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一卷

    资治通鉴第一卷 (第2/3页)

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棠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瑶呢!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3]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乃舍之。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



    [3]赵、韩、魏三家瓜分智家的田土,赵襄子把智瑶的头骨涂上漆,作为饮具。智瑶的家臣豫让想为主公报仇,就化装为罪人,怀揣匕首,混到赵襄子的宫室中打扫厕所。赵襄子上厕所时,忽然心动不安,令人搜索,抓获了豫让。左右随从要将他杀死,赵襄子说:智瑶已死无后人,而此人还要为他报仇,真是一个义士,我小心躲避他好了。于是释放豫让。豫让用漆涂身,弄成一个癞疮病人,又吞下火炭,弄哑嗓音。在街市上乞讨,连结发妻子见面也认不出来。路上遇到朋友,朋友认出他,为他垂泪道:以你的才干,如果投靠赵家,一定会成为亲信,那时你就为所欲为,不是易如反掌吗?何苦自残形体崐以至于此?这样来图谋报仇,不是太困难了吗!豫让说:我要是委身于赵家为臣,再去刺杀他,就是怀有二心。我现在这种做法,是极困难的。然而之所以还要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天下与后世做人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赵襄子乘车出行,豫让潜伏在桥下。赵襄子到了桥前,马突然受惊,进行搜索,捕获豫让,于是杀死他。



    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献子生籍,是为烈侯。魏斯者,魏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韩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是为景侯。



    赵襄子因为赵简子没有立哥哥伯鲁为继承人,自己虽然有五个儿子,也不肯立为继承人。他封赵伯鲁的儿子于代国,称代成君,早逝;又立其子赵浣为赵家的继承人。赵襄子死后,弟弟赵桓子就驱逐赵浣,自立为国君,继位一年也死了。赵家的族人说:赵桓子做国君本来就不是赵襄子的主意。大家一起杀死了赵桓子的儿子,再迎回赵浣,拥立为国君,这就是赵献子。赵献子生子名赵籍,就是赵烈侯。魏斯,是魏桓子的孙子,就是魏文侯。韩康子生子名韩武子,武子又生韩虔,被封为韩景侯。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魏文侯魏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四方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文侯与群臣饮酒,奏乐间,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却下令备车前往山野之中。左右侍臣问:今天饮酒正乐,外面又下着大雨,国君打算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说:我与山野村长约好了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也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前去,亲自告诉停猎。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于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韩国邀请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予以攻克,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何以知道?回答说:臣下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崐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采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以国主对待他的;失去采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以家主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呢,话不听,行为不合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外人不过问亲戚的事。臣子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命令。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克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人,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所以推断国君肯定会选中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享有千钟的傣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向东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比呢!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一再行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吴起,卫国人,在鲁国任官。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吴起娶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猜疑吴起。于是,吴起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求得大将,大破齐**队。有人在鲁国国君面前攻击他说:吴起当初曾师事曾参,母亲死了也不回去治丧,曾参与他断绝关系。现在他又杀死妻子来求得您的大将职位。吴起,真是一个残忍缺德的人!况且,以我们小小的鲁国能有战胜齐国的名气,各个国家都要来算计鲁国了。吴起恐怕鲁国治他的罪,又听说魏文侯贤明,于是就前去投奔。魏文侯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为人贪婪而好色,然而他的用兵之道,连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于是魏文侯崐任命吴起为大将,攻击秦国,攻占五座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疽,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吴起做大将,与最下等的士兵同样穿衣吃饭,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也不骑马,亲自挑上士兵的粮食,与士兵们分担疾苦。有个士兵患了毒疮,吴起为他吸吮毒汁。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却痛哭。有人奇怪地问:你的儿子是个士兵,而吴起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为什么哭?士兵母亲答道:不是这样啊!当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疮,他父亲作战从不后退,就战死在敌阵中了。吴将军现在又为我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他该死在哪里了,所以哭他。



    [4]燕公薨,子僖公立。



    [4]燕国燕公去世,其子燕僖公即位。



    二十四年(己卯、前402)



    二十四年(己卯,公元前402年)



    [1]王崩,子安王骄立。



    [1]周威烈王驾崩,其子姬骄即位,是为周安王。



    [2]盗杀楚声王,国人立其子悼王。



    [2]盗匪杀死楚国楚声王,国中贵族拥立其子楚悼王即位。



    安王元年(庚辰、前401)



    周安王元年(庚辰,公元前401年)



    [1]秦伐魏,至阳孤。



    [1]秦国攻打魏国,直至阳孤。



    二年(辛巳、前400)



    二年(辛巳,公元前400年)



