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二线城市

    住在二线城市 (第2/3页)

无险。

    可我们为什么觉得那么的乏味,相反对充满了不安和未知的大城市满心向往呢?

    大学舍友曾怀抱着闺女,因买一桶奶粉得去香港,在哺乳期就恨恨的喊出,我要逃离这个地儿,逃离这日子。可第二天电话里就兴奋的告诉我说,她的宝贝开始长牙,奶粉减量,这个月的银子可以多攒点。

    “单位”的新同事,来自大城市,抱怨这里没有重大的体育赛事,也没有明星扎堆的演唱会,想吃越南菜得回京,翻遍《贾宝玉》各个城市的巡演名单,也没看到“石家庄”的三个字。他扔出一句“没文化真可怕”,我们听着很不舒服,却无可辩驳。

    这个城市正在热火朝天地搞夜经济。公交车时间延长,市区很多路段开辟了经济区,你只要去看一个,就能想出其他区域的模样:烧烤摊是主流,麻辣烫陪衬,地摊上十块钱的背心和两块钱的袜子总有人砍价,扎啤和光膀子的爷们总是捆绑式出现,我知道这并不是我们城市的特写,在中国大多数二线甚至三线城市,夏季的夜晚大多在这样的微风中缓慢度过。谁也没觉得有什么。

    每个城市的新华书店都被网商吞噬的差不多了,荒岛和西西佛书店,还有那些极有性格的咖啡店,一年半载都不会到我们的城市落户。在这里,街头的按摩店和洗浴中心总比这些精神食粮更有市场。无数个周末,不是在电视前就是在床单上,只因我们无处安放的灵魂,在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