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每个人活得有尊严国家才会体面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崔永元:每个人活得有尊严国家才会体面 (第1/3页)

    人物档案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对话背景

    《我的抗战》和《我的抗战2》两部纪录片的相继推出,把崔永元的“不合时宜”一再放大。沧桑的老人,久远的故事,这样缓慢而沉重的纪录片,在当下五光十色的电视荧屏上注定不会抢眼,它引人注目的是每一个镜头背后透出的责任和担当。

    在主持人身份之外,央视名嘴崔永元做的事情更接近于个人理想化的尝试:花10年的时间,带领自己的团队抢救式地采访了4000多位抗战亲历者,收集的影音资料超过10万小时。崔永元说,他计划用3到5年时间做一个全数据系统的中国口述历史博物馆,给后人留下一个千百年以后还能和先人内心对话的机会。

    通过小人物的口述还原历史

    中国青年报:重新审视历史,除了你的个人爱好,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崔永元:现在大家越来越淡忘历史——我们有过什么样的胜利,什么样的失败,什么样的灾难,什么样的痛苦,该就哪些方面的事情反思……这些问题统统都被边缘化了,这样下去挺危险的。

    中国青年报:《我的抗战》系列最想传达给观众的是什么?

    崔永元:想法特别单纯。不指望大家在其中了解抗战的全貌,也没有可能。大家看到的只是每一个独特的个体生命在战争中的境遇,我们不需要下判断。它给我们提供了超过我们以往教科书上对抗战的认识,包括讲故事的方式。比如在其中一集里,八路军被鬼子包围到群众中间,让群众指认。我们在以往的抗战片子中看到的,都是群众保护八路军,而这里是群众把八路军指认出来,因为不指认所有人都要受害。上纲上线的人可能会说,这是在诬蔑根据地的老百姓。这是很小很小的个例。其实,个体叙述就是这样千奇百怪。

    中国青年报:有很多网友问你拍这部纪录片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的回答是“了解真实”。你觉得自己做到了吗?

    崔永元:印在书上的就是真的吗?我们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地接近事实。很多残酷的历史真相被遮蔽掉了,大家永远处在探寻跋涉的过程中,知道得越多就越糊涂。《我的抗战》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叠加出来的,我们把判断的权利交给观众。我对采访团队的要求是,采访时,就让当事人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不要道听途说,不要加入后来认知经验的综述和评论,要细节要故事。

    中国青年报:对于这部真实再现抗战情景的纪录片,很多网友对于它将带来的影响很关注,你希望传达一种怎样的情绪?

    崔永元:《我的抗战2》描述战争的血腥和残酷一定比故事片和电视剧更震撼心灵。我非常担心,年少的孩子们有没有毅力看完此片,我们甚至很困惑,要不要把事实真相这样告诉他们?会不会造成他们的困扰?最后我们选择告诉。因为不说不行,那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拍这部纪录片,我们是想让大家记住历史,并不是煽动仇恨,也绝不希望简单地激起仇视和对立。我们想让大家知道,战争对人的残害到底有多严重,影响有多久。

    中国青年报:抛弃以往抗战题材着重描写领袖、统帅、将军等方式,《我的抗战》为什么选择个人角度口述历史,把镜头对准了战争中那些普通的小人物?

    崔永元:也许我们能够记住战场上将军振臂一挥,但是我们记不住冒着枪林弹雨冲上前线的士兵的身影。可是真正的历史,是由所有冲上战场的人组成。

    我们以前接受的都是大历史的叙述,“全民抗战”4个字概括了全部。但是做个人口述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每一个人的历史都非常鲜活,我愿意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选择”。有一个场景挺能说明这些问题:在开封火车站,卢沟桥事变之后,很多平津的学生都从北京跑到了这里,是继续跑,还是维持自己的生计先干点什么?正好来了一列火车,往哪开不知道,呼呼呼就上去了。有的火车开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