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推动着一个庞大的群体在透支生命?

    究竟,是什么推动着一个庞大的群体在透支生命? (第2/3页)

海韬在“不明不白地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家人的希望”。

    同时,一场关于白领“生存大挑战”的讨论也于近日再次被引发。

    “这在外企实在不算特殊,有时甚至可能连续20小时对着电脑”,2004年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硕士毕业就加入普华永道的Jessica(化名)对包括林海韬在内的一些近年来年轻生命的凋零看得比较平常,“因为要生存,就必须得习惯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如果适应不了,就得马上走”,所以她在2009年的时候跳槽到一家稍微轻松一些的美资银行,为自己的健康找一份“保单”。

    事实上,不仅包括普华永道在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华为、中兴等民企,还有大部分4A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媒体都存在着“疯狂加班”。

    “白领入门的第一课,就是学加班。”去年7月毕业进入上海一家外资公关公司工作的小马说,她入职以来,有近80%的工作日在加班,平均每天工作约12个小时。“刚出差回来,一下火车就得赶回公司加班。连熬几个通宵是常事。”

    “我们是新人,什么都想做到最好,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然后才有可能慢慢地脱离苦海。”小马说,所以很多人都是拼了命地工作,“不是我特别想上进,而是我不这样,就会被淘汰”。

    加班不是“新人的专利”。在广州做了6年广告策划的邱小姐说:“我们早把加班当成家常便饭了。叫苦也是徒劳,就算跳槽,同行基本上都是要加班的,除非是辞职做家庭主妇。”

    越来越多的精英,一头扎进了加班的“泥潭”,不断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

    “现在广州城郊的房子都要近2万元一平米,我拼了命工作不吃不喝,每个月都赚不到一平米的收入,什么时候是尽头?大家都是这样玩命的,我能怎样?”从粤东农村考上大学的小陈目前供职于一国有企业,负责初始编程工作,工作一年多以来每天平均睡眠时间约6小时,他从来不跟家里人说自己的辛苦,只是希望能早日出类拔萃“做到中层”,拿较高固定收入,“40岁以前用命换钱,40岁以后用钱换命。”

    人力成了可牺牲成本?

    记者调查发现,在以高强度工作换取高收入的大部分公司里,职位不同的员工在薪酬上的差距很大,而且年轻人居多。“熬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