆汉标墨菜图》“湖海尚疑豪气在,姓名翻藉布衣传。”《刘改之墓》“人间尚有君怜我,每过南湖作小留。”《别徐淮江》“岂知地少€多处,别有橙黄橘绿天。”《渡太湖至东山》“放眼不知何处尽,置身直觉此峰高。”《登莫峰》“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赠钱田间》“招隐莫分山大小,卜居难定东西。”《朱鸿雪移居诗》“颓唐老境诗无格,汗漫游踪累有家。



    “《衰至》“菰蒲深处一枝橹,摇入渔人梦里来。”《舟晓》“桂树丛荒招隐伴,杨花风堕倦游人。”《和友人韵》“两家前辈多凋谢,又对儿孙感白头。”《竹溪书屋》“四海平交无行辈,两朝轶事有文章。”“语杂诙谐皆典故,老传着述岂初心。”《赠钱田间》“青山绕屋无修行,红袖当炉有杏花。”《枞阳旅店》“怜他性命如针细,也与官家办税钱。”《鱼苗船》“群入家鸡终不乱,飞随野鹤便能高。”《锦鸡》“枯比老僧初入定,轻如羽客乍登仙。谁云解脱非生理,始信飞鸣是后天。”《蝉蜕》“气蒸远水浮天动,血染残霞照夜明。”《秋暑》“秋阴非雨亦非雾,岚气似烟还似€。”《金竹坪》“阴森前后三重殿,突兀西南五老峰。”《白鹿洞》“有此别离成我老,无多才调感君怜。”《别朱恒斋》“同是庚寅吾独老,始怜衣上十年尘。”《题陈扬言小照》“战后河山非故国,记中花木尚《平泉》。”《瞿相国春晖园》“菰蒲放鸭空滩雨,杨柳骑牛浦烟。”《渌水亭》“莫认园丁作园主,种花人是卖花人。”《丰台》“残荷落瓣鱼鳞活,高柳飘丝鹭顶凉。”《青龙桥》“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玉泉山》“青旗卖酒竿竿影,红袖骑驴幅幅纱。



    “《清苑道中》“雨雪暗侵摇落候,冰霜偏老别离人。”《送弟德尹》“自编永叔《归田录》,谁上何蕃伏阙书?”《送座主徐公南归》“国门他日曾悬价,驵僧何人敢卖官?”《门神诗》“亭台纵好须贤主,子弟多才必世家。”《李文众家园》“柳绵渡港船船雪,麦浪翻田岸岸风。”《闸河》“忽飞瀑布帘垂地,旋滴珍珠酒压槽。”《阻<片>》“故道视同瓯脱地,小儿争唱复陂谣。”《新河》“春事无如三月好,人情特去一官难。”《和徐大司寇修禊诗》“读书已悔生涯误,还望孤儿读父书。”《哭王载安》“介山客到茶如雪,箬水船移酒似淮。”“烟波野渡初回桌,灯火河房半卷帘。”《游碧浪湖》“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宝婺楼》“敢援齐相狐裘例,尚可随身十五年。”“家贫旧物无多在,不忍吹毛更索疵。”《敝裘》“向风嘶马程程北,背雪飞鸿片片南。”《扬州早发》“三年刻楮将安用?一技雕壮不为。”《示揆恺功》“眼空江表衣冠族,摇笔犹能杀腐儒。”“乱馀宾客搜亡命,赦后英雄耻故乡。随身一掬澜翻泪,不哭穷途哭战场。”《读白耷山人诗》“巧穿针孔玲珑影,吹透冰肌绰约风。”“射角星芒殊ㄦㄦ,照人风骨自棱棱。”《料丝灯》“倒箧易偿邻叟值,顾名原合腐儒餐。”“浑忘肉食聊名俭,偶佐村沽亦足豪。”《豆腐》“十年失计仍为客,一醉无名特借花。”《同人看杏花》“翠幕€遮天四角,红灯人在树中央。”《陆澹成招饮丁香花下》“共传清节胡威绢,自有家风赵琴。”《送赵二闻分巡兖东》“画师正恐妨鱼乐,不着飞来白鹭鸾。”《题画扇》“舆图西汉中山国,恩泽先朝外戚侯。”《新乐县有感》“贫儿好作游仙梦,怪事偏传小说家。”《邯郸县吕翁祠》“天垂旷野名都壮,地入中原战垒多。”《渡漳河》“箧底有金贫肯借,人间无路老方知。”《哭蒋度臣》“空仓雀鼠千村赋,故垒牛羊四战尘。”《汴梁杂诗》“渡江船上人争看,桃叶桃根恐不如。”《自河南携牡丹种南归》“时来将相皆同里,泪落英雄有故乡。”《过凤阳城外》“想像承平光景好,风流边将画蛾眉。”《题三娘子图》“春波门外春帆影,君是还家我别家。”《与魏禹平话别》“雄关地脉来千里,古郡山头有万家。