    [1]魏、韩、赵伐楚,至桑丘。



    [1]韩国、魏国、赵国联合攻打楚国,直至桑丘。



    [2]郑围韩阳翟。



    [2]郑国围攻韩国阳翟城。



    [3]韩景侯薨,子烈侯取立。



    [3]韩国韩景侯去世,其子韩取即位,是为韩烈侯。



    [4]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



    [4]赵国赵烈侯去世,国中贵族拥立其弟即位,是为赵武侯。



    [5]秦简公薨,子惠公立。



    [5]秦国秦简公去世,其子即位,是为秦惠公。



    三年(壬午、前399)



    三年(壬午,公元前399年)



    [1]王子定奔晋。



    [1]周朝王子姬定出奔晋国。



    [2]虢山崩,壅河。



    [2]虢山崩塌,泥石壅塞黄河。



    四年(癸未、前398)



    四年(癸未,公元前398年)



    [1]楚围郑。郑人杀其相驷子阳。



    [1]楚国围攻郑国。郑国人杀死国相驷子阳。



    五年(甲申、前397)



    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



    [1]日有食之。



    [1]出现日食。



    [2]三月,盗杀韩相侠累。侠累与濮阳严仲子有恶。仲子闻轵人聂政之勇,以黄金百溢为政母寿,欲因以报仇。政不受,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及母卒,仲子乃使政刺侠累。侠累方坐府上,兵卫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韩人暴其尸于市,购问,莫能识。其姊闻而往,哭之曰:是轵深井里聂政也!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柰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遂死于政尸之旁。*



    [2]三月,盗匪杀死韩国国相侠累。侠累与濮阳人严仲子有仇,严仲子听说轵地人聂政很勇敢,便拿出一百镒黄金为聂政母亲祝寿,想让聂政为他报仇。聂政却不接受,说:我的老母亲还健在,我不敢为别人去献身!等到他的母亲去世,严仲子便派聂政去行刺侠累。侠累正端坐府中,有许多护卫兵丁,聂政一直冲上厅阶,把侠累刺死。然后划破自己的面皮,挖出双眼,割出肚肠而死。韩国人把聂政的尸体放在集市中暴尸。并悬赏查找,但无人知晓。聂政的姐姐聂听说此事前往,哭着说:这是轵地深井里的聂政啊!他因为我还在,就自毁面容不使连累。我怎么能怕杀身之祸,最终埋没我弟弟的英名呢!于是自尽死在聂政的尸体旁边。



    六年(乙酉、前396)



    六年(乙酉,公元前396年)



    [1]郑驷子阳之党弑公,而立其弟乙,是为康公。



    [1]郑国宰相驷子阳的余党杀死国君郑公,改立他的弟弟姬乙,是为郑康公。



    [2]宋悼公薨,子休公田立。



    [2]宋国宋悼公去世,其子宋田即位,是为宋休公。



    八年(丁亥、前394)



    八年(丁亥,公元前394年)



    [1]齐伐鲁,取最。



    [1]齐国攻打鲁国,攻占最地。



    [2]郑负黍叛,复归韩。



    [2]郑国的负黍地方反叛,复归顺韩国。



    九年(戊子、前393)



    九年(戊子,公元前393年)



    [1]魏伐郑。



    [1]魏国攻打郑国。



    [2]晋烈公薨,子孝公倾立。



    [2]晋国晋烈公去世,其子姬倾即位,是为晋孝公。



    十一年(庚寅、前391)



    十一年(庚寅,公元前391年)



    [1]秦伐韩宜阳,取六邑。



    [1]秦国攻打韩国宜阳地方,夺取六个村邑。



    [2]初,田常生襄子盘,盘生庄子白,白生太公和。是岁,齐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使食一城,以奉其先祀。



    [2]起初,齐国田常生襄子田盘,田盘生庄子田白,田白再生太公田和。这年,田和把国君齐康公流放到海边,让他保有一个城的赋税收入,以承继祖先祭祀。



    十二年(辛卯、前390)



    十二年(辛卯,公元前390年)



    [1]秦、晋战于武城。



    [1]秦国与晋国大战于武城。



    [2]齐伐魏,取襄阳。



    [2]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襄阳。



    [3]鲁败齐师于平陆。



    [3]鲁国在平陆击败齐**队。



    十三年(壬辰、前389)



    十三年(壬辰,公元前389年)



    [1]秦侵晋。



    [1]秦国入侵晋国。



    [2]齐田和会魏文侯、楚人、卫人于浊泽,求为诸侯。魏文侯为之请于王及诸侯,王许之。



    [2]齐国田和在浊泽约会魏文侯及楚国、卫国贵族,要求作诸侯。魏文侯替他向周安王及各国诸侯申请,周安王准许。



    十五年(甲午、前387)



    十五年(甲午,公元前387年)*[1]秦伐蜀,取南郑。



    [1]秦国攻打蜀地,夺取南郑。



    [2]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