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2/3页)

李宽人是个明白人,一点就透,哈哈一笑说宽人明白,好东西怎麽也得让公子先过过目敝号再往外卖,这银子便收的心安理得。

    我让他在厅里吃茶宽坐,便去了书房。孙妙正好奇的看著摆在柜子里的一匣匣书,见我进来,忙站直身形,翩翩下拜,脸上却重新挂上了一层冰霜。

    孙妙若是得罪过大人,便在此赔罪了。

    非也,说起来还是我唐突了佳人。

    意外的听到我的柔声软语,孙妙的眼里闪过一丝迷惑。

    “我并不想为难姑娘,李秀才的死和姑娘没有什麽干系,我早就一清二楚,我只是想告诉姑娘一些事情。”我不理会孙妙诧异的目光,话题一转问道∶“姑娘出道三年了吧?”

    孙妙点点头,似乎想起了什麽,神色一黯。

    “是啊,短短三年就物是人非了。西子湖畔依旧柳浪闻莺,可唐解元的箫却再也听不到了。”看到她眼中的一丝哀恸,我知道她想起了唐寅,他就在今年魂归桃花庵,化作了桃花树下的一捧尘土。

    “同样是一榜解元,同样吹得一口好箫,箫声里的渔夫同样清逸高远,可唐解元洛u颡般温柔,而王解元洛uo般无赖呢?”

    听我说出了她的心里话,孙妙忍不住冷语道∶“是呀,孙妙真真不解大人了。”

    我是为姑娘好。

    孙妙顿时睁大了眼睛,“姑娘甫一出道便名震青楼,琴神孙妙的大名我在扬州都听得耳熟能详。真可谓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与姑娘往来的不是当朝权贵,就是富豪缟绅,三年来,姑娘可谓顺水顺风呀。就算有几个不开眼的登徒子,在姑娘二尺青霜前恐怕也要抱头鼠窜了。”

    “不过,这风光在我看来全是假的,就像纸糊的船一样经不起风浪。”

    孙妙脸上虽然依旧沈静似水,可看得出她眼里的迷惘之色却是越来越重,中间还夹杂著些许思考的目光。

    我特地停下来让她思索一下我的话,看她眉头轻轻簇起,却把话题轻轻一转∶“姑娘一向独来独往吧?”

    她微一颌首,我一笑,“为什麽非要自己行走江湖呢?苏瑾与姑娘齐名,都暂居於听月阁,凡事由听月阁出面,岂不方便?”

    或是苏姐姐在籍也说不定。

    是呀,姑娘并不在籍,就不必去看那些老鸨的肮脏嘴脸。一琴一剑在手,天下之大,任我逍遥,想来是没有姑娘不能去的地方喽。

    孙妙听出我话里的讥讽,抗声道∶“孙妙还不是被大人羁绊在苏州城,哪里也去不得!”

    我一拍手,“不错!可姑娘奶为什麽不想想看,我为什麽羁绊奶,又怎麽就羁绊住了奶!奶虽然眼高於顶,三年来得罪了不少人,可并没有得罪我;我王某人身边娇妻美妾,恐怕也不是贪婪姑娘的美貌,照理我没有理由为难奶,可偏偏就是我为难了奶;找奶的麻烦奶原也不怕,想奶识得那麽多的达官贵人,他们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这个该死的九品芝麻官给拈死了,可偏偏没想到这个小小的苏州巡检却有通天本事,活生生的就把自己羁绊在这儿了。是不是觉得很冤枉?”

    “冤枉吧。不过我能想的出这般阴损的招数,想来别人一样也能想的出来。姑娘三年里到底得罪了多少人,姑娘自己都不清楚吧;就算姑娘自己不得罪人,姑娘的美貌也会让人生出非分之想,算一算想把姑娘从天堂打进地狱的人恐怕也不会少了,没准儿谁就想出什麽阴招来。这三年姑娘竟然没出什麽纰漏,那真是诸佛庇佑,可运气会一直这麽好吗?”

    孙妙脸上露出了思考的表情,我也不再言语,悠闲的品著雨前龙井,细细打量著正苦思冥想的孙妙。

    虽然见过她两回,可都是在烛光下,而此时阳光明媚,愈显其冰容雪姿。我心中一动,她的冰雪气质真是越看越与苏瑾相仿,不知道在闺阁中是不是也像苏瑾那样一改冰冷外表,变得情热如火呢?

    良久,她怅然道∶“小女子省得了。江湖本是飘摇路,小女子只好走一步算一步吧。”,她话里流露出一股无奈,“只是,大人用这种方式提醒小女子,真不容易让人接受啊。”,她脸上的坚冰渐渐的开裂,露出她脆弱的一面。

    “不如此,姑娘怎麽知道世人的奸诈?怎能看清自己依靠的那些人的嘴脸?又怎麽知道我王动有通天手段?姑娘又怎麽能放心投靠我呢?”我朗声笑道。

    投靠你?孙妙再也无法平静下去,脸上露出匪夷所思的模样。为什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