    “《登安庆城楼》“豪除湖海陈登气,老傍江关庾信名。”“万事到头难逆料,独行何地不相思。”《与任可话别》“红叶晚烧诸寺赤,碧天秋纵两峰青。”《登孤山》“寒比蛰宜堇户,忙如巢燕正争泥。”《宝应是上居民》“劳人相傍贪同伴,熟路频经渐少诗。”《王家营陆行》“桥边雪意诗催就,须上冰花气结成。”《晓行》“九衢尘净月如水,一队游人一队鱼。”《京师上元夜》“高楼下瞰岸百尺,美酒大书旗一竿。”《衡水桥店小饮》“墙缺€流山影去,树头风截雨声来。”《楼上看雨》“《五经》自课佳儿读,半刺曾嫌俗客通。”“追昨梦惊弹指,老剩贫交幸到头。”《过徐淮江》“夜月魂归吾望汝,半年犹护种花泥。”“不独我怜人亦尔,空栏客过立多时。”《伤庭前牡丹》“一窗归梦芭蕉雨,六月惊心《蟋蟀》诗。”《喜雨》“科名得路人馀几,子弟能文事最难。”《留别杨浴》“人从井底盘旋上,天向关门豁达开。”《仙霞关》“谁遣州名属流寓,疑此地竟无人。”《严陵》“鸡争野老场边粟,鼠啮先生案上书。荔支饮啖吾知分,此福从来有折除。”“箧空笑贮加餐字,吾老羞为乞米人。”《垂橐而归家人告米尽》“野老岂知身入画,满田春雨自扶犁。”《山**喜雨》“谁司水族加恩簿,开过桃花未打鱼。”“也道城中妆束好,碧波回眼看梳头。



    “《西湖桌歌词》“翠华小驻非无意,要使宫人识采桑。”《南巡歌》《查浦书屋图》绝句四首,皆佳。”此理年来看烂熟,建兰盆上稗花开。”《兰贫生稗草》“贪趁槐阴成久坐,归来衣上带青。”《即事》“围炉炊火儿烹药,薄雪钩帘婢上灯。”《冬夜》“殷勤听唱《公无渡》,不为风波也合休。”《题陈叔毅桃叶渡江图》“一夜花光如积雪,误他啼鸟到天明。”《白丁香花下》“心如井底无波水,€肖城头没骨山。”《荆州兄移寓》“官秩稍增秦博士,文章独辟汉西京。笑武皇亲制策,牧羊牧豕尽公卿。”《董子祠》“绣谷好风莺历历,绿阴微雨燕双双。”“开径自来原属蒋,入林从此又交咸。”《蒋树存集绣谷》“我与鹭莺同照影,白头相对立多时。”《独行池上》“借取薰衣香一瓣,忏余成佛尔成仙。”《吴船花烛词为谈未作》“道是故吾吾不识,那将颜状问他人。”“故交大半已黄土,剩尔人间作白头。”《展阅旧时小照》“露草灯明鸡喔喔,风林月黑马萧萧。”《秋山晓行》“忽闻风雨来天半,知是君王落笔声。”“万钧腕力皆天授,欲补虞戈一笔难。”“不似当年《淳化阁》,帝王法帖本无多。”《敬观宸翰》“宫中诗句元才子,天下神仙李邺侯。”《赠揆院长》“€开阊阖趋冠佩,风过江湖识姓名。”《胪传恭纪》“曾陪鼓箧三千士,重到桥门二十年。较他侪辈承恩早,独在青衫未换前。”《文庙释褐》“此意旁人犹感涕,那教身受不生悲。”《送高江村》“明珠吐晕泥沙外,爝火分光日月边。”“潭空秋水清无底,贮春冰薄有痕。曾经隔雾看花后,老恋馀光尽主恩。”《赐眼镜》“感逾学士蓬池脍,味压诗人丙穴腴。笠檐蓑袂平生梦,臣本烟波一钓徒。”《赐鲜鱼》“好是万株红叶满,已经霜后未经风。”《舒库里口》“**一家宁恃险,九边三面总无关。”“牛羊白散千屯雪,草木青回万灶烟。”《扈从兴安岭》“万钧腕力强于弩,朝射熊罴夜赋诗。”《从猎》“雉堞连€军角壮,虎牙凭险戍旗。”《古北口》“循环岂易充臣数,祝圣惟当转佛名。长恐维鹈讥不称,也如老马锡繁缨。”《恩赐数珠》“乡风未敢分僚友,家祭先应荐祖宗。为思亲成感涕,君恩归遗已无从。”《除夕恩赐羊鹿等》“蔓引龙蛇皆上走,花披璎珞总交垂。”《紫藤花》“亲老讵应虚子职,天高原自近人情。”“星汉文章唐许国,胪€名第宋安阳。”“馆阁清才传子弟,蓬壶归路着神仙。”皆《陈干斋乞假省亲》“燥湿推恩惭厚庇,短长称意荷终身。



    从今听雨听风候,亻暴直堪夸┕人。”《恩赐哆罗雨衣》“一轩傍水看€起,万木无风待雨来。”《喜雨》“除入朝须起早,两鳏何事不如僧。”《与余扶九同寓道院》“明灯照壁何愁蝎,绿树当门定有蝉。”《王给谏移寓》“耕凿万方民击壤,箫韶九奏帝垂裳。”《恩赐新刻御制》“驺虞囿小樵无禁,钩盾田宽岁有秋。”《南海子》“松声落涧风泉合,药气浮山露草香。”《晓过青石梁》“峰皆似染供屏幛,树不论年绝斧斤。”《黄甲营》“偶分高士篱边色,仍是仙人洞里花。”《金丝桃》“炎凉气隔无三伏,覆载恩深抵万间。”《蒙赏官房》“石吻仰喷泉作雾,€根倒拔树干霄。”《桦榆沟》“岩壑不须多架构,下因流水上因山。”《行宫后苑》“千峰雪作漫天雾,万帐风兼动地雷。”《伊苏河》“尽消伏莽山无树,不断灵源地涌泉。圣朝不画长城界,一道平岗是九边。”《兴安岭》“踏遍峰峰沙似雪,始知身到白龙堆。”《校猎归》“今日重蒙天一笑,白头还恋旧青毡。”《载青毡大帽上顾而笑》“丹青妙合将军画,声价高逾都护骢。院中例借如应免,众里齐驱学渐工。”《赐马》“大抵无峰无好树,一峰不与一峰高。”“不知湿气消何处,万灶炊烟万帐灯。”“忽见万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